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研究"PDCA"循环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59名学生,实验组78人,对照组81人。实验组将"PDCA"循环运用于《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两组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PDCA"循环进行全面管理,改革了教学过程,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生《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级双语班护生40人为观察组,采用TBL教学模式;2014级双语班护生40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生的章节测试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得分,并对观察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护生对TBI教学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章节测试成绩是78.80±3.80分,对照组为73.08±4.63分,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t=7.18,P<0.05),观察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认为TBL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以及增强人际沟通、团队合作能力等。结论:TBL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成绩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护生的团队协作、人际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几科护理学学习的兴趣性,加深理解和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方法是两班学生共193人,一班作为观察组共98人,采用以病例为中心的教学法;另一班作为对照组共95人,采用传统武教学法,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结果是观察组学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78.35分,对照组70.16分.结论是以病例为中心的教学法优于传统式教学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课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校2015级大专护理三年制学生1个班为实验组(n=59),1个班为对照组(n=57)。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为主、微课为辅的教学方式,将相关章节的重难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比较两组学生在《精神科护理学》期末考试中的成绩,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精神科护理学》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实验组同学在期末考试中全班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同学认为微课教学可以提高学习兴趣(83.0%)、提高学习主动性(86.4%)、增进对内容的理解(81.4%)、有利于掌握重点难点(78.0%)并对授课方式较满意(89.8%)。结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微课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对授课方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学》临床集中见习模式的实施效果,为提高《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校2012级护理学本科104名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为两组。实验组53人采用集中见习模式,对照组51人采用传统的分散见习模式。比较两组护生理论考试成绩及对见习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护生见习后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总分及病例分析题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见习满意度也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中见习能增进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护生学习效率,可在《妇产科护理学》见习中适当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世界咖啡法在《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抽样我校高职护理2015级某班38名护生,随机分2组,在校三年平均成绩略低的组为试验组采用世界咖啡法教学方式,略高的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比较两组学生成绩及对教学的评价。结果:试验组测验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且学生的满意度较高。结论:基于PBL教学方法的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世界咖啡法可提高《内科护理学》的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思维导图+翻转课堂”在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文章选择启东市卫生进修学校2个护理本科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将两个班级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采用“思维导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并调查干预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期中考试成绩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期末考试成绩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和对照组在自主学习能力4个维度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学生对“思维导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满意的方面在于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4届和2015届大专班护理专业的学生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每届随机抽取60名学生,以2014届作为对照组,2015届作为实验组。对照组60名学生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60名学生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的满意度评分、理论成绩得分及病案分析题得分。结果:两组学生比较可得,组间满意度评分及病案分析题得分存在差异,P<0.05,但理论成绩得分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具有较为显著的实践应用价值,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探索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随机抽取护理学院护理学专业46名学生为实验组,45名学生为对照组,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学生教学采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后对两个班的学习效果及学生对“外科护理学”教学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外科护理学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学生学习“外科护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多元化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的效果.选取湖州师范学院2009级本科护理专业学生80名作为观察组,采用多元化教学法;选取2008级本科护理专业学生82名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教学法.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和综合应用成绩均比对照组学生理想,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多元化教学法应用于《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对于学生护理学基础知识的整体应用和掌握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高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2010级护理学专业的2个教学班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学生,观察组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讲学法进行教学;采用问卷调查及期末考试成绩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学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85.6 3±7.31)分,对照组学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77.09±7.04)分,观察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教学效果的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综合评价结果经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动式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临床护理专业高等教学中具有重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5+1+0.5"培养模式在3年制高职护生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级3年制高职护理专业6个班随机分为对照组(n=175)和实验组(n=168),每组3个班,对照组采取"2+1"传统培养模式,实验组采取"1.5+1+0.5"培养模式,比较两组护生的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及儿科护理学期末考试成绩,毕业前1个月,采用《临床思维能力考核评分表》评价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考查护生心肺复苏、无菌技术、静脉穿刺、中心吸氧、吸痰、导尿、暂空床等常用护理技术的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期末考试成绩及临床思维能力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护生心肺复苏、无菌技术、静脉穿刺、中心吸氧、吸痰、导尿、暂空床的考核成绩显著上升(P<0.05)。