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首词是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词人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虽然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民族岌岌可危,一腔愁苦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写了此词。  相似文献   

2.
大家好!我是演员,演了四十年的戏,当我—上场看到各位,我马上有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觉,因为各位都是头角峥嵘的年轻人。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语还休,欲语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无形中就感觉到这首词,就好像我们大家共同的一个写照。  相似文献   

3.
苏轼词风一向以“豪放”说最为流行,本文认为只谈豪放不能尽见苏词面目,而以“疏放旷达”来论苏词,更能反映苏轼词风实质。  相似文献   

4.
题记: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宋)辛弃疾现在可算得上一年中的最佳时节。秋高气爽,让人的心情不由得畅快起来。然而有道是一场秋雨一场寒,走在街头,偶尔一阵瑟瑟秋风迎  相似文献   

5.
读稼轩词,词中“气吞万里如虎”、“看试手、补天裂”、“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袖里珍奇光五色,它年要补天西北”之句,《水龙吟,寿韩南涧尚书》、《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之章,使我们不能不为稼轩词慷慨激昂的情怀,雄壮豪放的风格而击节赞赏,故自宋以来,人皆视稼轩词为豪放。但是,豪放并不是稼轩词的全部。稼轩词是多姿多彩的。除豪放外,还有委婉清丽者、纤绵密者、诙谐幽默者,故从诗歌审美来看,豪放仅为稼轩词审美内涵的一部分,将稼轩词仅视之为豪放,未能充分发掘稼轩词  相似文献   

6.
陆云龙《词菁》成于明末,其体现出的理论思想有不同于明代传统词学观念之处。在崇北(宋)还是崇南(宋),婉约和豪放词孰重的问题上,《词菁》所体现的理论思想分别影响了清初浙西词论和阳羡词论。这是陆云龙《词菁》理论思想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宋)辛弃疾 《学苑教育》2020,(4):F0002-F0002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赏析: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相似文献   

8.
苏轼在我国文坛上可以称为难得一见的奇才,是北宋时期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之一。他在散文、诗歌、词方面皆有很高造诣,尤以词为胜。他结束了五代以来奢华的词风,独创豪放一派。《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的典范佳作。这首词有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但其中也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怎么理解苏轼的“豪放”,又怎么理解词人的情感矛盾呢?面对高中的学生,不仅要让他们通过本词的学习了解苏轼豪放的词风,更要了解词人豪放的胸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设置为:了解苏轼词“豪放”的风格。主要通过分析这首词来体会苏…  相似文献   

9.
关于宋词的风格流派向来有各种不同的分法。自从明人张纪把宋词作家分为豪放、婉约两派以后,很多人都接受了这个说法。建国以来编写的几种中国文学史论及宋词及其流派时,也都采用这种说法,认为豪放词以范仲俺为首唱.而苏武开创了“豪放”一派,辛弃疾则使“豪放”派蔚为大观,形成“苏辛词派”。张元干、张孝祥、陈亮、刘过等人的词,也和苏城~脉相承而成才‘豪放”派调入。婉的词则以晏殊为发端,这一派继承了“花间”词的传统,在两宋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梦、吴文英等人。与此不同的意见认为,宋词的两派…  相似文献   

10.
《词菁》,明末陆云龙编选。选唐、宋、金、元、明词二百七十二首,分两卷。词选附有编者的词评,体现了编者词体分正、变、尚“丽”、重豪放的词学思想,给我们提供了认识明末词学思想的绝好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1.
尤培成 《沧州师专学报》2003,19(2):19-20,33
历代词论家褒豪放贬婉约,认为婉约词属“艳”科。实际上,婉约词是封建正统文学衰落以及市民阶层兴起的产物,宋婉约词是市民文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12.
提起苏轼的词,人们自然就会想起“大江东去”、“西北望,射天狼”等黄钟大吕之声,似乎他所写的都是这类关西大汉所唱的词。一向以豪放杰出、清旷雄奇示人,其实这也是一种美丽的误会,作为一位产量甚丰的词人,他婉约妩媚的作品并不少,在现在的三百四十多首词中,豪放词的数量不足他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较多的却是清丽、雅致的婉约词。只不过这类豪放之词,给人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一新天下耳目,所以让人们念念不忘。如果说东坡的豪放词如江河奔腾震撼人心,那么他的婉约词则如绵绵春雨润物无声,洗尽了人间纤尘。张炎称为“清丽舒徐,高出人表”为周(邦彦)、秦(观)诸人所不能到(《词源》)。  相似文献   

