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液体扩散实验说明液体分子是运动的,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实验开始时,2种液体的分界面是否清晰”。教材通常在量筒中盛半杯清水,然后用长颈漏斗把蓝色硫酸铜溶液缓缓注入底部。实验要求开始时,上面的无色水与下面的蓝色硫酸铜溶液的分界面要清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原因是用长颈漏斗向水中加硫酸铜溶液时.由于漏斗管颈中会有空气,因此在加液时容易产生气泡;  相似文献   

2.
这样做“扩散”实验效果好南漳县巡检中学(441531)孔庆福一、液体间的扩散九年义务教材初中物理第二册第13页中的硫酸铜溶液扩散实验。实验时很难形成两种液体清晰界面,实验存在以下问题:1.用长颈漏斗小心地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面,长颈漏斗管中空气被硫...  相似文献   

3.
液体扩散实验说明液体分子是运动的,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实验开始时,2种液体的分界面是否清晰”.教材通常在量筒中盛半杯清水,然后用长颈漏斗把蓝色硫酸铜溶液缓缓注入底部.实验要求开始时,上面的无色水与下面的蓝色硫酸铜溶液的分界面要清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原因是用长颈漏斗向水中加硫酸铜溶液时,由于漏斗管颈中会有空气,因此在加液时容易产生气泡;从漏斗向下注入的硫酸铜溶液在遇到筒底后改变流向,不断向上冲击清水;在闭压提升漏斗时,如果闭压不严密,漏斗里的硫酸铜溶液就会随漏斗提升而流入筒内;在取出长颈漏斗时,难以做到不搅动液体,而这些都会破坏液体分界面的清晰度.然而利用大气压就能托住杯内液体,使液体不会向下流动,从而保证液体分界面清晰.  相似文献   

4.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第二册P78图19-8所示实验中,液体扩散所用蓝色硫酸铜溶液,如在量筒内盛放时间过长,量筒内壁常会附有棕色的固体物质,且用水或酸溶液都难以洗净。笔者发现,若用10%的氨水洗涤(氨水为络合剂),可使其形成蓝色的铜氨络合物...  相似文献   

5.
蓝水中飞出“ 红蝴蝶” 用托盘天平称量 !" 克硫酸铜晶体,将其倒入盛有 #" 毫升蒸馏水的小烧 杯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硫酸铜晶体全部溶解,制得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再 把一根洁净的铁丝(除油、除锈)做成蝴蝶状,用一根细线系住悬在烧杯中间的溶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一节有关分子热运动中的演示液体扩散实验,通常的做法是:在量简中装入一部分清水,把长颈漏斗插入水底,慢慢地将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注入清水的下面.  相似文献   

7.
1 红蓝墨水溶液间的扩散实验取清水约40ml,加入2~3滴蓝墨水配成透明的蓝色溶液,倒入量筒中静置.取约30ml酒精,滴入1~2滴红墨水配成透明的深红色溶液.用漏斗沿量简壁缓慢地把红色酒精溶液加入量筒中,可看到红、蓝两种溶液有一明显的界面.再静置半小时左右,用白纸放在量筒后面让学生看,可看到两种溶液界面处颜色由深红变成暗红、紫红、最下面是蓝色.说明蓝墨水分子向上扩散到红墨水分子中,使红色加深成暗红色.而红墨水分子向下扩散到蓝墨水分子中,使蓝色变成紫红色.此法也可用蓝色透明的硫酸铜溶液替代蓝墨水溶液,效果一样.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89页,在介绍扩散现象时,用硫酸铜溶液和清水的界面由清楚逐渐变成模糊来说明液体之间也有扩散现象。 按照教材中的方法制作这个实验有三点不足:(1)“小心”程度把握不准。(2)由于硫酸铜溶液在水里无规则地扩散、很难保持水平上升。(3)取出长颈漏斗时不搅动液体办不到。故  相似文献   

9.
1 构造用一般的白色玻璃粘一个200mm×60mm×120mm中间有活动隔板的水槽。2 作用2.1 演示液体的扩散a.方法:先配制两杯密度相同的硫酸铜溶液和盐水溶液(在体积相等的两杯水中分别放入适量的、等质量的硫酸铜和食盐),将隔板插上,在水槽两边分别盛上配制好的硫酸铜溶液(如图1)。图1 演示液体的扩散b.现象:将隔板抽掉,学生可立即清楚地看见兰色的硫酸铜和盐水溶液分别向另一侧渗透,它说明了液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2 演示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a.方法:在两边分别同时盛上清水和带色的…  相似文献   

