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儒 《湖北档案》2012,(4):38-40
1927年秋天,林语堂辞去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职务,到了上海。这时,蔡元培已在南京政府大学院和中央研究院任院长。林语堂1923年从德国莱比锡大学获得比较语言学博士回国后,曾在北京大学教过3年英文,他找到北京大学的老校长蔡元培求职,  相似文献   

2.
马儒 《出版参考》2014,(8):22-23
赛珍珠生于1892年,比生于1895年的林语堂大3岁。赛珍珠的父母是传教士;而林语堂父亲也是传教士,母亲是基督教信徒。只是赛氏父母是到中国传教的美国人,而林语堂父亲则是在中国传教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3.
编辑与作者之间本应是合作关系、依存关系、互动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作者"一稿多投"以及"撤稿",却演变成博弈关系、对立关系,双方均陷入"囚徒困境".陷入"囚徒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造成的结果是多输局面.赛珍珠与林语堂的合作,为破解编辑与作者的"囚徒困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摆脱编辑与作者的"囚徒困境",既同编辑与作者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理解和支持等由个人情感和意志所激发的内部引导力有关,也与讲合同、守信用的规则意识及较为完善的出版发行法律、法规等外部约束力有关,更与所处环境的供求关系、出版制度、评价体系有关.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上海都市文化的多元共生和上海文化产业的发达,吸引了大批优秀文化人移居上海,从事文化出版和文化交流活动,林语堂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尧阳 《中国图书评论》2009,(11):104-106
如果说《吾国与吾民》是林语堂写给西方人看的一本书,那么这本《美国镜像》,则是林语堂写给中国人自己读的一本书。当今世界,美国经济地位与文化输出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左右世界发展潮流的风向标。在近几年波诡云谲风云际会的国际舞台上,美国更是扮演着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记者杨嘉)近几年林语堂的作品,包括《苏东坡传》《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等在市场上一直反响不错。然而随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拥有林语堂作品的版权期限将至,其他出版机构纷纷摩肩擦踵,跃跃欲试。近日,群言出版社经  相似文献   

7.
叶新  林曦 《中国出版》2012,(9):51-55
说起中国人在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成功,不免提起的三个人就是辜鸿铭、林语堂、蒋彝。有人评价说:有史以来,中国人直接用英文写中国,有两位最成功的,一位是辜鸿铭,一位是林语堂。他们笔下的英文,全没中国味;他们笔下的中国味,却全是英文。其中,林语堂的著述最多,成就最大。本文希望在简  相似文献   

8.
赛珍珠(1892—1973)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她一生的著作中有一半以上的文字同描写中国、介绍中国有关。赛珍珠所以能如此了解熟悉中国人民的生活并进行成功的描述,完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学家。在教学过程中,林语堂从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出发,通过激发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从而达到英语教学目的。林语堂的教学方法及其思想,对于今日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仍旧具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71年7月,中美两国公告尼克松总统将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79岁的赛珍珠为此激动不已,上下活动,想尽一切办法随团访华,却被中国外交官明确拒绝。沉重的打击令她一病不起。“周恩来总理托尼克松转送给赛珍珠一套精美的漆盒作为纪念礼物,想以此抚慰她忧伤的心,然而这并不能挽救她的生命。”希拉里·斯波林写道。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图书馆学家的林语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作为图书馆学家的林语堂的生平和历史影响,对教育事业的关爱,以及其在图书馆工作中管理、服务,尤其是在目录学和目录索引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散文作家林语堂,将中国古典名著翻译到国外,取得了较大成就。在他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也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探讨环境对林语堂文化观的影响及其具体的中西文化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林语堂看词典、用词典和编词典三个方面解读林语堂在词典学的思想和遗产及其在中国词典编纂史中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林语堂是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师级的翻译家、文学家和享誉中外学术界的学者。林语堂的一生翻译了大量的著作,为中国和西方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互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莫鹏燕 《出版广角》2015,(7):109-111
在中国的“五四”新文学史上,鲁迅和林语堂曾是志同道合的文坛挚友。但到了20世纪30年代,他们近十年的友谊却出现了裂痕。本文主要比较了鲁迅与林语堂在版权思想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点,同时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深层原因,并探讨了他们的版权思想对我们现代出版活动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6,(17):14-19
一直以来,关于林语堂在海外的抗日宣传存在着争议。本文主要根据林语堂在海外时期的抗日宣传实践,考证林语堂确实在国际舆论界为中国的抗战胜利做出过积极贡献。当然,由于时代与个体原因,林语堂的抗日宣传也具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郁青 《云南档案》2012,(12):20-22
<正>她,是美国传教士之女,几个月大时就随父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她的大半生都是在中国度过的;她,与中国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孩童时期一直到长大成人、结婚生子,都与农民、土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当之无愧的"大地之女";她,因撰写了被誉为"中国农民生活史诗"的长篇小说《大地》三部曲以及传教士父母的传记《异邦客》、《战斗的天使》等作品而  相似文献   

18.
任振涛 《兰台世界》2015,(1):141-142
具有与众不同翻译气质的林语堂以其独到的翻译理论和双语创作"脚踏东西文坛,评价世界文章",深受中西方文坛、译坛的敬重。他的翻译注重对原文的选择、心理因素的融入以及忠实、通顺和美的标准,为后世定立了一代翻译标杆。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在编辑思想上注重吸收西方先进的办刊经验,遵循国际通行的惯例,关注市场需求,贴近社会现实,发掘社会价值,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林语堂以构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为己任,做到了向中国人讲外国文化,向外国人讲中国文化。本文对其编辑思想进行探讨,以期对现今出版编辑行业提供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史飞翔 《湖北档案》2013,(12):40-40
1919年夏,当时在清华学校(清华大学的前身)任教的林语堂准备去美国哈佛大学留学。但是他只申请到"半个奖学金",即全额资助的一半———每月40美元。胡适听说此事后,主动找到林语堂,对他说:"如果你回国后肯到北大教书,我们每月可以补助你40美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