13.
“豪放”一词,最早见于《北史·张彝传》:“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显然是用来品评人物性格的。唐宋以降,有人借其品评诗词(如唐·司空图《诗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以豪放、婉约并举论词,始自明代:“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此后,豪放与婉约便成为评价词作风格、判定词人派系,阐释词史源流的重要标准。大致说来,婉约词题材较窄,格调婉丽,注重音律,多写相思离别,善用含蓄蕴藉的手法表现缠绵细腻之情。豪放词则以题材广泛、内容厚重、直抒铺叙、境界雄大、昂扬挥洒为  相似文献   

14.
从剖析宋婉约派词家秦观的词体特征,对历来争论的宋词婉约与豪放之“派”、“体”之争,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对三绝碑刻的《踏莎行》真伪之悬案,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15.
具有“爱国词”、“豪放词”、“英雄词”之称的辛弃疾的词,在属于艺术范畴的词文学世界里,却遭到了自宋迄今的众多词论家的非议。具体为:虽豪放,但只是“长短句之诗”;“稼轩为词论”,过于散文化;盘空硬语,“最不工绮语”;率尔而为,不合格律音韵等;“掉书袋”与“不协律”。对这些非议进行归纳和总结,有助于从另外的角度对辛弃疾其人其词作全面地认识与把握。  相似文献   

16.
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倾倒了多少英雄豪杰!也使苏轼赢得了豪迈、雄放的千古美名.他那奔放不羁、意气横逸、气魄宏大的豪放词被人们代代吟咏传唱,击节叹赏.苏轼也被人们尊为词坛豪放派的开山之祖.但若仔细翻阅《东坡乐府》,在现存的三百四十余首东坡词中,堪称豪放词的不过三四十首,仅占十分之一左右,而较多的却是明丽妩媚的婉约词.苏轼的婉约词不仅数量多,且多上乘之作,但人们往往将之忽略.张炎在《词源》中赞  相似文献   

17.
北宋晏殊,其词“风流蕴藉”,开有宋一代婉约词之先声,南宋辛弃疾,其词“悲壮激烈”,集有宋一代豪放词之大成,他们风格殊异。但稼轩集内也不乏情意缠绵的艳情词。清沈谦评辛词《祝英台近·宝钗分》曰:“昵狎温柔,魂消意尽,才人伎俩,真不可测。”(《填词杂说》)以艳情为主的婉约词,在两宋呈现着亦同亦异的风貌,对此,晏辛具有典型性。通过两人艳情词的比较,或能管窥宋词某些规律性的问题。一宋太祖于陈桥兵变取得帝位之后,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杯酒释兵权”,定下了重文抑武的文治路线,使两宋的政治、军事、文化形成异于其他封建朝代的格局。宋太祖对武将“多置歌儿舞女,以享天年”的劝诫,竟从统治集团内演变成整个  相似文献   

18.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相似文献   

19.
一曲“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倾倒了多少英雄豪杰 !也使苏轼赢得了豪迈、雄放的千古美名。但仔细观察现存的 340余首东坡词 ,真正堪称豪放的不过三四十首 ,仅占十分之一左右 ;就思想内容看 ,东坡婉约词中言情词、咏物、怀古感旧、酬谢留别、写景记游几乎无所不包。其显著的地位对后世词的发展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往常读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极爱其词的抒胸臆久郁之情,寓意深远;而词面又全写伤春,寓豪放于婉约之中,以为是辛词中数一数二之作。只是,对于词中的某些典故,特别是长门买赋、玉环飞燕诸句,总感到不得确解,也看了一些注者引证典实予以诠释之文,而掩卷细思,然耶,否耶?疑点未能尽释。后,因写历史小说《偏安恨》,颇治宋金交战有关史料,忽得一解,自谓扞格之处由是而通。不过,说法与昔贤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