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送     
看过龙应台写的《目送》,把亲情刻画得温暖而又伤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得了——舍不得的人和事,才会久久地目送。  相似文献   

2.
龙应台是台湾知名女作家,《目送》是其亲情散文的代表作。本文将从文章学的主体、文体、语体等角度分析《目送》,希望可以对当下中学写作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静读龙应台的《目送》,是近来每个夜晚睡前的最后程序。“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4.
管洪芬 《家长》2012,(2):72-72
作为母亲,我想,与其酸楚,不如"目送",像以往坚持的那样,用每一天去习惯,也用每一天去"目送"。儿子去乡下姥姥家住了好多天了,也没见他往家里打个电话。  相似文献   

5.
因为有了你     
目送着.目送着.一直到汽车开动,母亲远去了,直至在我视线中消失。 但我的脑海里,母亲的身影时常浮现出来——一双冬季里常龟裂的手,一张饱经沧桑的脸,满额头的皱纹,白发也渐渐增多。  相似文献   

6.
Part1好书1.《目送》龙应台著龙应台是台湾著名公共知识分子及作家。《目送》收录了龙应台74篇感人至深的散文,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和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  相似文献   

7.
管洪芬 《家长》2012,(Z1):72
作为母亲,我想,与其酸楚,不如"目送",像以往坚持的那样,用每一天去习惯,也用每一天去"目送"。儿子去乡下姥姥家住了好多天了,也没见他往家里打个电话。我忍不住了,便打电话问儿子这几天过得怎么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龙应台散文集《目送》的争议,论述其亲情叙事的正价值;以其经典之作《目送》作为管窥途径,论说细节拼贴构成“描述型”文本形态、诗情沉着于叙事的抒情方式以及“小感触”升华为哲理性思考这三方面,是龙应台艺术散文的主要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不知道为什么,脑海中忽然蹦出这样一段话:我喜欢那种一个人大步离开,一个人原地目送的场面。人这一生中,能遇到几个愿意目送自己的人?又能遇到几个自己愿意目送的人呢?如果有,不要浪费这样一场离别和珍重的机会。朋友听到我这种说法,不屑地补充道:"那你一定喜欢看机场追逐戏喽,偶像剧里那种,傻傻的,初遇,相爱,误会,女生落跑,男生最后一刻赶到机场,却只能对着天空划过的飞机碎碎念。"  相似文献   

10.
江如画 《高中生》2011,(21):20-21
《目送》既有龙应台独到的敏锐,也有她文字特有的深情,字里行间洋溢着与生命素面相对的真诚与理解。文章构思精巧,形散神不散。这篇散文看似随性散漫,实则严谨绵密。文章开始叙写"我"对儿子成长的关注,"我"目送儿子渐行渐远的背影,忽而笔锋一转,  相似文献   

11.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存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相似文献   

12.
目送     
中年人的沧桑中,总有一种无言的伤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远行,却只能目送,无法挽留——龙应台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见父亲哭是在奶奶去世的那个午后。奶奶的六个儿女围在床边,密密地遮挡住了午后最炫目的阳光——当年考上大学却因家庭穷困而辍学的父亲也在其中。我想父亲心中一直以来的些许遗憾也在那一刻消散了吧。奶奶最后将手指向了父亲,父亲轻轻地握住了她颤抖的手,将耳朵贴在了她的唇边。说完了最后的遗言,  相似文献   

13.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相似文献   

14.
目送     
中年人的沧桑中,总有一种无言的伤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远行,却只能目送,无法挽留。——龙应台一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看见父亲哭是在奶奶去世的那个午后。奶奶的六个儿女围在床边.密密地遮挡住了午后最炫目的阳光—当年考上大学却因穷困而辍学的父亲也在其中。我想父亲一直以来的些许遗憾也在这一刻消散了吧。奶奶最后将手指向了父亲。父亲轻轻地握住了她颤抖的手,将耳朵贴在了她的唇边。说完了最后的遗言,奶奶带着一丝微笑离世。  相似文献   

15.
日落鸣奏心     
日薄西山,太阳渐渐下沉。世间的生灵开始数千年如一日地目送它的离去。  相似文献   

16.
李莉 《当代学生》2015,(6):56-57
书名:《目送》作者:龙应台类型:散文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目送》语录: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相似文献   

17.
因为有了你     
目送着,目送着,一直到汽车开动,母亲远去了,直至在我视线中消失. 但我的脑海里,母亲的身影时常浮现出来--一双冬季里常龟裂的手,一张饱经沧桑的脸,满额头的皱纹,白发也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8.
一季清明     
陆琳琳 《新读写》2014,(4):30-30
读作者的文字,一种凝重感油然而生,想起龙应台的《目送》,所谓亲人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人生有聚就有散,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特别是在清明这样一个思故的日子里,思念之情更难抑制。  相似文献   

19.
不知道为什么,脑海中忽然蹦出这样一段话:我喜欢那种一个人大步离开,一个人原地目送的场面.人这一生中,能遇到几个愿意目送自己的人?又能遇到几个自己愿意目送的人呢?如果有,不要浪费这样一场离别和珍重的机会. 朋友听到我这种说法,不屑地补充道:“那你一定喜欢看机场追逐戏喽,偶像剧里那种,傻傻的,初遇,相爱,误会,女生落跑,男生最后一刻赶到机场,却只能对着天空划过的飞机碎碎念.”  相似文献   

20.
目送     
中年人的沧桑中,总有一种无言的伤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远行,却只能目送,无法挽留。——龙应台 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看见父亲哭,是在奶奶去世的那个午后。奶奶的六个儿女围在床边,密密地遮挡住了午后最炫目的阳光——当年考上大学却因穷困而辍学的父亲也在其中。我想父亲一直以来的些许遗憾,也在这一刻消散了吧。奶奶最后将手指向了父亲,父亲轻轻地握住了她颤抖的手,将耳朵贴在了她的唇边,听她说完了最后的遗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