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直接面对公众的部分,是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如何使公众更好的理解展览所传递出的信息,拉近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距离,提升展陈水平,进而最大化的实现其展陈的社会教育和宣传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结合藏品的研究阶段,对陈列展览中的真善美予以浅析。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成功举办陈列展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使展陈具有观赏性。展陈的观赏性既体现在其整体艺术品位上,更体现在承载其重点内容和信息的亮点即看点上。这种看点是展陈的点睛之笔,是整个展陈的精华之所在。举办展陈务求对其看点精心设计、精心布置,以使展陈更为观众认可和欢迎。  相似文献   

3.
一、陈列题材与陈列主题的关系1.题材是产生主题的基础题材与主题的关系,是存在于各个创作领域的一对基本关系。一般来说,不同题材产生不同主题,但有时相同题材也可以产生不同的主题;后者对博物馆的陈列来说,是更需要引起人们重视的一个命题。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知道,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是以博物馆的藏品为基本源泉;各地博物馆,尤其是历史类博物馆,其藏品无外乎陶瓷、青铜、工艺品、书画等几大类,它们构成了陈列设计的基本题材。如果我们不能做到从这些基本相同的题材中去挖掘不同的主题,那么各个博物馆的陈列就会呈千篇一律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陈列的设计思路与做法,旨在阐明科研考证在陈列展览设计与实施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历史环境特征、历史事件细节、原真性、现场感等遗址类纪念馆展陈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是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之一。陈列在策划的过程中,尝试建构起一种重新诠释历史与文化的展陈体系,在湖南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宏大叙事的背景下,将"人"的主线一贯到底,而"民族大家庭"是其中介绍当今湖南人构成的重要环节。"民族大家庭"的视角将看起来零碎、片段化的社会事实串接起来,立足于博物馆藏品现状、拓展研究成果(如运用体质人类学方法开展的湖南族群来源与构成研究等)及引入数字化遗产技术,使之重塑特殊的历史与多样性文化,并以线条化、网络化、视觉化、可互动的叙事方式传达给观众,希冀最大程度地反映真实的历史,从而引发人们对遗产、集体记忆与认同的共鸣和反思。  相似文献   

6.
我国博物馆的古代人类遗骸陈列中,普遍存在主题不突出、缺乏科学复原的准确性、信息含量偏低,遗骸保存情况欠佳等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陈列设计中体现的科学性和信息含量,充分认识到在主题不同的陈列中人类遗骸的地位与作用。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应针对不同主题所要重点传达的信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提高古代人类遗骸所传达的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7.
丁三  沈平 《中国博物馆》1998,(4):27-31,37
通常,博物馆展陈设计的陈列品密度,是以相关时期大众审美情趣的一般准则为依据。简单地改变这种密度,无疑会使人感到别扭并招致从专家到观众的批评和指责。反之,经过精心设计而有意识地改变这一密度标准,则往往又是一个高明的展陈所必须具备的。这个道理许多博物馆同仁都会懂得,但在陈列的实践中,胆量、气魄而外,总体感觉的把握与细节效果的处理;设计时对展出环境的整体构思以及对展厅内部空间感、分寸感的把握就绝对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了。所谓高密度的博物馆陈列,就是试图运用绝对的展品数量,不惜在可视空间范围内,通过足够多的…  相似文献   

