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因素在文学翻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确地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对于提高翻译作品质量和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两种处理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方法,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或兼并使用,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完美的翻译作品,既充分体现原文的风格、内涵又满足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文化因素在文学翻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确地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对于提高翻译作品质量和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两种处理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方法,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或兼并使用,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完美的翻译作品,既充分体现原文的风格、内涵又满足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王秀云 《中国科技信息》2005,(17A):214-214,237
晚清以来,人们一直把林纾称为“翻译家”。本文通过阐释当时的社会环境、大众认可的翻译理论以及林纾的语言把握程度,对“翻译家”林纡提出质疑:林纾的确为中国的文学翻译作出过巨大贡献,但他用文言出版的大量外来文学不是翻译成果,而是整理纪录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翻译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活动,不同时期的翻译作品受特定社会历史、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刻画上时代的烙印。本文研究翻译过程中意识形态因素对文本选择、理解以及译者采用翻译策略方面的影响,并揭示文学翻译的历史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李新  张治中 《科教文汇》2008,(26):239-240
翻译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活动,不同时期的翻译作品受特定社会历史、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刻画上时代的烙印。本文研究翻译过程中意识形态因素对文本选择、理解以及译者采用翻译策略方面的影响,并揭示文学翻译的历史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翻译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活动,不同时期的翻译作品受特定社会历史、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刻画上时代的烙印.本文研究翻译过程中意识形态因素对文本选择、理解以及译者采用翻译策略方面的影响,并揭示文学翻译的历史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学翻译作品中的注释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秀的翻译作品对于不同民族间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文学翻译作品中,如何充分展现原文的神韵,表现原作的背景和氛围,是翻译这项创造性艺术工作的关键。在完美地表达出原作的前提下,如何将一种民族语言中所包含的特有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相关历史背景介绍给读者,好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在《新青年》发表的译作与其文学观念的形成密切相关.先有《陀思妥夫斯奇之小说》《卖火柴的女儿》的翻译,后有体现人道主义文学观念的《人的文学》《儿童的文学》.文学观念也反作用于翻译活动,为了更准确译介外国作品思想,周作人提出了“竭力保存原作”的直译法,用白话翻译代替传统的文言翻译.本文重在分析周作人译作与文学观念的关系,探析新文化运动中人道主义文学观念和文学翻译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翻译,无论是文学翻译还是非文学翻译,都离不开对原文的理解和解释。如果说,理解是对原文的接受,那么,解释就是对原文的一种阐发。在这个意义上,译者既是对原文的接受者即读者,又是原文的阐释者即再创作者。  相似文献   

10.
郑娟 《科教文汇》2008,(19):252-252
文学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相互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归化和异化作为翻译的两种手段,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文论述了归化和异化各自在文学翻译中的优势,总结认为这两种方法应该相辅相成,互为补助。  相似文献   

11.
张娟 《科教文汇》2010,(34):154-154,173
伪译者借助翻译的名义,进行非原文本和译文的转化。文学翻译体现译者的创造性。本文以文学翻译的创造性为基础,研究伪翻译的创造性,找到文学翻译和伪翻译的共同之处,以阐明伪翻译亦是伪译者一种文学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12.
王丽慧 《科教文汇》2007,(5S):180-180,202
要搞好翻译,必须处理好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人类文化的共性决定了其可译性,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的更多的是其特殊性,这就使得其可译性产生了限度。我们可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来解决不可译性问题。然而在文学翻译中,文化信息的流失是不可避免的,译者应当高度重视文化差异,使这种流失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3.
是翻译还是整理--质疑林纾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以来,人们一直把林纾称为“翻译家”。本文通过阐释当时的社会环境、大众认可的翻译理论以及林纾的语言把握程度,对“翻译家”林纾提出质疑:林纾的确为中国的文学翻译作出过巨大贡献,但他用文言出版的大量外来文学不是翻译成果,而是整理纪录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林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享有"译界之王"的美称。在二十多年的翻译生涯中,他一共译书180多种,涉及11个国家90多位作家的作品。将对林纾文学翻译的动机、特点和重要性进行简要地介绍。  相似文献   

15.
冯萍  吴树奇 《内江科技》2007,28(5):42-42,157
词,是一种脍炙人口的文学表达形式,历来为人们所钟爱,为把中华文化中这一绮丽的瑰宝翻译并介绍到国外,不少译者已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艰辛劳动,其中不乏精美传神、叹为观止之作。然而,词的翻译比之散文小说却更难,尤其是词牌名的翻译。本文就词牌名的几种常见的英译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史诗奇幻文学中的地名承载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信息,对奇幻作品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其几乎全为虚拟的生造词,翻译起来十分棘手。如何克服中西文化的隔阂和差异、准确传递原著的文化信息并降低阅读的陌生感,使译文读者收获到与原著读者相同的阅读体验是地名翻译的重难点。《冰与火之歌》的中文译本对地名的处理方式体现了译者的翻译主体性,亦有一定客观翻译规律可循。文章将以《冰与火之歌》中的地名为研究对象,总结出西方史诗奇幻文学中地名的一般性翻译方法和基本翻译原则,为奇幻小说的地名翻译指明主要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文学作品翻译的风格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彩凤 《内江科技》2007,28(4):80-80,86
再现作品的风格是文学翻译的要求,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除了忠实于原作的思想内容外,还应忠实地再现原作的风格.本文就其必要性及如何达到风格再现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孙娟 《科教文汇》2010,(22):50-51
许渊冲教授在实践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提出"三美"论,对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翻译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传播了中国文化,也提高了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本文旨在用"三美论"解读许老英译李商隐《无题》的上片,再现原诗中的"意美"、"音美",看译者如何"戴着镣铐跳舞",指出在诗歌翻译中以"三美"论为指导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关薇 《今日科苑》2007,(20):262-262
翻译是用一定的言语文字及表现手法,表现一定的思想或事件,收到一定的效果,就形成翻译的风格。而翻译作品风格之不同,除作者本人的文学素质为关键之外,还受着时间、空间、言语社团以及题材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姝虹 《内江科技》2008,29(1):21-21,77
上世纪70年代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在文学翻译理论中首次引进了"多元系统论",并把翻译文学纳入特定的译入语文化,探讨其在多元系统中的"中心-边缘"地位,概括了使翻译文学处于中心地位的三种情形。本文将从多元系统论中翻译文学所处的中心或边缘位置来探讨多元二分法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