10.
我是这样做扩散现象实验的襄阳县竹条镇一中闫玉华(441135)初中物理第二册演示实验[图5-1]是用水和硫酸铜溶液进行实验的,需要经过几天才能看到界面变得模糊不清。再经过更长的时间,清水和硫酸铜溶液就混合均匀了。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这个实验做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1.
一、理角分子运动论的初步知识1.分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分子很小,单个分子肉眼是看不见的.要记住分子的直径是用10‘”米来量度的.2分子运动:(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说明分子运动的演示实验一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①气体的扩散:二氧化氮与空气的扩散见课本P12图2-1.②液体的扩散:硫酸铜溶液和清水的扩散现象.课本P】3图2-3.③固体的扩散: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的扩散.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隙.⑤能识别扩散现…  相似文献   

12.
一、萃取: 二只烧杯分别盛放硫酸铜溶液和溴水,让学生观察颜色,取一只大试管,将二种溶液各倒入5毫升,振荡、混和均匀,让学生观看颜色;再倒入5毫升苯,剧烈振荡,静置,使液体分层,让学生观察现象。 实验优点:1)可以说明萃取剂对被萃取的物质有选择性,只能萃取溶于它且溶解度大的物质,并非所有物质都能被苯萃取,硫酸铜就不能被萃取。  相似文献   

13.
初中物理第二册液体之间扩散现象的实验,是在量筒里装半筒水,然后用长颈漏斗小心地把硫酸铜溶液倒进量筒的底部。由于硫酸铜溶液比水的密度大,便沉在量筒的下部,和清水的界面非常清楚。  相似文献   

14.
电解硫酸铜溶液实验的改进山东冶金学校(255070)安建国一、电解硫酸铜溶液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二、实验步骤1.按图固定好实验仪器。2.用带电极的胶塞,将A侧管口塞紧,胶塞底面与支管上沿相平(或略低于支管上沿)。3.从B侧管口装入硫酸铜溶液,使整...  相似文献   

15.
1 问题的提出高一新教材“学生实验一”中,安排了由硫酸铜晶体制取氧化铜,然后用氧化铜代替二氧化猛作催化剂用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以期达到对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做实验时,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a.滴加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时,对其用量把握不准。一则氢氧化钠用量不足,硫酸铜未完全沉淀,有剩余;二则氢氧化钠过量,使生成的氢氧化铜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四羟基铜酸钠Cu(OH)2+2NaOH=Na2[Cu(OH)4]以至过滤后滤液呈现蓝色。b.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氢氧…  相似文献   

16.
铜和浓硫酸共热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是说明浓硫酸具有氧化性的一个重要实验。在部编教材高中第一册13页中讲述了这个实验。但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按教本所介绍的方法做实验,现象很不明显;第一步把铜片和浓硫酸共热,溶液变成灰黑色;第二步把此溶液倒入少量水中,但得不到蓝色溶液,溶液仍然是灰黑的。这不符合课堂演示实验要反应迅速,现象明显的要求。如果把铜和浓硫酸的混和物加热的时间加长到一两分钟以上,再倒入水中还可能出现红色。如何使此实验的现象明显?经过多  相似文献   

17.
实验一 分子的运动(课本26页) 分析 实验结果是倒入热开水的那杯水先品尝到甜味.因为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这种运动越激烈.水与糖分子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形成扩散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显著,所以在温度高的开水中先品尝到甜味. 改进或创新 1.放冰糖块做实验,先变甜与后变甜的时间差会更长些. 2.先放糖块,后缓慢注水入杯,比先注水,后投入糖块,实验效果会显著些. 3.在凉开水与热开水中,分别投入高锰酸钾颗粒(或其他化学药品,如硫酸铜等),观察水变紫红色的快慢,实验…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我们按现行教材(人教版)第一册P79,用铜片和浓硫酸加热反应进行实验,反应后试管显示往往是黑色沉淀,将这黑色沉淀和溶液倒入另一支试管稀释,未必观察到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另外,原实验产生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不仅污染环境,还危害师生身体健康。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此实验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和改进。铜与热的浓硫酸反应会因条件不同发生下列两种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1)或:5Cu+4H2SO4(浓)△Cu2S↓+3CuSO4+4H2O4C…  相似文献   

19.
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气体使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观察反应后溶液的颜色呈蓝色 ,从而证明了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该实验成功率不高 ,根据笔者反复实验和仔细观察 ,认为课本在这两个实验的设计上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 )铜片与浓硫酸加热反应 ,容易得到一种黑色浊液。课本上建议通过控制反应时间避免得到黑色浊液 ,这种方法有不足之处。(2 )为了使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的效果更明显 ,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另一支盛有少量水的试管里 ,这种做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缺点。(3 )SO2 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危害师生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例1 (2005年广州)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固体碘或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这一事实说明(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