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初秋,宜昌日报策划了跟踪报道《史光权南下卖猪记》。派两名记者跟随一个卖猪农民,行程3000多公里,现场采写“卖猪新闻”,这在宜昌新闻史上还是第一次。从9月15日我们发回第一篇新闻开始,到10月中旬告一段落,历时一个月,共刊发80多篇相关报道和100多篇读者短信、来信、来电及评论文章,总计约10万字。  相似文献   

2.
2004年初秋,我们策划了“战地式”跟踪报道《史光权南下卖猪记》:派两名记跟随一个卖猪农民.行程3000多公里,现场采写“卖猪新闻”。这在宜昌新闻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个新闻策划“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广大读的空前关注和对新闻活动的热情参与。  相似文献   

3.
"三农"题材是近年各级党报突出报道的重要方面. 2004年初秋,<宜昌日报>策划了"战地式"跟踪报道<史光权南下卖猪记>,两名记者跟随一个卖猪农民,行程3000多公里,现场采写"卖猪新闻".从9月15日到10月中旬,历时一个月,共刊发80多篇相关报道和100多个读者短信、来信、来电及评论文章,约10万字.如此多侧面、全方位、大强度地跟踪报道一个农民卖猪事件,走出农业报道"四季歌"的模式,以其创新的报道手段、独家的新闻视角、鲜活的表现形式和互动的媒体效应,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关于如何突破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报道,一直是新闻媒体、尤其是党委机关报长期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最近,笔者看了《宜昌日报》精心策划和组织的系列报道《史光权南下卖猪记》,大为感叹。这组系列报道,大胆创新,采用全方位、多层面的报道方式,引起了广大读者和全社会的空前反响,从而使大家来共同参与和关注《宜昌日报》的两名资深记者追踪报道一位农民跨越湖北、湖南、广东三省卖猪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500多篇论文说明了什么——宜昌日报社坚持开展新闻业务研讨的体会@杨沿聘$宜昌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高级编辑~~  相似文献   

6.
无锡日报社协办在湖北省宜昌日报社陈列室里,陈列着一批好新闻获奖证书——宜昌日报已经9次夺得中国新闻奖,品种包括消息、通讯、读者来信、新闻论文、新闻漫画;中国地市报好新闻开评13年、湖北新闻奖开评19年,宜昌日报每年都夺得一等奖,与湖北日报以及长江日报、武汉晚报一道组成“湖北第一军团”;近几年在全国全省20个新闻系列评选中,宜昌日报每年获奖都在百次以上。新闻出版报曾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介绍宜昌日报构筑新闻精品工程的长篇通讯。有人问:宜昌日报有什么诀窍?诀窍没有,体会有四点。确立精品意识一家报纸特别是这家报…  相似文献   

7.
《新闻出版报》1989年4月29日头版头条发表了一篇醒目文章,题目是《“附报”——一个新话题》,引起了新闻界同行们的注意。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当时年仅23岁、跨进新闻界不到两年的《宜昌日报》编辑胡学军。这位师专中文系毕业生,从事编辑4年来,已发表新闻作品400多篇,20多万字,其中省么上1。万多字.在《中国记者》、《新闻战线》等10多种新闻理论刊物发表论文12篇。近三年来获省级以上新闻奖5次,论文奖2次。  相似文献   

8.
新闻官司与舆论监督高峡随着舆论监督的加强,新闻官司也多起来了。宜昌市去年就发生一起:三峡电视台、宜昌日报和三峡晚报,先后报道8位勇士征服长江三峡的壮举,中央和外省新闻媒体也纷纷转发。这完全是一篇正面报道,只是叙事中客观地提出了一条游船从勇士身边冲过时...  相似文献   

9.
“通讯员生活这个栏目最贴切,登的文章都短小精练,通俗易懂,一篇稿子就是一个写作点子,就是一个通讯员的缩影……”最近,在宜昌县艾家镇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上,33名通讯员都夸《新闻前哨》杂志上的这个栏目.  相似文献   

10.
1994年11月25日,由150多名经层层筛选上来的“老记”参与角逐的首届“泰山新闻奖”揭晓,获奖者仅5名。在这次山东新闻界最高奖的评选活动中,有一个名字格外引人注目——唯有他,是省级以下新闻单位荣登金榜者。他,就是吕熙祥!从事新闻工作35年来,他共采写了1500多篇新闻稿件,其中40多篇获大众日报、省好新闻奖和全国好新闻或好作品奖。他是山东省第一批评审通过的主任记者,是全省地市新闻界第一批和潍坊市报界第一个高级编辑。有了健全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11.
现在读新闻,发现号称“惟一”,“第一”的新闻多了起来,而许多经不起推敲,有的根本就是假的。别的不说,就拿服刑犯人登记结婚这事,近年来一些媒体就不断冒出许多个“惟一”、“第一”来。年初,我参加一个新闻评奖,其中一篇作品说的就是某监狱一  相似文献   

