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川有8700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60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70%以上;每年有近40%的初中毕业生和30%左右的高中毕业生没有经过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就直接进入社会,转移和输出的农村劳动力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没有经过培训,有大量非农业人口尚需接受就业和再就业培训.  相似文献   

2.
“两后”培训即应届初中毕业生和应届高中毕业生毕业会考后所进行的实用技术培训,也称“3 1”培训。在江苏农村,“两后”培训,特别是初中毕业后的培训工作已进行了几年,每年应届毕业生的全员参培率达95%以上。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农村中学、成人中心校等各单位、部门通力协作,“两后”培训工作在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得  相似文献   

3.
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是江苏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农民致富工程,事关全省实现"两个率先"的大局.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各地高度重视,落实措施,大力推进,使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江苏省农村劳务输出人数达629万人,比上年新增72.3万人,农民人均劳务收入737元,增加110元,劳务增收占农民增收的比重为45.3%.2003年江苏省教育系统共培训农民134万人次,其中培训回乡初高中毕业生48万人次.在培训的回乡初高中毕业生中,应届回乡初高中毕业生29万人,通过教育培训,转移输出回乡初高中毕业生27.37万人.今后,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农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市民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以安徽无为县为例,对各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影响因子分析。研究表明,劳动力在转移规模、流向、职业选择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总人口数、初中及以下人数、劳动力占总人数的比重、工业企业年产总值、城镇化率是影响各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差异的最显著因子,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源状况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导因素。要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加强培训力度,促使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山东省苍山县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多、综合素质偏低、市场就业竞争能力弱的实际,积极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00年以来,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6.9万人次,促进了全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这个县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村劳动力分类进行培训。一是“储备式”培训。对全县境内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由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职业教育中心组织开展1-3年的“储备式”培训,合格者由劳动保障部门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劳动力资源库,实行动态管理。目前累计达7000名毕(结)业生被民…  相似文献   

6.
1.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要求农村初中必须加大服务的力度。(1)要求农村初中尤其是边远地区农村初中,要充分发挥其在智力与信息方面的优势,一是打破农村初中封闭式的办学模式,开“办学之渠,引科技之水”,做好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以“灌农业之田”;二是依据农村对人才的需要,加大学校改革力度,做好初、中级人才的培养。(2)为农村劳动力的有效分流做好职业素质准备。一是为增强毕业生工作适应性和工作的选择面  相似文献   

7.
初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对绝大多数农村学生来说,初中毕业便意味着其学校教育的终结和职业生涯的开始.这些人应该有什么样的素质,或者说,农村初中把一批什么样的人送回农村,这是农村初中教育改革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对此,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记者董志伟通讯员王树玲)唐山市丰南区教育局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主动承担“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充分发挥乡镇成人学校在农村劳动力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抓住开展初中后“三加一”教育的有利时机,对没有升学愿望的初中毕业生,开展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共培训新增农村劳动力1120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该区教育局成立了由主管局长任组长,职成科、教育科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培训领导小组。各乡镇成人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和活动安排,选聘责任心强、社会阅历丰富的教师授课,组织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普遍落实了考勤制度,保证了每…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接本刊第18期) --加强就业前培训.中国全面实施劳动预备制度,普遍建立和实行新生劳动力的就业前培训制度,形成了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网络,使城镇绝大多数新生劳动力能够接受劳动预备制培训,并逐步将农村新生劳动力特别是从事非农业产业和向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劳动预备制培训范畴.2003年,有126万城镇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了劳动预备制培训.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农村职业教育及培训取得一定进展.在招生方面,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比2001年的招生规模扩大了320万人,在校生规模扩大了660万人(按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中农村学生约占80%推算).在培训方面,教育部组织实施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2000年以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毕业生累计达到5.03亿人次;2007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培训3816万人次.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进步,却依然没有摆脱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课本中介绍苯的取代反应性质时是以苯和溴反应为例进行实验的.若按课本上的装置和操作,将苯和溴混和好后,再加入催化剂——铁粉,烧瓶内液体急剧沸腾,大量的溴蒸气和溴化氢气体充满烧瓶上面的空间,并通过长导管进入锥形瓶,进一步弥漫到空气中,产生呛人的白雾和窒息的恶臭,造成严重的污染,锥形瓶中的蒸馏水也会因溶有溴呈棕黄色,这时再用AgNO3溶液来检验蒸馏水中的溴离子缺乏说服力.另外,实验结束后,把烧瓶内生成物倒入水中,生成的溴苯因溶有溴而呈褐色,尽管在教学中强调是因为溶有溴而发生了颜色变化。  相似文献   

12.
德沃金根据抽象的平等权理论对自由主义的分配正义理论作了新的阐发,提出了资源平等论,这一理论构想包括拍卖模式和虚拟保险市场两个部分,分别解决初始分配和再次分配的平等问题。试就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缺陷进行分析,并就其对我国和谐社会法治建设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提出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奥赛罗》以嫉妒、盲目、报复为主题展现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与无助。列维纳斯的伦理观把爱作为伦理的基础,强调他者的不可知性和他异性是自我对他者回应和负责的根本原因。只有忘我的以他者为中心、对他者敞开心扉才能让爱的伦理关系存在并延续。借助列维纳斯的爱的伦理观阐释《奥赛罗》三位主要人物对爱的不同处理方式,可以揭示出导致人物之间伦理关系破灭和导致的爱消失的原因,再现莎士比亚这位文学巨匠的超前历史眼光与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航空公司安全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缺陷,不利于构建安全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完善组织机构、理顺关系,统筹兼顾地抓好风险管理,强化激励机制,完善安全保证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安全管理部门的各项职能,有力地推进航空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选择题是标准化试题的主要题型,在高考数学试卷中,所占分数比例高.考生能否迅速、准确、简捷地解好选择题,成为高考成败的关键.如何提高解题速度,确保做题质量,这就要求考生有合适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下面就2001年高考选择题的多种解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但是,“纲要”课程开设之后的教学现状却并未令人满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增强“纲要”课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开放式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挖掘历史资源,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以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李陵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6):100-101
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但是,"纲要"课程开设之后的教学现状却并未令人满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增强"纲要"课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开放式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挖掘历史资源,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以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从控制走向协调,以治理代替管理,既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美国公立大学一直努力的方向,而加州大学则是将这种努力践行得较为彻底的一个成功典范.这种努力具体表现为加州大学一方面通过与政府签订协约、引入市场机制、寻求校外群体的支持等形式来弱化政府的管制色彩,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董事会、学术委员会等治理机构的协调作用,为大学自治提供一系列的缓冲与保护.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校园和城市之间逐渐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区域,即所谓的大学校园“边缘区”。以系统分析法对由边缘区地段的特殊性引发的“边缘区现象”的成因,特点及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