结论 "1.5+1+0.5"培养模式有助于3年制高职护生掌握专业知识及常用护理技术,并提高其临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探讨案例立体教学法(CTTM)在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在《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中,选择同一年级临床医学1401-04及1405-1408两个教学班级,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CTTM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差异。结果表明,试验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TM教学法,将实际临床问题引入课堂,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学到了实际临床应用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实现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校护理专业的10级学生,观察组为护理专业5班,对照组为护理专业4班。观察组在《护理学基础》教学课程的基础上,增加职业防护实践课程10个学时,对照组在《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增加2个学时的职业防护实践课程,对两组学生课程结束之后的成绩进行分析,对学生完成8个月实习后的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针对观察组学生进行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理论成绩优秀率为64.0%,4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照组学生的职业防护实践操作优秀率为54.0%,26.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学生实习后回校针刺伤调查数据,具有较大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学生的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满意度调查结果为:满意94.0%,基本满意6.0%,不满意0.0%。结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可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防护知识,提高并强化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校护理专业的10级学生,观察组为护理专业5班,对照组为护理专业4班。观察组在《护理学基础》教学课程的基础上,增加职业防护实践课程10个学时,对照组在《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增加2个学时的职业防护实践课程,对两组学生课程结束之后的成绩进行分析,对学生完成8个月实习后的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针对观察组学生进行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理论成绩优秀率为64.0%,4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照组学生的职业防护实践操作优秀率为54.0%,26.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学生实习后回校针刺伤调查数据,具有较大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学生的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满意度调查结果为:满意94.0%,基本满意6.0%,不满意0.0%。结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可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防护知识,提高并强化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思维导图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医科院校教学方法改革。方法:对临床医学系学生进行思维导图试验性教学,分试验组和对照组,期末考试后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成绩。结果:试验组的平均成绩、及格率、良好率和优秀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思维导图教学法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设计性实验考评方式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级学生112名作为实验组,采用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进行考评;72名点评员为观察组,不参与综合设计性实验,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及考试成绩比较。结果:学生对护理学基础技能综合设计性实验总体评价中,在专业情感评价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理论、技能)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学生喜欢生动、灵活、丰富的综合设计性考评方式,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处理问题和查阅文献的能力、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9,(41):9-10
目的:研究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以虚拟现实技术为载体,结合情景教学法,对中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生《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成绩的影响。方法:以我校2016级的中职护理专业的25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32名为实验组,120名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实训教学,实验组进行虚拟现实技术为载体的情景案例教学,对两组综合护理技能进行考核。结果:实验组《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综合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结合情景教学能有效地提高中职护理学生的《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以教师教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再合适,而以问题为导向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的实施过程中还处于探索阶段,学生个体因素如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基础成绩差异等方面对护理学PBL教学都会产生影响。本文对已经成功接受过的典型PBL教学的护理系学生,按其对PBL评价得分高低分为两组,以问卷调查及考核的形式比较两组护生《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及临床分析能力,分析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个人因素的差异是否导致学生对PBL评价的优劣,结果发现,以往基础知识的差异并不成为影响学生评价PBL的因素,具有良好学习动机的学生对PBL教学评价较高,端正的学习动机会促进学生对P B L教学给予肯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20.
以探讨“对分课堂(the 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PAD)”与“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FC)”整合教学模式在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目的,将学生分为PAD-FC教学试验组和传统教学对照组,中药化学实验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实验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总评成绩、理论课程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绘制两组学生的各项考试成绩的直方分布图和正态分布图,比较差异。结果显示,PAD-FC教学试验组的中药化学实验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总评成绩和理论课程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学生的各项成绩的高分学生数目明显较对照组增多,不及格人数大大减少,试验组学生各成绩的正态分布曲线较对照组明显偏向高分段。说明在中药化学实验中应用PAD-FC教学模式,能极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促进理论课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