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位化学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在讲台上打开瓶子,把一种元味的溶液倒在棉花球上,并做出难闻的厌恶表情,然后离开讲台。靠近讲台的前排学生很快报告嗅到难闻的气味,甚至后排的学生也说问道了。本来无味的溶液,可学生为什么却说有味呢?原来,这是由于教授权威的动作暗示引起了学生的嗅幻觉,  相似文献   

2.
孟媛 《辽宁教育》2007,(9):30-30
一位化学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在讲台上打开瓶子。把一种无味的溶液倒在棉花球上,并作出难闻的厌恶表情,然后离开讲台。靠近讲台的前排学生很快报告嗅到难闻的气味,甚至后排的学生也说闻到了。本来无味的溶液,可学生为什么却说有味呢?原来.这是由于教授权威的动作暗示引起了学生的嗅幻觉.这就是一种心理暗示现象,是用一种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迅速的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略地论述了心理暗示的本质特点、种类形式、社会意义等问题,以其引起心理学界的注视,以便更广泛地来研究和运用这种社会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4.
所谓心理暗示就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放信息,而个体接受了这些信息后无意中做出的一种心理现象。它能够发掘蕴藏在人身上极其巨大的生理和心理潜力。为了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并保持稳定的学习积极性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适时地、合理地运用暗示,设置情感体验的情景,将对学习效果起到促进作用。(一)语言暗示语言是心灵的窗口。教师的行为、品行、作风、性格、知识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言表达出来的。在教学  相似文献   

5.
6.
“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构建和谐课堂。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构建和谐化学课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六个方面就如何"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构建和谐化学课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伟 《中学教育》2002,(1):32-34
心理暗示是在受教育者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上 ,通过议论、表情、手势、服饰、环境、气氛等有利条件 ,从侧面间接地刺激受教育者的潜意识 ,从而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方式主要利用暗示手段 ,通过转变学生的内在态度和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负担 ,以达到高速、高质地传递教学信息的目的。保加利亚心理学博士洛扎诺夫在 60年代中期曾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方式。然而 ,我们的现代课  相似文献   

9.
教师对小学生一味地进行管教,只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笔者尝试将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暗示”与品德课堂教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建高效的品德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结合中国人的性格特点,根据暗示心理活动和领导权威的客观存在,探讨了二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就如何利用二之间的关系作好管理工作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1.
心理暗示分为消极暗示和积极暗示。消极的心理暗示负面影响巨大,能造成恶果;积极的心理暗示有促进作用,可以给人生的希望。要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改掉消极的思想模式,维护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庄琴 《考试周刊》2010,(35):228-229
根据心理学,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相符合,这种现象称为"暗示效应"。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暗示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救治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关键在于接受心理暗示的个体自身如何运用并把握暗示的意义。其中,对学生的"暗示"可以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积极的暗示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态;消极的暗示是学生心灵的腐蚀剂,让孩子情绪低落,产生自卑和自弃心理。  相似文献   

13.
智障学生出现的种种学习问题,有时并不单纯是科学文化知识学习问题,往往还与学生的心理障碍有关。在教学中巧妙运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让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通常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因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心理暗示”教学策略的尝试,即运用暗示手段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特别是无意识潜能,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增强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开俊林 《职业技术》2006,(22):59-59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两个子系统而构成的多要素整体。两个子系统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又互相对立的统一体中。要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与学的同频共振,使两个子系统处于最佳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适应,因为人的行为受心理意识的影响最大,心理需求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所以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灵活使用相应的教法,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始终处于愉快的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15.
心理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它是指在无对抗情绪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的心理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6.
消极的心理暗示往往会影响到孩子个体的认知思维过程,形成不良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甚至会影响到其一生的发展。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暗示,避免消极暗示的不良作用,同时要积极的帮助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认知。  相似文献   

17.
当前科学课堂的心理环境在教师课堂心理素质、教师教学行为、学生课堂心理素质、学生学习行为等方面存在着不够和谐的现象,需要从人格魅力"感"学生、敞开胸怀"爱"学生、巧妙机智"激"学生、恰到好处"评"学生、陪伴学生"享"成功等方面倾注人文关怀,营造和谐的科学课堂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着眼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力图从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入手,倡导和谐课堂的构建,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心理暗示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一种有效的渠道和途径,也是自我心理调适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心理暗示的定义以及心理暗示的分类,阐述了心理暗示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探讨了利用心理暗示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心理暗示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已渗透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心理的自我维护,引导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