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传递讲话人的意图是口译的基本要求之一。意图这一抽象的概念可以用修辞结构理论的结构图进行直观的描述。文章以2010年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的汉英口译为案例,通过分析译语的修辞关系及其体现的意图性,探讨传递讲话人意图的有效方法,提高译语质量。研究发现,高水平译员汉英口译译语的意图性较源语更为明确,译员运用核心单元前置、核心性转移和核心单元重复等方法对讲话人的意图进行显性化表达。 相似文献
2.
李涛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8):67-67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文章结合数学教学中的沉默现象,阐述了破解数学教学中沉默的种种举措。 相似文献
3.
停顿产生与认知资源相关,以往的口译研究很少从工作记忆角度分析口译停顿.作者对11位口译研究生进行汉英交传实验,通过“有提示性回忆”获得停顿原因的相关数据,将停顿原因分类,计算各类停顿时长、频率和占总停顿的比例.研究发现:停顿主要由于提取表达、读取笔记造成,读取笔记停顿的深层原因是工作记忆没有协调好笔记和记忆,重视笔记忽略记忆,导致笔记识别慢而出现停顿. 相似文献
4.
朱丽君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9):117-120
沉默和停顿是哈罗德·品特戏剧语言的突出特点。这种戏剧风格并非源自品特,但品特将这种风格在他的作品中发挥到了极致,以至形成了一种品特式的沉默和停顿。品特戏剧中言不达意,语言是一道道屏障,而沉默和停顿却蕴含着人物的真实意图。这种风格透露出一种刻骨的真实以及品特对生活透彻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张楠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5)
乔治·斯坦纳是美国著名文艺批评家与翻译理论家,当代杰出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其著作《语言与沉默》字字珠玑,观点尖锐而深刻,论述了语言中的翻译问题、语言的逃离问题和经典问题,沉默中语言的沉默、主体的沉默等.在《语言与沉默》的背后更有另一种语言与沉默,以及斯坦纳在沉默中的语言.我们看到另一种对语言、文学、沉默、人性的新的诠释方式. 相似文献
6.
蒲春红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26(8):189-190
本文通过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分析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沉默现象形成的原因,以达到掌握沉默的规律和正确利用的目的;并针对各种不同的沉默现象,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教学建议,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当代大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苑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1):90-95
口译的方向性问题在口译研究和教学中一直颇具争议。传统观点认为,为了保证口译质量,口译员只应该从B语言译入至A语言。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译入B语言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须的。国内汉英组合的口译员基本上都要进行双向口译,但是口译教师和学生的英文基本都是后天习得,这尤其对A译入B语言的口译教学提出了挑战。本论文通过问卷调查,考查了四所院校MTI项目口译硕士方向学生译员对于双向口译,特别是A译入B语言的态度和其中遇到的主要困难。结果显示,57.78%学生更愿意做英汉口译,而且对翻译质量也更加自信;英译汉口译中的最大困难是"对英文原文理解有误",汉英口译中最大的困难是"无法判断翻译出来的英语是否地道"。作者对相关原因做出了分析,并且希望能够为汉英组合口译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数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金鑫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8):159-160
汉英口译作为明示-推理交际过程,主要涉及说话者、译员和受话者三方的明示和推理。由于交际各方语言和思维方式不同,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必须注重汉英语言结构上的差异、译语表达及受话者的需求,以求最好地传递说话者的信息和交际意图,提高口译的质量和听众满意度。因此,口译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中英句子结构快速转换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在动态的交际中进行口译教学,而不是单纯依靠口译结果进行学生能力评估。 相似文献
9.
王晓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6):76-79
沉默,无声语言的主要表达形式,已经吸引了很多人对之进行研究和探索。沉默被认为是语言的缺失,它可以表达多种含义,或肯定或否定。有时沉默所表达的意义会胜过言语的意义。作为通用的语言现象,沉默在交际会话中的功能是不能被忽视的。沉默有三种分类,这三种分类在电影《傲慢与偏见》中都有应用。 相似文献
11.
视译即边看边译,排除了口译过程中的听力干扰,能够强化大脑对所接受信息的处理,是口译中的重要训练手段。将视译训练引入口译教学,可以有效地训练口译中的信息捕捉、拆分、重组和输出等能力,尤其可以提高学生对句子的处理能力,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口译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对口译教学中的视译训练进行实证探索可以为口译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提供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校园英语(教研版)》2014,(34)
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English majors'silence in class and whether task-based approach can reduce silence by conducting an empirical study.The results indicates that students'self-esteem,motivation,personality and teachers'authority are the main causes of students'silence in class.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经济的腾飞使得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我国开始重视中国文化的传播。但是在英语口译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流时,经常会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即无法将中国文化顺畅的用英语表达出来。本文通过研究文化失语现象,深入分析了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改进方法,以期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6.
申亚坤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3):168-169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新生英语课堂中沉默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学生自信不足、缺乏交际与合作技巧、文化及教学因素导致课堂沉默行为,在此基础上,探讨打破沉默现象,实现成功课堂交际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大学新生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从济慈诗《希腊古瓮颂》看"沉默"的艺术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卫国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18(3):24-26
英国诗人济慈诗作《希腊古瓮颂》将绘画艺术与诗歌相互打通,充分体现了“沉默”对诗的语言的原创性作用,因而也就表达了“沉默”中的“美”所必然造就的那个“真”的艺术现实。 相似文献
18.
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旭凌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3):77-78,94
通过探索长期以来存在的英语课堂学生沉默现象,分析沉默的本质、语用功能及存在的原因,提出应对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教与学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9.
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上多数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该文对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的原因进行探究,为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供实证依据,并且对改善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沉默是指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静默无语的态度及行为。不同教学情境下,学生的沉默至少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样态,即受控性沉默、抗拒性沉默和建设性沉默。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沉默做出适切的回应,然而在当下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沉默的回应却呈现出随意性、简单化和非伦理化的倾向,由此遮蔽了学生沉默的教育性价值。笔者认为,倾听学生的沉默之"声",是凸显学生沉默的教育性价值的应有之举,其意义至少表现为:学生的沉默权获得尊重、学生成长的契机得以彰显、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