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是新媒体时代的衍生品,它随着新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改变而产生变化,因此笔者认为,在微传播时代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含义.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经历了“否定”到“去否定”的历程 随着我国社会形势日渐好转,官方给“群体性事件”这种现象的标签经历了从“否定”到“去否定”的历程,①即从“群众闹事”、“治安事件”、“突发(性)事件”、“紧急治安事件”、“群体性治安事件”到“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2.
网络出现至今,给大众生活和媒体接触方式带来的改变有目共睹,随着数字技术的愈加成熟,网络媒体也有了巨大发展.类似"艳照门"的事件正是借助了网络传播的特性得以造成广泛的影响.本文从具有代表性的香港"艳照门"事件分析网络传播在传播公众事件上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吴碧琦 《新闻世界》2013,(9):142-143
“虐猫事件”“切糕事件”“躲猫猫事件”“表哥事件”……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百万点击率”网络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现代网民在社会发展与监督中日益增强的地位,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一道奇观。本文将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论正在深刻地改变着舆论生态,本文通过研究网络舆论的发酵过程、形成机制、传播特性和公共价值,强调传统媒体与网络的共生互补策略,探讨传统媒体如何既秉承客观、公正、权威的传统和优势,又通过“选择”、“挖掘”与“引导”等手段,在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的各个环节,实现网络舆论之“用”.  相似文献   

5.
网络技术的扩散给民主的内涵和外延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网络民主即是由网络衍生出的一个新鲜、时髦的政治现象。对于中国民主政治来说,网络承载了更多的政治期望。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标志着网络的政治影响力真正形成,此后的10来年时间,网络政治事件层出不穷,随处可见:从“两会”期间政府官员与网络的频繁互动,到胡锦涛、温家宝上网问候网民;从“南京房产局长天价香烟事件”、“躲猫猫事件”的当事人被免职,到“自动取款机事件”、“厦门PX项目”等事件结果的改判等,网络展现了惊人的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孙鹏 《记者摇篮》2010,(7):44-44
“近年来,网络舆论监督显示了巨大的能量,在“周久耕案”、公务员“出国考察门”事件、“局长日记”事件中,可以看到网络已经成为反腐败的重要渠道;在胡斌飙车案、许霆案、习水“嫖宿幼女案”等案件中,也可以看到网络民意对司法裁判产生的巨大影响;在孙志刚事件、“躲猫猫”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网络对行政执法的有力监督。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是一种新型的舆论形式,它是指网民对于自己所关心话题,以网络媒体为载体,通过网络公共空间,公开表达的意见.在中国,网络舆论主要由网络中的媒体言论、论坛(BBS)及新闻跟帖以及微博等共同反映与形成.在现代传播环境之下,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并在网络上表达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并形成了具有大学生群体特征的网络舆论行为.从“哈警察打人事件”到“躲猫猫事件”,从周久耕“天价香烟”案到河南“灵宝跨省抓捕发帖人王帅案”等等,这些著名的网络事件的传播和解决,网络舆论尤其以大学生为代表的网络舆论以其独特的方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一系列基于网络而形成的舆论事件让人们看到了网络舆论的力量。从“孙志刚事件”、“哈尔滨宝马车撞人事件”到去年的“华南虎事件”,再到今年的“家乐福事件”,这些事件无一例外都是首先在网络上传播的,而网络舆论给了这些事件不断扩大影响的最初和持续动力。很多难以实现的变迁也在网络舆论的推动下最终得以实现,网络舆论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通过互联网,公众可以及时了解社会事件的细节,进而对事件的发展过程和解决方式进行监督。由于主动权的提升,公众的参政热情也极大提高,他们积极推动事件的发展,不但影响着政府的决策,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影响着法律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发展十分迅猛,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我国的网站就达到了287万个、网民3.1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在目前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舆论传播也产生了根本改变,舆论与网络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舆论形态——网络舆论。从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2007年的“华南虎事件”,到2009年的“躲猫猫事件”,网络舆论工作者真切地感受到网络的强大。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构建的空间中,“人人都是传播者”,公众易于获取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话语空间。社会公众以网络为载体,自由表达自己的言论或观点形成了网络舆论。普通网民轻松拥有了网络话语权,通过网络发布关于社会事务甚至对政府、官员的意见和建议。网络中的“孙志刚案件”、“宝马撞人事件”等成为了网络舆论监督的经典案例。随着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在这些网民中逐渐分化出了一批专业的网络独立调查人。独立调查人不属于任何媒体,而是作为独立的个体采集信息、调查事件,向公众展示事件本质、发布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1.
网络事件主题特征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网络事件,通常是指某一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在网络上被广泛转载、跟帖、参与评论,引起传统媒体或政府关注的传播事件。如2007年的重庆“最牛钉子户”、“山西黑砖窑事件”、“华南虎事件”等。  相似文献   

