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教师体罚学生是指教师以暴力的方法或以暴力相威胁,或以其他强制性的手段,侵害学生身体健康的侵权行为。有调查表明,教师中认为对学生的体罚应绝对禁止的占39%,认为“可以”或“偶尔可以”的占61%,其中23%的教师振振有词地说:“体罚也是教育方法之一,应允许。”体罚学生屡禁不止,几乎校校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体罚伤害事故屡屡发生,触目惊心,请看下面材料。  相似文献   

2.
周玉元 《中国德育》2012,(21):26-28
教育软暴力特征在于一个“软”字——虽不伤及学生皮肉,却会戕害学生心灵。教育软暴力对学生的伤害相对于体罚之类的硬暴力危害更大。那么,如何根治教育软暴力呢?  相似文献   

3.
教育暴力现象在中小学校时有发生,由此而引发的法律诉讼也不断见诸于媒体。关于教育暴力,过去人们谈论较多的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的过度体罚行为,如拳脚相加、用小刀刮脸、用火钳烫手掌等。这类暴力行为对学生的伤害,尤其是对学生肉体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教育“硬暴力”。随着我国教育法规的逐步完善和广大教师依法执教意识的不断增强,教育“硬暴力”现象越来越少,这无疑是我国教育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刘霞 《教书育人》2007,(5):17-17
笔者是农村中学的一名教师,在工作中常听同行们说现在的孩子难教。我发现,同行们反映的最普遍原因是对一些问题学生不敢实施惩戒,进而失去了教育的严肃性,孩子们便不再有“畏惧”心理,为所欲为。部分老师一时失去控制,失手打了孩子,或因所谓的“语言暴力”,结果在家长和领导的“教育”下,心灰意冷,只管“教书”,丢掉了教育的真谛——育人。笔者留心考察过,这样的教师虽然少。但他们的所谓“遭遇”却有极大的影响力。在农村中学,很多教师潜意识中都有这种灰暗心理,明哲保身,所谓苦心没有好报。上级主管领导迫于社会舆论压力和当前教育形势状况,多次强调不准对学生进行体罚和语言暴力伤害,要遵守《教师法》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5.
周锋  周玲 《江西教育》2006,(6):46-47
《美丽的教育》是孙蒲远老师集毕生心血之作,在未出版之前,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阅读了全书,深受感动,并欣然挥笔作序。他在序中写道:“面对孙蒲远老师,我心里涌动一种崇高的敬意和巨大的好奇,使我无法拒绝这本书的强烈诱惑。”而我,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自从拿到这本书,它就陪我度过了一个个宁静的夜晚,带给我的是久违的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6.
为人父母,能够关心孩子的教育,确实是件可喜的事情。但是,最近有一个“教育妈妈”“教育爸爸”说法,却有着另外的意思,含有明显的否定意义。被称为“教育妈妈”和“教育爸爸”的父母,他们所关心孩子的教育都会集中在哪些方面呢?仔细分析一下,几乎都是集中在学校教育上,更确切地说,是对孩子的考试和升学极为关心。他们为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或喜或忧,为让孩子上补习班或请家庭教师等忙得不亦乐乎。在我的心理咨询个案中,许多父母关注的只是孩子的分数,只是孩子的升学。他们是自己走进家庭教育的误区,还一个劲儿地问我孩子到底出…  相似文献   

7.
老爸的肚皮     
老爸的肚皮是我家里的一个宝。他的肚皮有一个西瓜那么大,朝他肚皮压过去,它可以把你弹回来。你别看他的脸挺瘦的,可肚皮却有那么大,所以什么事都不能看表面。老爸的肚皮挺有威力的呢!争论的时候,往往是我这个铁齿铜牙抢尽风头,老爸不得不用“暴力”。什么“暴力”?就像这样———站起来,昂首挺肚,好像在说:“看你的嘴厉害,还是我的肚皮厉害!你敢不听我的话?”这时,谁也不敢吭声,因为这个下马威太厉害了。肚皮大,饭量当然厉害,只比不上那个“大胃王”就是了。老爸在我小时候哇,一餐要吃掉三碗白米粥,最快速度只要三分钟…  相似文献   

8.
一个易拉罐     
“上学去喽——”我在上学的路上欢快地走着。“嘣——”“什么声音?”我迅速朝街中间望了望。“哦!原来是个易拉罐!”我自言自语道。这时一个七八岁的小学生跑过来,一个飞脚把它踢到“九霄云外”去了。一个黑“西服”又一脚把它“传”了出去。这真像一场“精彩”的足球赛!易拉罐滚啊,滚啊,滚到了一个身穿天蓝色校服的中学生旁边。那个“蓝校服”好像吃了“暴力药丸”,一脚就把易拉罐踩瘪了,还骂道:“妈的,滚!”  相似文献   

9.
家有顽儿令我煞费脑筋,十多年(今年12岁)的斗智斗勇几乎将我逼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直直的嗓门不但敢冲着家里的每个成员叫喊,连学校的老师也一个不怕,小小的年龄逆反心理已经很强。老师问:“好不好?”他一定回答:“不好!”老师问:“下次能做到了吗?”他一定扯大嗓门喊:“不能!”……作为一个教师时常要麻烦那么多同事,真是羞辱难当。想想我已经算是一个极其严厉而有教育经验的妈妈加老师了.我从不溺爱纵容他,有什么缺点都立马指出并作出令其改正的策略:在学校我也从不多加关照,  相似文献   

