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促进高中美术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应当通过生活化案例的融入、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美术写生实践活动的开展,贯彻落实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全面提升高中美术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情感体验以及美术创新精神,通过美术具体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美术教育中有所发展.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是改革美术教学的内容,也是改革美术教学的过程和方法.高中美术老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采取相应的美术教学方法,提高高中生的美术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高中美术也逐渐的成为推动学生发展、提高学生审美情操以及实现素质教育这一目标的重要科目。然而,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的高中美术教学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更好地开展高中美术教学,实现美术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目标,就必须加强对现存问题的研究,从而探究应对对策,促进当代美术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4.
孔鸣 《考试周刊》2014,(92):177-177
新课程改革对现代中学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高中美术教学作为中学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更应贯彻实施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和自我学习。美术教学者们应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观念,坚持以生为本,促进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高。  相似文献   

5.
魏云 《考试周刊》2013,(63):186-187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高中美术逐渐成为推动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及实现素质教育这一目标的重要科目。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的高中美术教学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更好地开展高中美术教学,实现美术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目标,就必须加强对现存问题的研究,从而探究应对对策。本文就此分析了当前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要求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连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乡土文化渗透进高中的美术课堂,有利于知识与现实的有效衔接,有利于充实高中的美术课堂,有利于增强高中美术教学的实效性。场景教学法、电子信息技术法、历史文化陶冶法、开展校园活动等可以将乡土文化有效地渗透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多元化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新课程改革被视为关键点,提升素质教育,深入艺术领域,全面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操和综合素质势在必行。由此可见,高中美术是高中新课改下的重要科目。高中美术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的漏洞逐渐浮现出来。积极开展美术教育,深化高中美术教育的改革,是目前针对高中美术教育出现的问题的相应对策。加强对美术教育的探索研究,推动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是当今教育事业的导向。  相似文献   

8.
秦承亮 《学苑教育》2023,(18):94-96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进行教育时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美术教育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就显得非常重要,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更能够在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渐喜欢上美术,在美术课堂上拥有更多的收获,拥有美术的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是,现在的高中美术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需要改善的地方,美术课堂不够高效,美术教学不能够很好地联系生活,就需要高中美术教师能够对美术的教育进行转变,采取合适有效的教学策略,让美术课堂能够更加丰富,更加吸引学生。因此,本文就民间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有效运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美术教育对于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思想,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不断创新高中美术的教学,促进学生美术学习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10):195-196
在传统教学中,高中美术课程长期处于边缘化地位,以调节课的形式和作用存在于高中阶段教育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高中美术学科的边缘化地位得以转变,既成功摆脱了教育调节课的局面,又在素质教育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当中,特别是美术鉴赏课,俨然成为激活学生活力,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能力的重要"窗口"之一。基于此,本文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新课程改革实施后高中美术教学现状及进一步实现教学效果优化的策略,为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