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宋中国象棋空前发达繁荣,是 棋史研究家们的一致结论。表现为下 述几个方面: l、在民间,象棋“家喻户晓”。 2、在宫廷,帝王大力提倡,形成象棋待诏制度。 3、一般棋具到处有售,高级棋具层出不穷。 4、第一批现制象棋谱出现。 5、蒙目赛、 擂台赛多种赛 制出现。 6、诗、词等 文字作品歌咏 象戏,多有佳 篇。 但是上述 内容多由文字 记载而来,比如 说我国象棋史 上留存至今的 第一部全局谱《金鹏十八变》虽有专家断为南宋,苦无实 物,至今仍众说不一、各执己见,成为一桩难 断的公案,笔者借工作之便在杭州一带 盘桓经年,搜…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搜寻中国象棋古棋具中,偶然结识陶瓷研究家浙江陈先生,陈先生家藏一副元代青花、釉里红棋子(蓝方青花、红方釉里红,全副完整,见照片1)。经我们共同研究认为该棋子在国内乃是首例,对于研究元代象棋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说一说元代青花瓷。众所周知,元代青花研究的奠基人是美国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馆长助理波普先生(JOHN ALEXANDER POPE)。 1952年,他发表的《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所藏一组中国瓷器》,把传世的中国早期青花瓷器中的14世纪青花(即元青花)辨认了出来,从此元…  相似文献   

3.
中国象棋对弈 双方兵种名称的区 分,并不始于元代, 实物考证已证明在 南宋时期仕和士、兵和 率就有区分,与炮的 区分甚至更早些。但是 在元代这种区分迅速发 展,扩大到很多兵种,其 中有的被历史淘汰掉, 有的直至今日仍被采 用。为什么在元代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呢?本文结合遗存实物进行一些探索。 首先这种现象与元代这一特定时代背景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象棋在南宋时代,成为民间普遍的不可缺少的娱乐工具,但是元代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压制汉族文化,但是象棋以它惊人的魅力,顽强地生存于人民大众之中。 照片1…  相似文献   

4.
象棋是我国的传统棋种,历史悠久,棋制多有变迁。近代象棋定型于北宁末,南宋时象棋又称象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象棋被列为体育竞赛项目。象棋是我国最具有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之一。全国建有棋院、中国象棋协会与中国象棋网站。经常举办各种不同规模与类别的赛事  相似文献   

5.
从见到的史料中,我们知道早期的象棋是“金铜成形”的棋子,更知道宋代已是平面圆柱形文字的棋子。但是,在“金铜成形”棋子与平面园柱形文字棋子这两者转化之间,有无木质立体棋子呢?搞清这一点,对棋史的研究无疑是有益和必要的。笔者在阅读史籍中发现,试制成木质雕刻成形立体象棋的是唐  相似文献   

6.
一.源远根深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属于同一棋种的不同分支。中国象棋定型于宋代,它比国际象棋定型早五百多年,从历史文献考察看,世界各国有史记载的都要晚于中国。因此,可以认为象棋是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  相似文献   

7.
由于人类的祖先未将象棋的创制过程记载下来,世界上又流行着两种十分近似而又不相同的象棋——即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人们研究象棋史,只有依靠既爱好象棋而又同时爱好文史的人向无边的文史海洋中去探索觅珠。此文,针对棋子名称,探讨一下棋子名称的起源。至于现在世界上仍在  相似文献   

8.
象棋之美     
象棋,又称中国象棋(英文现译作Xiangqi).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类活动.中国象棋是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为促进该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现将"中国象棋"项目名称更改为"象棋".此外,高材质的棋具也具有收藏价值,更有文人墨客为象棋谱写了诗篇,使象棋更具有一种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9.
“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四艺,有悠久的传统。推想在当时稍有层次的文人都应该谙熟,比如今人的会玩电脑、开汽车、打麻将那样普及。四艺中琴、书、画流传下大量精美无比的传世作品,但“棋”古人留给我们的却不多。 “棋”包括棋谱和棋具,而后者更是鲜得一见。为什么呢?窃以为是淹没于藏家,没有深入挖掘之故。笔者三年前开始收集中国象棋棋具,但收获有限,本文仅是抛砖引玉,以求教于象棋收藏的大方之家。 古文献中关于棋具的记载几乎是空白,有的只是个别诗句中提及或非常简短的记载,迄今为止关于棋具(包括棋子、棋盘、…  相似文献   

10.
现今的世界上,流行着两种十分近似的象棋:即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两种象棋的起源,棋史研究界争论了很久,至今迄无定论。那种认为象棋不是中国发明的人中,有的人说:国际象棋中有“后”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2,(1):179
"棋"珍异宝:帝王御用之物,历代传奇之宝"金玉紫檀象棋"千年之后神奇复活金玉紫檀镶嵌象棋曾是徽宗皇帝的把玩之物。徽宗酷爱象棋,宰相蔡京为迎合徽宗喜好,特命人游心研制出一副极品棋具,棋盘天竺紫檀,棋子西域美玉,棋字金银镶嵌,工艺更是巧夺天工的骨木镶嵌!棋盘温润如玉,棋子珠光宝气、炫丽夺目。徽宗见此珍物龙颜大悦,连连称好,此后更是朝夕相  相似文献   

