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老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最近我在引导学生研究“怎样才能加快水的蒸发”这个问题时,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思路引导学生探究, 虽然看上去都落实了“让学生动手做科学”的新课程理念,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却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提出了自主学习的理念,它提倡教育应注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主动解决学习中的障碍,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技巧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毋庸置疑,注重情境创设,适度使数学情境富有趣味性与生活味,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促进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然而,实践中,一些教师由于过于追求情境的生活化与趣味性,不自觉地走进了追求“情境秀”的误区。“情境秀”是什么?笔者以为,它是指一种过于强调感官刺激,过于迁就学生趣味,偏离数学学习本质目标,导致课堂“假性繁荣”的情境创设行为。我们先来看“情境秀”的几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闭思明 《中学文科》2007,(11):69-69
“下水作文”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现作文来源于生活的本质。 只要教师肯于关注学生的生活,以“下水作文”的形式应该可以教会学生如何体验生活,发掘事情的深刻含义,使学生作文能够并善于抒写“真性情”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由于学生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知识水平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面对数学计算或解决问题时,必然反映出算法的多样化。我个人认为:由于低年级学生受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等因素影响,出现算法多样化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高年级学生只要教师引导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明确何种算法简便就可以了。但在又一次教学“分数连乘”后,使我对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引导发现法”是由教师设计、定向引导,让学生自己实验、观察分析、假设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发现规律和建立概念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作者写文章是“情动辞发”,学生读文章则是“披文入情”。阅读教学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感知语言文字,而后经过形象再造,使文章刻画的形象呈现在头脑中。这样学生就能进入课文所描述的艺术境界,领会到文中语句的精妙,领略到文章的情趣,真正达到“物我同在”、“人我同在”、“我在情境中”。受到这种情景的触动,必然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从而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此,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仅有理性思维是不够的,还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感情和课文所表达的感情共鸣。学生入情入境的阅读,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沈小英 《教学月刊》2006,(11):24-25
问题教学是初中社会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问题教学可以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问、教师答,还可以学生问、学生答。能回答问题固然是能力的体现,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能力。遗憾的是,在传统的课堂提问中,常常是单一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往往只关心如何提问,而很少着眼于怎样引导学生提问,学生在这种“生从师问”传统教学模式下形成的学习心理,无疑是消极被动的,很难发挥个性和创造性。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因此,在初中社会教学中,我们应转变思想,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具体可实行以下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一、指导学生选择阅读书目 “读书如同交朋友。既可交上好朋友,也可交上坏朋友”。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好读书,也应当经常指导学生读好书。笔者认为,应该指导学生选择如下课外读物:一是鼓励学生读历史、地理及科技的普及读物、各国的风土人情、百科知识,这些读物可以使学生增加知识,活跃思维,开阔视野。二是引导学生读名著及优秀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因此,它的教学,不能只重“知”的传授、“情意”的培养,更应重“行”的引导。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或者说尽量使语文文本反映的生活走近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言中学会运用这一工具。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去正确引导学生呢?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觉得可将文本反映的生活场景、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或是哲理感悟还原出来,展开种种活动,尽量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自然“动”起来,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兴趣中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1.
“研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兴趣性、探索性、实践性、科学性。但它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研究,其目的是学习,关注的是研究的过程。如果一味地强调学生自主而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就会使学生的自主探索迷失方向。因此没有教师的组织、引导、指点、监控和评价,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指导教师就成了“研究性学习”能否成功的第一要素。同样,“研究性学习”水平的高低也与教师的指导有着密切的联系。课堂阅读教学应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呢?  相似文献   

12.
李秀梅 《广西教育》2007,(10B):41-41
我们要给学生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习惯的氛围。数学教材创设了良好的条件,其选材内容、文字描述和结构编排均有利于学生自学的探索。如教材的每一册、每一章的开头均有图文并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自学;每一节教材中插有“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做一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索;文中还不时地出现“读一读”的数学史话及背景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凡有经过推理的计算或证明题还通过加小括号注明理由及方法,明确告知学生每一步骤所用的定理等。由此可见,数学课堂教学中,凡学生能懂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学、自己思考,不易理解的部分,教师可通过“设置问题阶梯”、“重点难点点拨”、  相似文献   

13.
赖春梅 《广西教育》2007,(12A):31-32
[设计理念] “一”是一个枯燥乏味的数字,但在中国,它可以巧妙地人词、人诗、人文,表现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那么鲜活生动,妙趣横生。引导学生感悟“一”字所蕴含的意味、情味,可以使学生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人口”,不能发现问题便谈不上科研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创造力的重要标志,而发现问题能力的重要标志是观察力和思考力。观察与思考是捕捉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观察没有思考(研究)是“视而不见”,说明没有科学头脑。只有思考而没有观察,思考便成为空想。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如在说明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中,可以设计以下连环实验:(1)按课本要求做好图1实验后,继续使杯身逐渐倾斜。如图1乙、丙所示。同学们马上发现纸板同样不掉,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大气村朝各个方向都有。  相似文献   

15.
在地理教学中,借助直观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去思考。借助直观教学,还可以加强地图训练,使学生会做;突破“做”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指出: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在“命题”、“选材”、“写作形式”、“作文指导”等方面显得过于陈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写作有一种畏惧心理,觉得“无话可说”。因此,  相似文献   

17.
李亚民 《广西教育》2014,(9):104-104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令人向往的教育理想境地——“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生本教育即是希望实现这样一种理念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必须适应和满足学生的发展。作为学生,人人都有发展和创新的潜质。教学就是要充分肯定、精心呵护、妥善培育学生的潜质。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领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自觉反思,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反“客”为“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存疑、质疑是求知欲的表现.是一种探索的动力,也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应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有更多的思维、发展空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引导学生多思善想。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进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王扬飞 《生物学教学》2005,30(12):18-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对话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它可以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因此,对话教学不仅仅是以对话为手段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以对话为原则、以对话精神为主导的新的教学形态,它不仅是言语上的对话,也是精神上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