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古代哲学中儒释道三种思想融合的宗教文化思想,对苏轼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在他被贬黄州,人生转折时期,更是他精神的支柱,这种思想贯穿于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从《前赤壁赋》可以看出儒释道思想对苏轼人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州、惠州、儋州的贬谪生涯是苏轼人生政治之低谷,却为其思想性格之高境、文学成就之颠峰。考察苏轼贬谪经历.可以将其心态概括为三个方面:(一)幽独孤高义坦然超旷;(二)皈依释道却执着现世;(三)历尽磨难而了悟人生。苏轼的影响是深远的.后代士人从苏轼精神世界中汲取营养,滋润着苦涩的人生。  相似文献   

3.
文人与酒的关系,在特定的年代,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分三个方面对李白和苏轼的人生加以观照,分析他们不同的醉与痛,比较二人人格精神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在苏轼的思维空间和文化实践中,"心安"不仅仅是一种品德和心态,而且是融合着儒佛道三家思想的一种有序的文化境界,标志着苏轼以独善方式行兼济之志的人生哲学为根基,运用以变应变的处世之道,达到"心安"的人生目的的具有整体性思想结构的形成,是苏轼之所以成为一个典型的文化个体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是一种自然界的物质,但是却被中国文化中的儒家和道家赋予了不同的哲学意蕴,而这种不同的哲学意蕴对后来的文学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苏轼就是其中的一位,以此来研究苏轼的人生和他的创作,将有特殊而耐人寻味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对屈原和苏轼的比较研究,与其着眼于同,不如重视其异。特别是从士文化类型的角度看,研究其异,更有意义。这是因为:屈原、苏轼虽同为士人,但无论是思想特征、个性气质、处世态度和方式,还是文学创作的内涵和风格,均有很大的不同。屈原和苏轼分别是不同类型“的士”,他们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独具特色、不可更替“的这一个”;同时,他们所显示的不同的人生遭际、昭示的不同的人生道路、给后人提供的不同的士人范型,都有着深刻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7.
苏轼对传统哲学思想吸收复杂,儒释道三家思想在他身上看似矛盾冲突,实则融会贯通。其中苏轼人格与文格的庄学渊源颇深,在庄学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苏轼建构起了执着而超越的人生境界,实现了人格与文格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苏轼黄州词因词人心态的不同,前后期存在着差异,但主导风格仍是旷达。黄州词的旷达风格主要是通过刻画主人公旷达的形象、描写清旷的号色以及哲理妙悟式的放旷体现出来的。黄州词旷达风格的形成与苏轼个人的性情气质及偶然的人生遭际有关,同时也与整个宋代文化精神的浸润分不开,特别是佛道思想对苏轼的影响成为其词风旷达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苏轼的思想,有的论者认为其显著特点是“杂”,是佛、道、儒三家思想的融合;有的论者提出其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大致以“外儒内道”的形式统一起来,等等。而到底对苏轼的思想怎样认识,一直存在着大同而又各异的看法。这之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对道家思想在苏轼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怎样理解。  相似文献   

10.
苏轼为什么能成为蜚声中外、名垂千古的文化巨人?有诸多主客观原因。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文章着重探讨苏轼的人生理念特别是体现对人生的根本看法的人生观对他成就大业所起的决定性、关键性的作用,并指出积极入世是苏轼人生理念或人生观的基调。苏轼积极入世的人生理念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致君尧舜”,尊主爱国;崇尚仁爱,关心民瘼;潜心著述,有益于世;热爱人生,乐观旷达。文章最后对苏轼积极入世理念的思想渊源作了较有深度的论析。  相似文献   

11.
在苏轼的词作中,无论是他的归隐词、写自然之词还是记梦词,随处可见道家思想的影响,这种对道家思想的继承是与宋代的社会文化的大背景、当时的审美风尚以及苏轼自身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的。苏轼在崇"道"的过程中,能够加入自己的发挥理解,对其辩证地接受,并进行超越,形成自己独特的乐观旷达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2.
苏轼以旷放词为代表的词作构筑了封建士大夫的精神家园,也勾勒了苏轼艺术化的人生。酒在苏轼创作中产生了重要的催化作用,是其人生艺术化的一种媒介。  相似文献   

