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业水平稍稍偏低的学生,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维护教育的民主、公正有极大的意义。从转化思想、培养兴趣和创造机会等方面,谈了构建“以人为本”的课堂,从而切实做好学困生的教育工作,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已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认为,“学困生”的成因不外乎自身素质缺陷及教育关注的偏差。转化“学困生”首先要了解、分析他们的症结所在,是基础知识欠账,还是心理因素、意志品质、教育关注等方面的偏差,然后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辅导.使他们早日摘下“学困”的帽子,与其他同学共同进步。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应如何转化“学困生”呢?  相似文献   

3.
李丽 《河南教育》2005,(8):25-25
目前,我国教育正由面向少数优秀生的应试教育转向面对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而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就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俗话说,治病先找病根。为顺利转化“学困生”,教师在接新班之前,首先要了解班里有多少“学困生”。然后通过课堂及课下观察分析各“学困生”的具体成因及心理特点。“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家教不当,有的是学生不适应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方法,有的深陷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也有的是学生自身素质差等因素造成的。“学困生”除极少数学习目标不明确、混日子外,大多数还是想把成绩搞好的,…  相似文献   

4.
学困生的转化教育一直是教育部门所重视的问题。而基于“以人为本、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要改善学困生的现状就不仅要深究其形成原因,还要分析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学困生转化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缝衣要“量体裁衣”,打仗要“审时度势”,那么育人就要“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这对学困生转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付艳红 《江西教育》2023,(19):58-59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如果“学困生”没有得到及时的转化,就难以跟上教育的步伐,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让学生失去自信,甚至厌恶学习。因此,如何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转化数学“学困生”,是数学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探究了“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帮助数学“学困生”克服厌学的心理,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提升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7.
一、学困生转化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如果一个班级只注重优等生,那不是素质教育.由此可见,学困生转化问题已成为当前教育需要解决的大课题.虽然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了,教师教学观念得到了改变,但“学困生”并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趋势.数学“学困生”问题,是我们学校每个数学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学困生转化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缝农要“量体裁衣”,打仗要“审时度势”,那么育人就要“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这对学困生转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凡做教师的人,在教学中都希望教好学生,然而,“学困生”问题又是中小学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学困生”在一个班来说人数虽少,但其会对整个班风和学风造成不良的影响,不管是任课老师或班主任,要想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都应重视研究转化“学困生”工作,寻找合适方法。因为转化“学困生”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关键。作为班主任,怎样才能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呢?下面谈些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一、要深入了解“学困生”的个性特征。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在正常心理状态下,品德不良,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学困生”的心理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实践中,每所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通常称“学困生”。他们当中有的是品行差,有的是学习差。他们的日常行为表现,加大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难度,困扰着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面负责,把爱和教育好每一位学生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意识到,转化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好学生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应认识到,学困生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转化学困生也不能一蹴而就,要懂得教育转化工作有其自身的长期性,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育者必须特别关爱他…  相似文献   

11.
用爱心转化“学困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都知道,一个班级的学生是不可能整齐划一的,总有品学兼优的好干部和调皮捣蛋的“学困生”。所以,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既是我们具体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克服偏见,“偏爱”“学困生” 由于“学困生”常常处于受孤立、被歧视的地位,渐渐地养成了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对他们  相似文献   

12.
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本文在深入分析“学困生”表现和成因,全面掌握“学困生”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验,初步探索出“学困生”的预防与转化“五结合”策略,使“学困生”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3.
闫英 《学苑教育》2023,(17):12-13+16
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新课标要求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就不能忽视“学困生”的存在,因此要重视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学校教育长期面临的难题,本文着重谈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其“学困生”的有效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学困生”转化方式与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是指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学困生”表现的形式不同.有的是多学科学习困难,有的是单一学科学习困难。教师应从心理健康教育人手,以德育为先导,探寻“学困生”的转化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成绩落后、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等课改理念的重要体现。本人在长期的工作中,本着“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原则,针对学困生在学习上缺乏信心,不求甚解;在思想上不求上进,缺乏热情的共性问题,从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方面掌握每个学困生的实际,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现将自己的一些做法总结女日下。  相似文献   

16.
苗让芹 《新疆教育》2013,(9):122-122
学生中总有一部分“弱势”群体——学习上的困难生。习惯称为“学困生”。学困生的存在是教育不可避免的现象,无论教育科学技术发展到何等程度都会存在,差别只是比例的多少。因为毕竟人的智力、性格、记忆力、理解能力千差万别。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学困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临的挑战,更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浅议"学困生"的产生及其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困生”是“双差生”(即学困生和后进生)的一种,是指那些在学习上暂时存在着一些困难或障碍、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如果“学困生”得不到及时的疏导或转化,极易向后进生转化,蜕变为“双差生”,甚至有可能走上社会胡作非为。同在一个班级的众多学生,他们思想各异、思维能力各异、想像能力各异、创造能力各异、分析推理能力各异、意志品质各异,其学习能力必有差异,因此,“学困生”的产生是必然的。下面就“学困生”的产生及其转化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1.教师对学生应有的心理准备影响程度不…  相似文献   

18.
刘光汉 《学周刊C版》2014,(6):139-139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时,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准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使“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更科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19.
爱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灵丹妙药”。在教学中,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我们经常从不同角度探索可行的转化措施,促进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开展。采用鼓励表扬方式引导促进学困生的成长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鼓励表扬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要让阳光哺育每一个学生快乐地成长,教师需要具备“五心”。  相似文献   

20.
造成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因素、学校教师因素、家庭社会因素。转化“学困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加强思想教育,消除心理障碍,使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让他们明白英语是21世纪的重要交际工具,祖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