10.
郑冠华 《教师博览》2023,(11):79-80
<正>在我十几年的教学生涯里,她一直陪伴着我。我认识她,比认识我的爱人早了整整五年,她就是我的另一个“爱人”——《教师博览》。她以广阔的视野看教育,用教师的眼睛看世界;她立足教育,面向社会,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她给了我教育教学的智慧,开阔了我的眼界,就像我的眼。一、“顺手牵羊”,夜幕灯下细品之初识《教师博览》,我就对她情有独钟,每期必看。办公室订的这份杂志,几乎都落在我的手上。  相似文献   

11.
董娟 《贵州教育》2010,(20):14-16
“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是教师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幼儿是否有兴趣”是评价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由此可见,兴趣在教育过程中的价值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有人称“它几乎蕴含了教育学所有的秘密”。下面我以美术多媒体课件《变脸》为例来探讨幼儿学习兴趣的引发、提升、持续和超越。  相似文献   

12.
薛涌 《中学教育》2006,(6):30-30
当你打开新浪网,就能看见一个赫然标题:“高三女生汤玫捷:哈佛就这样被我征服”。一个上海的女高中生被哈佛录取并获得全奖,几乎成了我们这个13亿人口大国最大的教育新闻。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育“软暴力”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暴力现象在中小学校时有发生,由此而引发的法律诉讼也不断见诸于媒体。关于教育暴力,过去人们谈论较多的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的过度体罚行为,如拳脚相加、用小刀刮脸、用火钳烫手掌等。这类暴力行为对学生的伤害,尤其是对学生肉体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教育“硬暴力”。随着我国教育法规的逐步完善和广大教师依法执教意识的不断增强,教育“硬暴力”现象越来越少,这无疑是我国教育的进步。然而,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种容易被教育者忽视的教育暴力现象,那就是教育“软暴力”。这类暴力行为对学生的伤害毫不亚于“硬暴力…  相似文献   

14.
午夜的电话铃声似乎总比白天更刺耳、也更急促。被惊醒的我从床上一个激灵坐起来。电子钟上红色的“12”在黑暗中显得尤为诡异。我想起远方的亲人和朋友,各种可怕的猜测涌进脑海:急病?意外?暴力?我一边推醒丈夫,一边心惊胆战地拿起话筒:“喂?”“妈妈,”听筒里的声音气若游丝,几乎被电波的杂音淹没。但“妈妈”这个词对一个母亲来说和其他单词都不同,即使再微弱、再模糊也能穿越时空,像冲锋号一般盖过世间万籁。电话里的声音年轻、无助、带着哭腔。我紧紧抓住丈夫的手,眼前浮现出女儿玛莎楚楚可怜的小脸!“妈妈,我知道现在很晚了……但是,求…  相似文献   

15.
心灵写诗     
A 曾经是一个少年“诗人” 小时候的我应该算是一个少年“诗人”。 现在常常有朋友认为我搞教育是受了父母的影响,其实,虽然我父亲在教育局工作,母亲在小学教书,但我小时候从没有做过“教师梦”,而整天做的是“文学梦”。 我刚读小学便遇上“文革”,几乎所有文学名著都成了“封资修”,一本薄薄的《毛主席诗词》成为我惟一的文学启蒙读物。我不但能将所有已发表的毛主席诗词倒背如流,而且还煞有介事地写出一首首“革命诗词”。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欢庆党的“九大”召开,我写了一首《卜算子·庆九大》:“红日出东方,战旗映彩霞…  相似文献   

16.
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再生产”理论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布尔迪厄是该理论的杰出代表。本文阐述了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即:文化资本、惯习、符号暴力,概括了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最后介绍了对“文化再生产理论”的一些评价。  相似文献   

17.
学校一定要有“特色”吗?面对这个问题,有人会惊讶,这还用说?是呀,这是一个热衷于谈“特色”的时代,几乎所有学校都在争创“特色”——你弄“书法教育”,我就搞“剪纸教育”;你“人人都会拉二胡”,我就来个“学什么语从娃娃抓起”……  相似文献   

18.
哲学家詹姆士曾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师的赞美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生命之源;是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桥;是增强学生自信自尊的催化剂。因此“赏识教育”在初中教育中早已成为被普遍遵从的真理。我同样信奉“赏识教育”,亦曾经成功走进了一个男孩的内心,曾经几乎将这个男孩子拉回了人生的正道之上,然而却只是“几乎”……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成长都极为重视,几乎投入了全部精力。同时家长对独生子女大多娇惯、溺爱,对他们的每一个要求总是尽量满足,“服务”到位。因而,十分舒适的生活和成长环境,造成了大多数孩子自信心不足、情感脆弱、兴趣爱好过于广泛、爱寻找刺激、崇拜暴力,意志不坚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的中小学教育中,极少数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屡屡发生,这种暴力行为遭到了公众的强烈谴责,但有一种暴力行为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那就是语言暴力。一、语言暴力易被忽视所谓语言暴力,顾名思义,就是诉诸于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暴力行为,它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乃至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岐视性的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损害。一些教师常常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或“后进生”使用“笨蛋”、“傻瓜”、“蠢猪”、“没有出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