13.
李白与苏轼均是具有豪放个性的诗人,均在我国的古代诗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两者均具有顽强追逐理想、完善自身人格、性情率真、诗歌风格不拘一格且雄齐的豪放个性,但两者因为时代的影响以及个人际遇的不同,导致李白与苏轼在博大境界的构成、诗歌内蕴等方面完全不同,此外在诗歌抒情、说理功能以及乐观豪迈等诸多内涵上均有着明显差别,唐朝盛世对李白的影响以及宋代风云变幻对苏轼的影响导致了两者存在内在差异,余光中写道,"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体现了李白豪迈、潇洒的形象,是盛唐文化最有活力的象征,苏轼有着宋朝文人豁达睿智的心境,寓理于诗,将其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这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苏轼有着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立足于政治文化视野,进行"长时段"的考察,苏轼是幸运的:他不仅是"科举社会"的成功者,而且是求仁得仁的党锢清流。至于其不幸,只不过是贬谪文化背景下士大夫遭际的一个样本:士大夫之被贬谪,不是自苏轼始,也不是至苏轼终;就士大夫受处罚的程度而言,苏轼既非空前,更非绝后。因此,不宜诉诸道德主义情绪将其放大。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从陶渊明、王维、苏轼这三位不同时代的伟大诗人的人生经历及其创作实践中,探寻儒道思想对我国古代诗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苏轼的<定风波>一词中潜隐在旷达超脱背后的是词人感叹"人生如梦、虚幻不实"的心态.这种心态在苏轼的贬谪创作中反复出现,而这种心态恰恰是禅宗的精神内蕴.即用一种"寓身物内,超然物外"的冷静态度去反观宇宙人生,将自己的心灵、视角超乎社会、人生以及自然界之上.宋朝文人的佛老之风以及苏轼的人生遭遇,对苏轼贬谪期间词作创作的精神取向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陆游对苏轼的认识与评价,是在南宋前期朝野普遍推崇“苏学”的政治氛围与学术背景下逐步完成的,其注重对苏轼气节襟怀与贬谪逆境之中的创作成就及其影响的评价,就带有受此风气与评价视角影响的明显印迹;然而,陆游评价苏轼这种标准与特点的形成,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其仕途坎坷与人生失意,使他与苏轼最容易产生心灵与情感的共鸣,表达其英雄相惜的知音之慨。  相似文献   

18.
陆游对苏轼的认识与评价,是在南宋前期朝野普遍推崇"苏学"的政治氛围与学术背景下逐步完成的,其注重对苏轼气节襟怀与贬谪逆境之中的创作成就及其影响的评价,就带有受此风气与评价视角影响的明显印迹;然而,陆游评价苏轼这种标准与特点的形成,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其仕途坎坷与人生失意,使他与苏轼最容易产生心灵与情感的共鸣,表达其英雄相惜的知音之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苏轼一生的主要经历来研究苏轼的文学创作过程,以代表性作品分析、探讨作者在人生观基础上所形成的艺术风格。苏轼的文学作品极富有艺术生命力,这与其内在情感和人格魅力有着紧密联系,作品反映出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佛老思想影响下的平和心态、豁达的人生态度等。苏轼作品真实地体现出作者对自然界的思考,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超然物外的人文精神,对后人的文学创作影响广泛而深远。  相似文献   

20.
苏轼作为文学史上少有的大家,研究者从无间断,但是其铭文则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从三个大的方面对苏轼铭文就行了探讨,包括苏轼铭文与赞、颂、笔记、跋文等文体之间的复杂关系;苏轼铭文在想象力、语言、典故等方面的文学性分析;以及苏轼铭文中“三教”思想和他最终形成的豁达的人生境界等问题。这些方面无不有着其自身鲜明的特点,最终使得苏轼的铭文在文学性和思想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这一切又都与其独特的创作观念与人生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