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的民事权利就是指公民依照我国民法的有关规定所享有的权利,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个方面。人身权包括姓名权、名誉权、身体健康权、肖像权、荣誉权等。财产权包括所有权、经营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等。上述民事权利中有些仅能存在于公民的生存期间。公民死亡后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法律也不给予保护了。有些民事权利不仅在公民生前有保护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人格权是人身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和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格权的保护问题显得日益重要。本文拟就人格权民法保护的几个问题 ,阐述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肖像权作为公民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份,应当受到人身权法律制度的严格保护。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的规定是我国目前解决侵犯公民肖像权纠纷的主要法律依据.也是认定侵害公民肖像权行为的根据。但是,由于该条规定较为原则且失之狭隘,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理论认为知识产权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两部分,是财产权和人身权的结合;也有个别人认为并非任何类型的知识产权都由财产权和人身权两个部分组成。这是一个涉及知识产权的“权利属性”的理论问题,值得探讨。笔者认为:知识产权是单一的财产权,知识产权不包括人身权。  相似文献   

5.
《民法学》(二)主要内容包括债权、人身权、知识产权、继承权和民事责任。也就是教材第15章至第32章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都是涉及公民具体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应用性强,因此学员们应认真理解,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民法学》(二)主要内容包括债权、人身权、知识产权、继承权和民事责任。也就是教材第15章至第32章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都是涉及公民具体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应用性强,因此学员们应认真理解,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国家赔偿法意义上的精神损害是因精神权利遭到公权力的侵犯而引起的精神痛苦或精神利益的丧失、减损。可能引起精神损害的只能是公民人身权被侵犯,主要包括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荣誉权、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法人人身权。权利保护机制给予了公民精神损害的请求权,但精神损害的无形性可能会导致赔偿的无序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实践中必须掌握精神损害赔偿的二分法原则,通过引入精神损害评估机制,利用引证判例、参照民事赔偿、合理使用法官的自由心证等方法构建合理有序的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8.
版权,也称著作权。按照民法和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著作权(即版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身权,二是财产权,也可以称为作者的精神权利和物质权利,作者的人身权利又包括发表权、署名权、受尊重权、修改权、收回权、起诉权等六个方面的内容,作者的财产权是指作者依法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版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知识产权包括版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它科技成果权)。  相似文献   

9.
在民法中,债权和物权,知识产权,人身权等权利都被作为民事主体的基本权利而予以创设,这些基本的民事权利相互之间的关系怎样呢?本文着重以债权为基础,比较了债权与其他民事权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与他人和集体·(三)权利与义务"部分规定:"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人身权内容,虽然统编教材没有旧教材内容集中,但人身权等民事权利也散见于教材之中,成为教师授课的重要内容。教师缺少对民事权利的必要理解和掌握,教学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  相似文献   

11.
<正>《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专题二讲的是"公民的民事权利和义务",其中,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是这一专题的核心内容。笔者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却发现,学生对某些生活中的案例无法深入分析,对有些论断无法解释其原因。笔者认为,如果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对某些现象和论断进行一定的分析,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而且能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其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人身权就是指教师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人身权利。侵犯教师人身权的,应根据不同情况,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教师法》第35条对此作了明确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伤害的,责令赔偿  相似文献   

13.
诉讼时效是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受到侵犯,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有效期限,如果超过法定有效期限,权利人就丧失了请求法院保护的权利。它是民法上的一种重要的法律制度。我国《民法通则》和其他单行民事法律也规定了各种不同的诉讼时效期限。如何理解和适用我国民法上的诉讼时效,这不仅是一个民法理论问题,也是民事诉讼中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为此,笔者仅就诉讼时效的分类及其适用范围和效力等问题,作一些分析探讨。一、诉讼时效的分类诉讼时效在传统民法上叫消灭时效,最早见于古罗马《裁判官法》,以后资本主义各国的民…  相似文献   

14.
《中学文科》2008,(1):48-51
【考点与热点分析】 1.考点:①人格尊严的含义。②人格尊严与人格权的关系。③名誉的含义及与个人表现的关系。④名誉权的含义。⑤法律如何保护名誉权。⑥肖像权及其含义。⑦姓名权及其含义。⑧侵犯公民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的各种表现。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事立法上没有将隐私权确认为一种独立的民事权利,而是将其包含在名誉权之中。但它与名誉权在主体、权利、性质和侵权方式等方面是不相同的,各自都有其特定的调整范围和保护领域。因此,应将隐私权定为一种独立的民事权利。未经本人同意而公开其姓名及公开肖像暴露他人隐私的行为所侵犯的不是姓名权和肖像权,而应是隐私权。  相似文献   

16.
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网络著作权的本质 所谓网络著作权,又称版权,作者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法律的规定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包含人身权和财产权两个方面的权利.著作权属于知识产权的一种,而知识产权是与物权、债权、人身权相并列的四大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17.
肖像是公民通过一定物质载体的客观再现。肖像权是公民对以在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机,它直接关系到公民的人格尊严及形象的社会评价,是公民享有的基本人身权、绝对权。肖像权保护的主要是指视觉形象的造型艺术。凡未经肖像人同意而使用其肖像,擅自创制他人肖像,擅自占有他人肖像,以及侮辱他人肖像等,均构成对肖像权的侵害。侵害肖像权的违法行为,必须依法赔偿和追究责任。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人身权就是指教师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人身权利。侵犯教师人身权的,应根据不同情况,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教师法》第35条对此作了明确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伤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虽然"侮辱、殴打教师"早已被《教师法》等法律明文禁止,"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也写入丁神圣庄严的《宪法》,但侮辱、殴打甚至杀害教师的事件却时有发生。现实中对教师人身权的侵犯主要来自学生及其家长、学校领导和校外人员。  相似文献   

19.
民事主体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简称,它包括公民(自然人)和法人,因此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也分为两类:一是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二是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一、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一方面,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1.本质不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公民权利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法律赋予公民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它强调一种资格或可能性。比如,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法通则》关于确认和保护公民房屋所有权的规定,说明法…  相似文献   

20.
杨广亮 《教书育人》2009,(11):25-26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文规定:中小学生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何为权利?民法认为:权利为民事法律规范赋予民事主体满足其利益的手段,以民事权利所体现的种益性质为标准,可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财产权以财产利益为目的,人身权以人身利益为目的。既然接受义务教育为中小学生的权利,那么下面的道理便再明显不过了:接受教育是对中小学生有益的,绝不会出现对其人身和财产上的损害。为什么要讲这些?请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