12.
为经营好每一篇新闻而努力南方日报总编辑刘陶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考虑的一个重点是,如何通过深化新闻改革,把提高新闻质量放在第一位。口号是:“为精心经营好每一篇新闻而努力!”因为广大读者对我们扩版的“期望值”很高,盼望着我们在扩大的报纸版面上,给他们带来更...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篇题为《学新闻的第一份工作别去新媒体》的文章,成为新闻传播界热议的话题。新闻专业第一份工作选择去哪里,是去传统媒体还是去新媒体,抑或选择一个与新闻并无多大关联的其他行业,这原本都不会成为一个社会议题,无论做出何种选择其实都无可厚非。之所以引起热议,正反两方的观点大致是:正方说,新闻专业毕业生若去新媒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新闻学论文集》即将出版。这是我国首次出版的一本新闻学会总会首届年会的论文集。从106篇新闻学术论文中选入50多篇,计35万  相似文献   

15.
新闻W群探析     
新闻的五个W,是新闻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用图来表示是这样的:如果把这个图视为一个车轮的话,舍弃其中任何一个W,车轮则不可能顺利滚动。──这个道理是老生常谈,我们不打算多说。现在的问题是,一篇新闻作品,是不是只能有这样一个“车轮”。回答是否定的。通常要求一篇简短的新闻作品或新闻作品的导语要具有五要素。那么一篇略微长一点的消息,因叙述内容的含量远远超过简短新闻,它往往具有两个或更多的when、who、why、where、what。这些要素的构成在数量上往往不平均分配,也许在同一地点(where)的不同时间(when)有几个人物…  相似文献   

16.
1月16日,在尼勒克县新闻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一位穿着朴素的中年农民腼腆地走上领奖台,在一片掌声中接过县委书记给他颁发的一等奖的奖品。这位农民叫邓吉祥,是一个土地承包专业卢。邓吉祥只有初小文化,他是1981年开始写新闻的。第一年写了二十多篇,被《伊犁日报》采用四篇。他尝到了甜头,觉得写稿并不神秘,从1983年开始,就向自治区和中央一级新闻单位投稿。五年当中,邓吉祥共写新闻、读者来信、评论二百五十篇,被各级新闻单位  相似文献   

17.
某分部共有几十个独立营以上单位,分布在驻在省几百个点上,且专业门类复杂,包括100多种专业,特别是近年来,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许多新人新事新经验,报道领域非常广阔。他们注意发挥后勤部队点多面广,行业多的优势,努力使报道工作深入到各个不同层次和领域,取得较好的效果。两年来,被中央级新闻单位用稿756篇,省军级新闻单位用稿1408篇,有8篇稿件获得不同等级的奖励。去年,稿件的数质量名列军区后勤同级单位第一名。既关注大单位的报道,又时刻关注每一个零散小单位的报道。分部分散的工作点有300多个,有的点上只有一两个人,大…  相似文献   

18.
由新疆记协和新疆新闻学会主办的自治区首届好新闻评选(汉文报纸部分),经过九天的审愼评议,于4月19日结束,共评出特等奖六篇、一等奖十四篇、二等奖二十七篇(个)、三等奖三十八篇(个),另有五十篇作品受表扬。自治区第一次进行好新闻评选,得到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全疆各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支持与欢迎。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就有二十五家报社把经过认真初评的三百多篇稿件报送到评选办公室。复评、定评评委会由自治区一些新闻单位的负责人和业务人员组成。评委会根据“真、短、快、活、强”和“时间新、内容新、主题思想新、表现手法新”的标准,对稿件进行了认真评审,经过深入讨论、反复比较,最后确定了授奖档次。  相似文献   

19.
如何把新闻视觉的“焦点”延伸到边界地带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领域里,在较深广的时空背景下,采写揭示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运行意义及走向的深层报道,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新课题。从1990年9月初始,在宜昌地委、行署和报社党委的支持下,由我和同行蔡均庭、盛重光组成的“宜昌边界行”采访组行程3600多公里,对宜昌地区边界  相似文献   

20.
刘元东 《新闻传播》2006,(9):20-20,22
现场感,是衡量一篇新闻作品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现场感,一篇新闻作品即使客观地传达了一定信息,但也很难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本应拥有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增强新闻写作的现场感,把读者带到第一现场,是报纸记者无法回避的问题。笔者不揣浅陋,愿结合具体作品来谈谈对新闻写作现场感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