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丹凤 《考试周刊》2013,(13):32-33
自主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关注教师教的情况,忽视学生的学的效果;重视知识的传递,忽视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师生围着教师预设的教案团团转,学生没有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这样的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那么,如何改变在语文教学中的这种状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成为语文知识自主建构者呢?这就要求我们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留  相似文献   

2.
怎样深入开展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作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第二故乡的学校,我们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结合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更新了教学观念,改革了教学方法。回顾和分析中心校及辅导片5所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看到,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有:①重教案轻学案。即教师从备教案到按教案上课,围着教案转,将学生如何学,怎样学得好些,放在次要的地位。我们可以看到一份精致的教案,却没有听到由此而产生的一  相似文献   

3.
流行歌曲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尤其是对语文学习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我们要因势利导,让流行音乐与职高语文巧妙"联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职高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常常会遭遇这样的尴尬:当教师带着精心准备的教案,在讲台上认真讲解时,下面的学  相似文献   

4.
在近十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各地编印发行的语文教学参考书和教案书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良师益友,为我们教好语文课提供了有利条件。可是,我在起初的语文教学中也和其他教师一样,惰性滋生,懒得动脑筋,备课时照抄别人的教案,有时手拿参考书和教案书讲课,充当复印机和传声筒的角色。这不仅使课堂教学受拘束,还使学生产生一种鄙视心理。  相似文献   

5.
引导学生走向教材。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要正确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材的“例子”功能,不应带着教案走向学生,而应带着学生走向教案。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非教材限定的标准答案;我追求的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非教师“奉送真理”。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行为:我们的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预定的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虽然我们身边的教育情境就像流淌不息的小河,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视而不见,任凭那在课堂上闪现的智慧火花自生自灭。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因而,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  相似文献   

8.
正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语文老师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当语文课堂出现了跟预先设定的教学方案不一致的"教学意外"时,很多语文老师作出的决策是忽视"教学意外",强迫学生的思路跟着教案走,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要想打破长期以来语文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一本教案、一张嘴”的状态,就要调动语文教师从事课程开发的主动性.让教师学会开发资源和利用资源,用这“源头活水”激活我们的课堂、清新我们的课堂,使学生主动参与、快乐学习,获得知识与技能.优化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学问题》杂志上曾连载小学历史课教案,对小学历史教师的备课有很大帮助,同志们在制定教案时可用作参考。但是,这个教案仅仅是根据讲述课文内容的需要而编写的,不一定适合每个学校,故每位任课教师在上课前,都要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针对每个班级学生的特点来制订教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那么,怎样针对学生特点制订教案呢? 第一,要全面了解所教班级的学生情况。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基础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即语文、算术以及音、体、美各种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能较好地学到这些基础知识,那么学习历史就不会感到困难,反之,则上不好历史课。所以,任课教师要主动去了解这个班级各科学习情况与成绩,并向有关  相似文献   

11.
张琳 《辽宁教育》2004,(7):58-59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为上课做准备。它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有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了解,对教法的设计.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甚至连语文教师平时的阅读积累、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都属于备课的范畴。因此,语文备课是个大概念,写语文教案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备课不一定得写整齐划一的教案;教案写得漂亮并不等于备好了语文课。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建设要求职业高中培养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善于独立思考,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也是职高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我采取一些改革措施,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其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让学生参与备课 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备课、讲课、指导完成作业、检测教学效果等四个步骤.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首先就要参与备课. 1任课教师必须先把备课的方法教给学生.如找教参、资料,通读精读课文,仔细钻研,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 2出示教案样品.教案可以是任课教师…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78):37-38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健全情感,并提高自身的健康情感。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现有的教学实际,激发学生的健康情感。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规律,并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教师应该积极寻求更多有实际意义的教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14.
思路教案是以思路教学为指导思想,以教材为例样,以教材思路为基础,以教师思路为核心和枢纽去组织教案的一种备课形式,最终完成从教材思路到学生思路的转换。思路教案遵循举一反三、固本求荣的原则,即以教材为样本,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是思路教案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联系性的学科。开放,才能给学生以语文学习的广阔空间;开放,才能让学生在语文的蓝天中自由飞翔;开放,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和谐与活力!语文教学必须构建开放型的教学课堂模式。所谓"开放",应是敢于突破"以书本为本"、"以教师为本"、"以教案为本""以分数为本"的束缚。一、开放地进行教材取舍与开发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能凭借不能死守。"在教学中,教师不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决不仅是理念,而应成为一个真切的实践。今天的教学策划,决不能再把时间消耗在编制“教案”上,“我在教语文”的观念必须改变成“学生在学语文,我在服务”,你在挖空心思编“教案”,学生才不管呢。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课堂上师生相离,教学相背。要策划,那就要从“效果”出发,以学生“学习路  相似文献   

17.
张琳 《辽宁教育》2004,(8):58-59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为上课做准备.它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有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了解,对教法的设计,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甚至连语文教师平时的阅读积累、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都属于备课的范畴.因此,语文备课是个大概念,写语文教案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备课不一定得写整齐划一的教案;教案写得漂亮并不等于备好了语文课.……  相似文献   

18.
我的备课观     
1.备课不等于写教案。不要将备课和写教案画上等号。写教案绝不等于就是备课。我们通常所谓的写教案,最多也只能算作狭义的语文备课,我们应该树立大的语文备课观--终身备课。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应该用一生去备课。终身备课是以语文教学为核心,向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辐射,既包括写在备课笔记上的有形教案,更指融入教师心田的无形教案。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0月,《语文教学参考》发表了袁建国老师的文章《去教案之风刮不得》,看完该文,我觉得还有许多话要说.该文的基本观点是教案去不得.他认为,“教案者,所凭也.教案者,教师上课的凭借.” 作为一个教师,课前充分地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对教学过程有所预设,这确实是教师必须要做的.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局限于教案,仅仅拿教案作为上课的凭证,对此我是不敢苟同的. 新课改以后,我们的课堂教学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教案就是罪魁祸首之一. 首先,我们认为,教案是传统教学的产物.我国古代的教育从来都没有教案,教师就是凭着他们的教学经验,凭借他们对文本的深刻的研究,凭着他们对学生的透彻了解而教授.他们的教学都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而不是教师首先预设好要教什么,然后才进行施教.孔子的所谓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20.
刘军 《教育文汇》2011,(11):17-18
如何借鉴名师教学,我想到了三个成语。 一是对牛弹琴。“对牛弹琴,难觅知音。”教学亦然,要看对象,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名师的教案是根据他当时当地任课班级学生的情况设计的。我们与名师的教学对象相同吗?我们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能力与名师任课的班级相同吗?我们为自己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了吗?照搬名师的教案能体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理念吗?一句话,我们备课“备”学生了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你不也在重复“对牛弹琴”的故事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