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出版事业日益繁荣发展,编辑干部队伍的不断扩大,各地出版社在编辑人员业务建设上也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少好经验、好办法值得加以推广。比如,建立编辑业务档案就是一个值得广为介绍的好经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从1986年开始,为编辑,业务人员建立了业务档案。业务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各项:出版社编辑、业务人员登记表;编辑书稿登记表:著译作品登记表;本版图书评论登记表;编辑、业务人员外出进修、培训以及参加学术活动登记  相似文献   

2.
说到军事新闻的来稿质量,编辑们感触最多的是一眼看中的好稿少,可编可不编的多。而记、通讯员们又觉得军事新闻难写。写好军事新闻固然不易,但好稿少的原因不在难写,而在采访功夫不到家。名报人邵飘萍在《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中指出,在报纸所有业务中,“以采访最为重要”,“因为一张报纸的最重要原料厥为新闻,而新闻之取得乃在采访”。可见,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和出版中,采访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题好文一半     
有些通讯员写稿不大重视标题,认为那是编辑的事。无须自己去下功夫,这种观点不对。新闻界有句行话叫“题好文一半”。编辑初选稿件,首先是从标题上判断新闻价值,标题制得好,就容易被编辑选中。我在新闻采写中,对标题下的功夫有时比写文章还要大。1987年12  相似文献   

4.
一名优秀编辑,赖以安身立命的无非是两条,一是过硬的案头功夫,二是高强的组稿能力。而这两者的优劣与否都取决于编辑个人的素质、涵养、学识及动手能力。前者是这些方面的内在表现,后者是这些方面的外在反映。没有过硬的案头功夫,组织来的书稿无法以高品质的完美形式流传于世;没有高强的组稿能力,就抓不住好的作者,好的选题,推不出有新意的出版物。也就是说,案  相似文献   

5.
对于产业报社的编辑和记者来说,功夫不仅在河河内”,而且也在“门外”。积累是精通产业之道的桥梁作为一家产业报的编辑、记者,应该熟悉新闻业务,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除了具备新闻工作的素质外,还要懂得和熟悉本产业的知识,掌握本产业的具体政策。从属哪家产业的报纸.编辑和记者们自然要做哪家的文章。产业内的大事,自然也是编辑和记者笔下要写的新闻。采编出的新闻是否有深度,是否能产生积极效应,与上述两种素质十分有关。所以说产业新闻不能脱离产业,需要在产业的大背景下进行新闻写作。北京有数十家产业报,每年的好新闻评选…  相似文献   

6.
看到日历上“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诗句,立即联想到我们的编辑工作:编辑上班三件事,约稿编稿画版面。 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为理发店题过一幅妙联:“虽云毫末技艺,却有顶上功夫。”编辑的日常工作也为“毫末技艺”,“约稿编稿画版面”可谓“雕虫小技”也,但此中更有“顶上功夫”。这“顶上功夫”体现在杜甫的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里,也体现在编辑的“辑”字里。 我觉得编辑编辑,“编”和“辑”是一  相似文献   

7.
宋代大诗人陆游在谈论作诗时曾有一句名言:“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要作好诗,丰富的生活体验,深厚的文学修养,广博的知识积累,这些是必不可少的,这要比作一首诗本身所花费的功夫多得多。作诗需要广博的知识,工具书的编辑亦是如此,也是“功夫在诗外”。工具书的编辑比某些专业的编辑更需要有广博的知识。某些专业编辑所需的知识主要是本专业的知识,但工具书的编辑不能只有某一专业的知识,因为工具书的品种日趋多样化,不同职业、  相似文献   

8.
禤胜修 《新闻传播》2009,(7):121-121,123
说明了编辑应用文写作的意义,论述了编辑应用文写作的方法。认为要写好编辑应用文,重要的是要加强理论业务修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文体写作规范。  相似文献   

9.
新闻改革喊了已有十多个年头,可究竟取得了多大成绩,笔者不敢贸然定论。但至少有一点让人感到欣慰:老面孔的新闻确确实实在变了!正是在这种变化中,作为编辑的我,时时刻刻面对着种种新观念的冲击。我切身感受到:编辑的一些陈旧观念急须更新。选稿观念和识货功夫每天,编辑坐在办公桌前的第一件事就是选稿。面对着成叠成沓的稿件,编辑们该如何筛选是好!理所当然,编辑应当站在时代的前列,把握时代  相似文献   