8.
桐城派是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历时200余年,作家达1200余人,传世之作多达2000余种。对于这样一个流传时间久,地域跨度广,作家人数多,成果丰硕,影响深广的文学流派,应该如何设计它的陈列内容?而对于遭遇人才,资金,展陈条件制约,文物品位低,不齐备,不足以支撵陈列展线的市县级博物馆来说,如何举办文史类主题陈列?该文做了具体的尝试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多媒体辅助手段"是公认的可以大大提升博物馆展示陈列可观赏性的有效的博物馆展陈设计元素。但随着人们对文物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和数字博物馆的出现,数字文物的观念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又通过博物馆界专家、学者对观众的调查研究,发现只看文物和图片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求知渴望,互动的陈列,比单向的说教式的传统陈列更受他们欢迎,这种辅助手段不断推陈出新,对观众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0.
陈列主题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不同博物馆的性质和具体任务不尽相同,定位不同,观众的需求不同,基本陈列的主题也就不同。作为博物馆实现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陈列主要体现博物馆的研究水平和发展动态。在组织陈列时,应该首先明确主题思想和主题范围,包括指导思想、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基本原则等,也就是说必须首先以求实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找出陈列的灵魂和精髓,拟定陈列的主题。只有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的陈列,才能真正走向大众,才能实现设计者与观众的准确交流,才能产生应有的社会影响。所以,基本陈列主题的确定,关系到一个博物馆长远的基本建设,是博物馆…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博物馆陈列设计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充分实践,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展示辅助手段运用到了博物馆陈列之中,使陈列的教育传播效果更加生动、易于接受。本文在历史博物馆出现"艺术转向"的趋势之下,试图以"声音"这一大主题为切入点,从背景音乐以及口述资料两方面入手,提出"声音"这类辅助手段在陈列中的运用方式和重要意义,并对于未来博物馆陈列设计中"声音"运用有所展望。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社会历史类)的陈列,是通过文物反映历史,对群众进行形象性的直观教育。历史是复杂的,是多侧面的,通过文物反映历史的陈列方式也应是多样的。复原陈列则是有效地进行宣传教育的陈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步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博物馆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陈列作为博物馆的中心工作和体现社会职能和教育作用的主要方式,其质量好坏,效果如何,对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有着异乎寻常的作用。因此,陈列修改尤其是基本陈列的修改问题,已成为博物馆界的热门话题。但是,对现有陈列究竟如何改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笔者在博物馆陈列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对陈列改革的某些问题略有思考,虽不成熟,但仍贸然草就成文,以就教于文博界的专家、前辈及同仁。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博物馆为解决陈列展览观赏性不足而影响展出效果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博物馆展陈是否需要观赏性?什么是展陈的观赏性?展陈观赏性有哪些特点?怎样适度营造展陈观赏性?如何使展陈观赏性与时俱进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应该说,博物馆陈列展览需要观赏性,时代要求必须加强展陈观赏性,这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铜鼓作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和东南亚广大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青铜礼乐器,是多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广西作为铜鼓藏量丰富的省区,一直以来都将铜鼓专题陈列作为重要展览。广西区内关于铜鼓专题文化的基本陈列自20世纪60年代始历经三次改造提升,展示内容和形式得到不断提升发展。广西民族博物馆“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陈列”陈列对单一类型文物展陈内容和形式进行深入思考,提供一系列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黄静 《中国博物馆》2001,(4):91-93,90
陈列是博物馆进行宣传教育、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方式.一个成功的陈列展览,必须要让观众了解和理解设计者的陈列意图,并解决“为什么“、“怎么样“、“在哪里“等问题.而民俗陈列是博物馆陈列中较大的一个类别,它所反映的是某一民族,或某一地域的居民在多年的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传统文化.它与博物馆其它的陈列,如历史的、文物的、自然的或建设成就等等的陈列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因此,我们在设计民俗陈列的时候,应该根据其本身的特点,选择最能反映出民俗特点的陈列语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艺术品陈列曲高和寡的现状出发,剖析了艺术品展示在信息传播和展陈方式上的问题和困境。进而以TCL世界经典艺术多媒体互动展、中华世纪坛《触·觉——从罗浮宫到世界坛》、成都博物院《张大千、孙云生粉本暨画作展》为例,说明了艺术品陈列的发展趋势。文章认为,合理、有效的信息阐释将成为艺术品展览成败的关键,阐释的方法和原则直接决定了展示和交流的效果。应该从展品信息排列的逻辑性、连贯性,信息提取的准确性以及信息传播的层次性、普及性等方面考虑艺术品信息的阐释和传播。  相似文献   

18.
民俗陈列是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一种类别,在我国,它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从启蒙民众到对抗全球化和现代化,再至伴随非遗保护运动的兴起而备受关注,民俗陈列的理念和方式也在因时因地不断更新。目前,民俗陈列方式基本呈现出三种模式:版块式、串联式和并列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界更加注重观众在民俗陈列中的体验,也倾向于为观众提供更多的体验方式,除了上述三种模式,艺术式或许可以成为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博物馆通过举办以“文明”为标题的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国内外巡展)等方式,不断尝试在世界文明体系中凸显中华文明的独特标准与重要贡献,但存在“中国性”呈现不足、阐释力不够等问题。在“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的新背景下,博物馆以“文明”为标题的陈列展览应该通过多学科融合的方式挖掘多元内涵,展示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自成性逻辑,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数字展陈技术,以多维释展转换等路径凸显“中国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博物馆文明阐释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上海博物馆的陈列室改造,始于1986年冬,至1991年6月告成。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相助,全面完成了青铜、陶瓷、雕刻和书画等四个陈列室的更新改建工作。陈列面积合计3700平方米,四个陈列室的内容体系,全然是新的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