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接的感受、领悟、把握一种能力。语感是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是思想认识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精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的金钥匙。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感是读者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的感受,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复杂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语感训练。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课文的敏锐的感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训练学生的语感是提高学生感受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感训练是语文课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包括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语感实践就是指导学生感受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就是让学生在多听、多读、多背、多说、多写、多思中感悟和积累语言;语感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语感是在长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对语言文字形成的一种敏锐的感受、理解、领悟和把握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意识,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力、表达力以及鉴赏力。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语言蕴涵的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顿悟、心理体验。学生的语感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语感训练。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采取如下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是训练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直接的、整体的感受。它包括语音的感受、语意的感受和语言感情色彩的感受,是人们掌握语言文字所必需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低年级的儿童刚刚开始学习规范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语感是由感受语言文字而引起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感知所形成的对语言材料特有的、近乎直觉的敏锐感受能力.敏锐的语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它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的训练."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语感的训练和培养.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语感,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是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象的感知活动。它是人们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是直接感受、体会、领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科学的训练逐步形成的。《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语感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李国华 《学周刊C版》2011,(3):113-113
语感是由语言文字而产生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认识过程,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受.语感能力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人的想象力、理解力、思维能力的综合反映.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和感觉.  相似文献   

9.
语感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领悟能力的方法.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觉.”语感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所谓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它是语言能力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早在30年代,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就认为“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叶圣陶也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是理解文字的基础,是思想认识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精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的金钥匙。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首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下面就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语文综合能力。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指出:“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2.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它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的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语感的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著名语言大师吕淑湘曾经说过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而我国现行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 :“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 ,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 ,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那么 ,我们应如何来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 ,借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据笔者平时的教学与实践 ,认为应做到…  相似文献   

13.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力。在日益频繁的交往中,人们对语言信息的接受往往引发出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强烈敏锐的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是思想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语感训练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披文而入情,以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在含义,充分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语感?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它是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一种感受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语感,对于学习语文、领悟语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这种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进行语感训练□林文新语感是由感受语言文字而引起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感知所形成的对语言材料特有的、近乎直觉的敏锐的感受能力。敏锐的语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它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早在3...  相似文献   

16.
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抓住契机培养语感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早在30年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夏丐尊先生就提出了“语感”问题,认为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学的基础。继后,不少语文教育家都对此有所阐述,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吕叔湘先生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五六十年代提出的转换生成理论也强调人类自身的语言感受能力是人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最根本基础。…  相似文献   

18.
语感培养的实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 ,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形成的比较直接的、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半个多世纪前 ,夏丐尊和叶圣陶两位老前辈就倡导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感的培养。那么 ,怎样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能力呢?一、诵吟涵泳———落实一个“读”字心理学研究表明 :读能发展儿童思维 ,培养儿童语感。许多词语具有模糊性 ,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只能凭语感去“破译” ,才能感知和理解。诵读的过程就是“破译”的过程 ,因此 ,语感的训练要以诵读为基本方法。1 “诵”中感受语言的情感。古人读书 ,有“涵泳工夫兴味长…  相似文献   

19.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力。在日益频繁的交流中,人们对语言信息的接受,往往引发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强烈敏锐而又丰富细腻的语感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是思想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语感训练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分析,从而理解其  相似文献   

20.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形成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战略性举措。一、诵读吟咏——落实一个“读”字心理学研究表明:读能发展儿童思维,培养儿童语感。许多词语具有模糊性,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只有凭语感去“破译”,才能感知和理解。诵读的过程就是“破译”的过程。因此,语感的训练要以诵读为基本方法。1.“诵”中感受语言的情感古人读书,有“涵咏工夫兴味长”的名言,是说读书要沉浸其中细细品味,方觉兴味无穷。诵读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