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教养方式、家长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幼儿的不良行为日益增多,这些不良行为已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容忽视的行为问题。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者和引导者,在改善其不良行为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本文总结了幼儿普遍存在的不良行为问题,并提出几点幼儿教师在应对幼儿不良行为时应采取的策略,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现在很多幼儿表现出的自私、自负、任性、说谎、骂人、打人、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缺乏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等不良行为,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对其影响是终身的。分析幼儿不良行为形成的家庭因素,有助于提高现行的家庭教育水准,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3.
陈少凤 《考试周刊》2009,(39):226-227
本文分析了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具体阐述了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预防和纠正。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惩罚教育是指幼儿园教师在保障幼儿园日常生活正常进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前提下,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和认知进行否定性评价,引起幼儿内心的不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减少或杜绝幼儿的不良行为和认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教师在实施惩罚教育时应注意家园一致,情理交融,适时适度,使惩罚教育既能制止幼儿的不良行为,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又能增进师幼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林敏 《中学生阅读》2009,(10):18-19
一、问题提出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园地处农村侨乡,由国外寄养在家的留守幼儿日渐增多,留守幼儿的不良行为经常发生,这些不良行为如不加以矫正,势必影响幼儿园教育教学正常有序地开展,也不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和健康心理。我园针对当前这种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采取恰当的方法及时纠正留守幼儿的不良行为,加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各种生活也随之有了改变。在饮食方面就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许多的人都有挑食的不良行为习惯,而自我控制能力更弱的幼儿更容易养成挑食的不良行为习惯。而挑食的不良行为习惯对幼儿的身心发育有着非常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的教师,都必须注重对幼儿挑食行为习惯的纠正,以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幼儿的错误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幼儿受到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或是在家长的长期娇宠放纵下造成的、带有思想品质性质的问题,这类行为称之为不良行为。另一类错误行为是由于幼儿的大脑神经系统未发育完全,不能很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或者是由于缺乏日常生活经验所造成的,这类行为称为行为过失。幼儿不良行为与行为过失虽都属错误行为,但发生的根源不同。前者是在一定条件作用下,有意识的、必然的行为;后者是在一定条件与环境下,无意的、偶然的行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注意观察了解幼儿,区别对待幼儿出现的不良行为和行为过…  相似文献   

8.
当今每位幼儿身上都有很多不良行为习惯,如何纠正这些不良行为习惯,成为教师和家长多面临的共同的难题。本文主要先分析了当下的主要不良行为习惯,再从幼儿不良习惯养成的原因、解决措施及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方面来进行研究。旨在在家长及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莫源秋 《山东教育》2005,(12):51-52
对幼儿进行批评惩罚,就是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教育者所预期的认识或行为进行否定性评价的过程。也就是将幼儿的不良行为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多次重复出现,使幼儿以后在类似情景或刺激下,该不良行为的发生频率降低,甚至消除。  相似文献   

10.
幼儿的不良行为是其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教师的应对方式不但影响幼儿当下的行为表现,更会对幼儿未来的健康成长产生持续的影响。教师可通过不惩罚不纵容地引导幼儿自行解决问题、挖掘幼儿不良行为背后的动机并做出有效恰当回应、调整教师的期望水平并强化幼儿行为中的积极面等有效措施,促进幼儿愉悦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该时期幼儿种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习惯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而在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由于许多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造成了许多幼儿尤其是跨世纪的一代出现了很多不良行为习惯。而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在“通过合作改善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中,我们打破传统的合作教育模式,凸现人文关怀,张扬个性,提倡师生交往的民主化,设计各种开放性的活动,通过对话帮助幼儿学会合作的方法,改善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并及时表扬、鼓励幼儿的合作行为,让孩子体验到合作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宋瑛 《甘肃教育》2005,(1):30-30
幼儿的错误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幼儿受到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或是在家长的长期娇宠放纵下造成的、带有思想品质性质的问题,这类行为称之为不良行为。另一类错误行为是由于幼儿的大脑神经系统未发育完全,不能很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或者是由于缺乏日常生活经验所造成的,这类行为称为行为过失。幼儿不良行为与行为过失虽都属错误行为,但发生的根源不同。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角色游戏改变不良行为,不仅会轻松愉快地达到教育目的,更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角色游戏的开展释放了幼儿的情感,幼儿的不良行为才容易外露,通过模仿学习良好的行为,再对良好的行为进行强化练习形成习惯。  相似文献   

15.
如何帮助幼儿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一直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难题,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对一些具体操作方法的论述较多,而忽略了相关教育原则的研究,本文试图从实践出发,探讨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在“通过合作改善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中,我们打破传统的合作教育模式,凸现人关怀,张扬个性,提倡师生交往的民主化,设计各种开放性的活动,通过对话帮助幼儿学会合作的方法,改善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并及时表扬、鼓励幼儿的合作行为,让孩子体验到合作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孩子争抢玩具的行为是幼儿园内比较常见的一种不良行为,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下幼儿会通过这个行为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或者用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游戏确实是幼儿日常活动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正因为如此,孩子们才会频繁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所以如何有效解决幼儿争抢玩具的不良行为,让他们可以友善和睦的与同伴相处,就是本文接下来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宋美 《教师》2011,(25):109-109
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是幼儿活动中常见的一种不良行为。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都会因为难以与他人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缺乏正常交往的活动与经验,从而影响到各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幼儿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及其成因,提出了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0.
攻击是幼儿中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具有不良行为的幼儿往往不积极参与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很难集中精力,从而各方面的能力很难发展。由于在交往中常常有攻击性行为,和其他幼儿关系处理不好,常会受到别人的排挤。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格和良好品德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准则”,“爱父母长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