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却不怎么理想。其原因在于:一是教师将思想品德课上成了单纯的理论课。教师将教材当中的内容进行"提纯",然后向学生进行宣讲,内容枯燥无味。二是教师将思想品德课上成了"整顿课",学生有了问题,教师就利用思想品德课进行集中说教,  相似文献   

2.
初中思想品德课,贵不在"教学"而在于"体验",重不在"知识"而在于"思维",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到这两点呢?学生内生力的激发,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开辟了新视域,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重点阐述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内生力的激发,以期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下,如何搞好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这是当前摆在思想品德教师面前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下面就思想品德课教学技巧浅谈我自己的粗浅看法:一、练好"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品德课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大多不喜欢上思想品德课。对于思想品德课,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观",还是教师的"教学观"都存在误区,直接阻碍了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试图从教师的"教学观"入手,破解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5.
韦雅金 《考试周刊》2013,(27):125-126
<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教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而我们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时大多以"课本为本",按照教材的逻辑和材料来开展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学生对教材的"大道理"不感兴趣。教师照本  相似文献   

6.
走进思想品德课堂,一些教师总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天马行空、任意发挥,伴着下课铃声,一堂课草草结束,学生上课就像在茶馆听书,听得开心,但没有思考和内化。教学任务圆满完成,教学内容流于肤浅。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特点要求教师能"吹",但洋洋洒洒、不可遏抑地说只能是"吹牛皮"的"吹",是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7.
王宗江 《考试周刊》2014,(22):121-121
<正>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宗旨是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多上成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时多是教师向学生讲授"道理",以期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这种教学方式忽视思想品德的课程性质和学生的发展规律,将思想品德课堂当做教师说教的场所,而没有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故教学效率不高。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和当时社会、经济、道德风尚及风俗习惯联系在一起的,这就决定了思想品德课的社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如果我们把课堂当做一个"小社会",那么,课  相似文献   

8.
"度"是一个量的界限,这个界限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火候""分寸",凡事均有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充分体现"度"的要求,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注意哪些"度"呢?一、讲授要有"度"讲授,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正确观点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一种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课改的需要,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将思想品德课上"活"。坚持做到教学手段要"活"、教学启动要"活"、教学方式要"活"、启发思维要"活",才可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我们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思想品德课堂,给思想品德课教学自然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和新鲜内涵.让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思想品德课课堂生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