10.
在1983年河南省报纸系统的好新闻评选中,评委们的一个突出感觉是:编辑工作跟不上形势发展,亟需大力加强。大家从中看到,不少参评的稿件尽管题材、立意都不错,可编写欠功夫,形式陈套,文字粗糙,甚至文理不通和出现错别字。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编辑工作努力程度和业务水平的现状。目前,很多新闻单位从领导干部到一般工作人员都有程度不同地轻视编辑工作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缪礼延 《新闻通讯》2013,(10):55-56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都市报作为传统媒体正向现代的全媒体运作转型,而都市报新闻编辑的传统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工作方式等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笔者认为,都市报编辑在采编流程中惟有“提前介入”,努力做个监控型、指导型、策划型编辑,才能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一、监控型编辑:随时网络监控,协助记者筛选新闻线索和选题就在几年前,编辑对待新闻稿件还基本上处在“坐等”状态,来什么编什么,编辑下的功夫大多是编稿本身,无非是做个好标题,改写个好导语等。而如今已进入“全媒体”、“自媒体”时代,编辑一下变得无所适从,稍不留神,编发的新闻就迟滞于自己的竞争对手,编辑也面临受到处罚甚至面临“下课”的危机。  相似文献   

12.
好编辑有点石成金的本领。因此,做好一名编辑并不容易,它需要有比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要有广博的学识和熟练的业务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编辑的水平反映了一家电台、一家报纸、一家通讯社的水平,尤其是名牌节目离不开好编辑的精心策划与把关。  相似文献   

13.
目前,出版社的职称评定工作正在逐步铺开。对于一位申请职称的编辑来说,写好业务自传是很重要的。这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职称,而是为了对自己的工作作一个历史的回顾和认真的总结。一个编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学习和成长过程,目前达到的水平,业务工作的经验、体会、成就、创见和发表的主要著作和译著,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措施等,这些都应该在业务自传中得到实事求是的反映。为了交流这方面的经验,本刊将陆续选刊一些写得较好的业务自传,希望各出版社将本社评定编辑职称中出现的好材料推荐给本刊发表。  相似文献   

14.
清华大学出版社原总编辑, 《科技与出版》杂志主编蔡鸿程作了《2008策划出版人论坛》主题报告。功夫在诗外,功夫在积累。策划编辑最核心的功能是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调动各种力量;策划编辑的位置是在幕后;精品铸就重在过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冶金工业出版社张登科从自己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为理发店题过一幅妙联:"虽云毫末技艺,却有顶上功夫."编辑的日常工作也为"毫末技艺","约稿编稿画版面"可谓"雕虫小技"也,但此中更有"顶上功夫".这"顶上功夫"体现在杜甫的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里,也体现在编辑的"辑"字里.  相似文献   

16.
禤胜修 《编辑学报》2009,21(3):267-268
阐明编辑应用文写作的意义,总结出编辑应用文写作训练的措施.认为:编辑应用文是开展编辑工作的工具,是展示编辑主体形象的标牌,编辑应用文的写作是提高编辑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要写好编辑应用文,重要的是应加强理论和编辑业务修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文体写作规范.  相似文献   

17.
宋晓华 《出版科学》2007,15(5):17-18
编辑的"功夫"直接影响到刊物的质量,做编辑是要练"慢功"的,要做到心静、眼锐、手勤,脑活,如此才能真正做好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8.
看黄晨新编的《报刊博览》版上有两句“诗”:“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立即联想到我们的编辑工作:编辑上班三件事,约稿编稿画版面。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为理发店题过一幅妙联:“虽云毫末技艺,却有顶上功夫。”编辑的日常工作也为“毫末技艺”,“约稿编稿画版面”可谓“雕虫小技”也,但此中更有“顶上功夫”。这“顶上功夫”体现在杜甫的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里,也体现在编辑的“辑”字里。我觉得编辑编辑,“编”和“辑”是一回事,也不全是一回事。说它是一回事,是按照《辞海》的解释:编辑是指新闻出版机…  相似文献   

19.
编辑的匠心──“岁月丛书”感想王建辉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国内同类出版社中应该是佼佼者。就眼下这套书看,其编辑工作的功夫也是很到位的。功夫体现在封面的美学视觉上,丛书共八册,以不同的多幅照片衬底,配以色彩不同的云火,组成大致相同的统一封面,大同而小异,...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篇说服力强、令人感奋的业务研讨文章,值得一读。作者关于绍兴的三篇报道写得好,体会文章也写得好。好就好在有真情实感。作者的实践说明,只要一线记者开动脑筋,真正下一番功夫,就一定能够写出有思想、有情感、有风格、有文采的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