12.
一 攀枝花的中午阳光灿烂,赵攀伟抱着一副精美的棋具,兴冲冲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这副棋具是恩师周永祥特意托人打造的,棋盘是松木的,可以折叠起来装棋子,棋子则是梨木的,用桐油泡过,咋摔都不会碎的。有了这副象棋,  相似文献   

13.
弹棋与象棋的传承关系始终是象棋史研究家们关心的问题。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特级大师是杨官,他在《弈林精华·叁集》指出:“象艺之始,弹棋、格五之遗……信可稽也。”然而 大多数 研究者 持否定 态度,但 是由于 失传已 久,也难 以最终 定论。如 张如安在《中国象棋史》中说:“关于弹棋的形制,由于失传已久,难知其详,只能依据有关文献略作稽考。”李松福《象棋史话》也赞同此说。 笔者由于工作关系,在日本寻找中国棋具旧踪时,意外发现了日本的正仓院藏有二副本质弹棋,东大寺藏有一副唐代紫檀象牙弹棋盘(见图片)。乐 大约从西汉…  相似文献   

14.
北宋到南宋的 160年之 间是中国象棋形制变动较大、 争议比较多的一个时期,专家 们的看法分歧也较大。由于大多数专家由古文献中捕捉只 言片语来发微,所以各执一说,难以形成一致的意见,私以 为从实物人手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惟一办法,本文公布一枚 收藏于宋代的棋子,抛砖引玉,以就教于诸位中国象棋史 研究的大方之家。 对于宋代象棋的形制特点,以对古代象棋断代素有研究的刘道平先生的说法较有代表性,他指出:“北来是象向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时期(严格说来唐末五代已开始, 下限只到北宋晚期),形制的竞争是本时期的特点。参 …  相似文献   

15.
湖北象棋的历史并不绵长,它没有河南的源起背景,没有成都的棋城之耀,没有广东的雄狮之威,载入中国象棋史的只是小小一段,却要耗尽一茬棋手纵横披靡的青春。从罗天扬到李义庭,再到柳大华,以及我们可以展望的洪智、汪洋,湖北象棋在一代代传承中谱写了一首四季之歌。  相似文献   

16.
象棋·谜语·文化马颖男中国象棋是一种斗智的体育项目,粗通棋理者,皆可奔棋,象棋在中国是最为普及的体育项目之一。奕棋是一种陶冶情操,锻炼思维,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就连诗人墨客和帝王将相也不放过对中国象棋的吟咏。如宋代诗人刘克庄吟象棋诗曰:“屹然两国立,...  相似文献   

17.
中国象棋以其历史悠久,布阵和出招奇妙无穷而闻名于世。然而在一次国际性棋类造型艺术评比中,它的得分却是“零”。平面文字棋子简陋的造型,使象棋十分丰富的文化品位遭到轻视,无法表达其深厚寓意;繁琐的文字思维挡住了外国人学习中国象棋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棋从断处生”,此说来自围棋,但却不适合象棋。就象棋言,“棋”又从何处“生”呢?姑且先“大胆假设”一下吧!谓之“棋从结中生”。围棋中讲的“断”,是要破坏对方棋子间的联系;象棋中讲的“结”,强调的则是制造并利用好双方棋子间的联系。“断”也好“结”也罢,都是把目光聚焦在棋子的联系上。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书橱里,珍藏着一副自制的小象棋,棋子如衬衫纽扣大小,棋盘比巴掌略大.闲暇时,我会情不自禁地取出它,放在手里摩挲不已,回味着关于它的故事…… 就像着了魔似的,我从小迷上"炮打隔子"、"象飞田"的中国象棋.学生时代,去市体育宫观看大象棋表演,棋下到中盘,局势犬牙交错,互有攻防,究竟走哪一步,难下结论.台上棋手在托腮长考,台下棋迷像开了锅似的,争得面红耳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心想,此时若备有一副能放于手中的袖珍象棋,用来拆解棋路变化,那该有多好.  相似文献   

20.
我从小酷爱中国象棋,一有空就会找人对弈。退休后闲散的时间多了,几乎每天都要杀一盘。每天午睡之后,我就起身前往棋摊或市民广场象棋角,不管是生人还是熟人,只要兴趣相投就棋枰对坐。偶尔因为天气原因,外面下不了棋,就自己在家摆棋势,一个人既当"帅"又当"将",红黑棋子兼控,别有一番情趣。每天都要杀一盘,这是个人的嗜好,也是棋友们的承诺:只要有时间大家就在棋桌上相见,摆开棋子后进行手谈,兵卒前行,车米马往,炮声隆隆,那紧张激战的过程,是下棋人一天最快乐的时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