12.
赖黎捷 《新闻界》2007,(1):129-129,134
网络“通缉”是2006年网络流行的重要关键词之一。影响较大的网络“通缉”事件有虐猫视频事件、铜须门事件、流氓外教事件、牙疼妹妹事件等等。在虐猫视频事件中,某女郎残忍虐杀小猫的视频短片在网上迅速流传并引起网友极度愤怒。随后,网友在网上发出“追杀令”,并在短短十数天里将虐杀小猫的主角身份查出;而在牙疼妹妹事件中,两网友口诛笔伐,各揭身世之谜,引来众网友观阵助威,结果错牵无辜,将湖南一居民推上“网上审判席”,严重破坏了该居民的平静生活。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报纸深度报道的"整合"叙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互联网的兴盛带来报纸深度报道叙事策略的某些改变。网络作为新闻叙事的一个新的“隐喻库”,与目前报纸深度报道所呈现出的显著的“递归”结构密切相关。而这种结构是有效整合新闻信息的一种方式。网络技术还强化了新闻的“同题传播”,使得对于“故事”的发掘越来越成为由多个媒体共同完成的任务。报纸深度报道所负载的使命,已非单纯“寻找故事”,而在很大程度上转向“整舍故事”:在“核心”事件之间建立足够深广的关联、提供尽可能全面的“卫星”事件,以及寻找信息延宕与压制所带来的“断点”。其在媒介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一连串“网络暴力”事件,如“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孔子PK章子怡事件”等轰动一时的网络事件,引起舆论高度关注。笔者认为固然应该对其中的极端事件予以谴责,对涉嫌违法的始作俑者应该依法惩治;但是社会舆论也不必反应过于激烈。其实许多“网络暴力”恰恰是被一些人过激的反应推波助澜的。  相似文献   

15.
网络谣言制造者“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因涉嫌寻衅滋事和非法经营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网络谣言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类媒体对“秦火火事件”相继做出报道,网络谣言问题再次进入人们视野,本文并不讨论网络谣言问题的是非曲直,仅对媒体关于“秦火火事件”的报道进行分析,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探讨此例网络谣言黑手被刑拘事件的媒体报道得失。  相似文献   

16.
伍蔚然 《新闻世界》2013,(7):180-181
【摘要】近年来发生的“药家鑫”案、“七十码飙车”案、“郭美美”事件等均引发了舆论狂潮,并影响了实际问题的解决进程。网络舆论无疑已经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重视和熟悉网络舆论的形成规律和发展演变。本文以“表哥”杨达才事件为例,分析网络舆论的演变情况,并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的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丁倩 《新闻世界》2013,(8):122-124
“网络迷因”又称“网络爆红”,指某个信息或理念迅速在网络用户间传播的现象。近几年,各种“网络迷因”事件层出不穷,以狂欢理论观照这种现象,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狂欢的精神和特质。笔者从几个典型案例出发,分析这些具有狂欢表征的现象在互联网传播过程中的特点以及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迅 《记者摇篮》2006,(10):34-36
近几年来,网民数量迅速增长,网络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第二生活空间。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论力量也逐渐壮大,一些问题随之出现。本文以“铜须事件”为例,探讨网络舆论中网民公共言论责任的缺失。“铜须事件”简述发生在今年上半年的“铜须门”事件,被称为“2006年最具轰动性的网络事件”。《纽约时报》国际新闻部的头条也关注了此事件,标题是“中国网民强加道德批判”。一位网名为“锋刃透骨寒”的网友发帖,讲述了和他结婚六年的妻子与网名为“铜须”的男子发生一夜情的婚外恋事件。这位苦主还将两人的聊天记录,以及当事人铜须的QQ号码公…  相似文献   

19.
李蓓 《新闻世界》2009,(4):112-114
本文从“华南虎事件”入手,将舆论的形成过程和网络舆论传播的特性相结合,分析网络舆论事件中的民间舆论群体的形成及其对现实社会各种问题的情绪表现或意见表达的特点,这一群体的话语实践对政府、公众舆论、传统媒体所带来的影响,并从中对当前网络舆论引导与调控作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对提于网络传播效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寇晓蕤 《东南传播》2011,(11):61-63
互联网发展的“无组织性”和网络信息发布的低门槛给网络传播规律的挖掘及传播效果的提升带来了巨大挑战。网络传播的主要平台是www,这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网络。本文以复杂网络相关理论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复杂网络的“小世界”、“无尺度”等特性以及“六度分隔”、“马太效应”等理论和现象的分析,结合实际统计数据,在传播途径、传播策略和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