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别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顾城(1956-1993),祖籍上海,生于北京。70年代开始写诗,著有诗集《无名小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岛、顾城诗选》、《黑眼睛》、《顾城诗  相似文献   

2.
顾城(1956--1993)北京人。12岁辍学,70年代开始写诗。1987年出国。后隐居新西兰激流岛,1993年自杀。著有诗集《无名小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岛、顾城诗选》《黑眼睛》《顾城的诗》《顾城诗全编),长篇小说《英儿》等。这里选择《生日》和《白夜》进行赏读。  相似文献   

3.
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  相似文献   

4.
增别     
我相信,诗是我们这个时代剩下的惟一纯净得可以的文字,就像那亭亭玉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莲。我也相信,诗在这个时代留下的痕迹已经不那么浓了,也许还有人会记得《断章》、《再别康桥》,记得顾城、北岛,而对于这样一群诗人却可能还很陌生。——编者  相似文献   

5.
朦胧诗派     
《初中生》2009,(1):72-72
从1980年开始,中国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为代表的“朦胧派”诗人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  相似文献   

6.
顾城(1956-1993),北京市人,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之一。出版诗集有《黑眼睛》、《顾城诗全编》、《顾城的新诗》等。“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从六七十年代的地下创作,到70年代末“朦胧诗”的公开发表,再到80年代初引发出的声势浩大的关于“朦胧诗”的论争,便体现了这一运动的发展轨迹。最具代表性的“朦胧诗”派的诗人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梁晓斌等。在艺  相似文献   

7.
朦胧诗派     
《初中生》2009,(Z2)
从1980年开始,中国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为代表的"朦胧派"诗人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借鉴一些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8.
蒲公英     
试勺白四 我的呼吸飘落 在素洁的纸面 :没有 份舒螂致橡树》的缠绵 也役有 戴望舒 丁香一样的幽怨 架 ‘你彬︶代,、 我就是北岛笔下那朵 迷途的蒲公英 圆圆的邮戳 烙下 扁扁的心情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日子 破碎成一片又一片的花瓣 飘落进顾城的 小巷 又弯又长 架非 我用一把钥匙敲着厚厚的墙目蒲公英@敬晓静!四川南充市某初级中学~~  相似文献   

9.
青春徘徊,续梯上路我逃出青藤缠绕的日子拧干湿漉漉的鞋子让长长的鞋带系上孩子的梦想与成年的力量带我去飞翔——选自《金戈诗札》怀揣着对文学特殊的爱,我提前考入了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在读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曾抄下一本本诗集,透过顾城的黑眼睛看到另一个世界,载着泰戈尔的飞鸟游历诗意的天空,和着北岛的回答一起成长。这期间,文学给了我梦想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木槿 《师道》2012,(9):55-58
小女孩的时候,曾经也痴迷过新诗。为了买一本诗集,步行很远很远.穿过村庄和田野,去另一个小镇上的书店买书,为此,这么多年.我还记得那个书店的店名“夜雨”以及那个瘦高清白的店主人。在他的书店里,我买过余光巾、泰戈尔、席慕容等的诗集。那个时候,我还读顾城,读北岛,读戴望舒,读舒婷,读徐志摩。每当电台里乔榛朗诵《雨巷》,丁建华朗诵《致橡树》时.我都激动不已。  相似文献   

11.
陇人 《初中生》2011,(Z6):30-33
舒婷:原名龚佩瑜。上世纪70年代末,她和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人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致橡树》是其朦胧诗代表作之一。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相似文献   

12.
一套当代诗人的新诗精选本,内分《沉思》《追寻》《恋情》《漂泊》四册,各自成书。其中收有北岛、舒婷、芒克,顾城、梁小斌、傅天琳、张烨等许多朦胧诗初创时期的诗,也选有许多后来影响于诗坛的著名诗人,如海子、王家新,于坚、杨克、柏桦、翟永明、韩东、西川、黄灿然、伊沙、巴音博罗等,还有一些陌生的名字。足足有几百个诗人,原来诗坛还是这么热闹! 我本以为朦胧诗看不懂,读了几首发觉都能理  相似文献   

13.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游途趣闻〕●顾城(1956—1993),我国当代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上世纪70年代,他的作品在青年读者中产生很大影响。1980年,他以《小诗六首》参加“青春诗会”,引发了一场“朦胧诗论争”。1981年,他因《抒情诗十首》获“《星星》诗歌奖”。●我国当代朦胧诗始发于上世纪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朦胧诗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有: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顾城的《一代人》、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等等。●这是一首表现一代人在困境中追求理想的诗。诗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对“黑”字的运用,“黑夜”可以理解为对艰苦和险恶环境的描写;而“黑色的眼睛”则可理解为一个人追求“光明”的信念,因为是在“黑夜”的环境中,所以“黑色的眼睛”就显得更加突出和有震撼力了。一代人@顾城  相似文献   

14.
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他们的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几近分行散文式的传统特点,意蕴深厚而不求显露,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一期的《钟山》杂志上,刊登出了1979-2009三十年十大诗人的评选结果,北岛获得全票,其他人选诗人依次是:西川、于坚、翟永明、昌耀、海子、欧阳江河、杨炼、王小妮、多多。此外.洛夫、食指、张枣、舒婷、顾城、艾青、王家新、牛汉等诗人的名字也都出现在了选票上。  相似文献   

16.
读高中二年级的那一年我17岁,基本上算是一个痴心迷醉在自我内心世界的孩子。瞻前顾后于考试成绩,抓耳挠腮于各科作业,郁闷感慨于精神恋爱,辗转反侧于短暂青春。那时,我的成绩在班上一般,中等偏上,文科一直是我的强项。但在和父母争执不下后,我毅然选择了理科,美其名曰:锻炼理性思维。一是担心自己文弱敏感的性格在学习文科以后会早早变成新版黛玉,二是一心想摆脱三毛、顾城、北岛对我早期产生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错误的。在理科的学习上,尽管我付出了比别人多很多倍的时间和努力,但是成绩依然不尽如人意,物理…  相似文献   

17.
略论朦胧诗     
近年来,朦胧诗闯入诗坛,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有一大批青年诗人,摒弃了那种标语口号式的应制诗,也鄙薄那些直露浅显的白水诗,而喜欢写隐晦曲折的诗章,即所谓朦胧诗。他们在创作中刻意追求朦胧难解的意境和哲理深沉的内容,互相影响,成为一股势力。顾城、北岛、杨炼、舒婷……皆为其代表诗人。就是在我们这偏僻的山区,也有为数不少的青年人爱写朦胧诗。  相似文献   

18.
朦胧诗     
杜家和"文革"结束不久,中国诗坛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风格的诗歌,被称为"朦胧诗",代表性的诗人主要有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梁小斌等。他们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借鉴一些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与思考。多数朦胧诗的诗人在"文革"期间已经开始"地下"写作,"文革"结束后写作逐渐转入"地上"。  相似文献   

19.
邂逅激流岛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的《一代人》影响了好几代人,让人忍不住想知道他寻找到了什么样的光明,以及黑夜.顾城的理想国在激流岛,激流岛在新西兰,后来又被有些人称为顾城岛.只是,在新买的新西兰地图册上找不到"顾城岛",也找不到"激流岛"这三个字,想来顾城找到的该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偏僻的小岛,于是不再寻找.不想,车子开进新西兰最繁华的城市奥克兰时,导游告诉大家,前面就是激流岛.  相似文献   

20.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一代人@顾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