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笔     
地下室里的闲杂人等 刚到北京那会,我手里没钱就住在人民大学附近一个小区的地下室里。房东是搞装修的湖北人,包下来之后就把地下室分割成不到10平米的一个个小间,为了节约地方,走廊拐来拐去,并且宽度不超过一米,致使里面的格局像迷宫一样异常的复杂。外人进去轻易走不出来。 里边住的人天南海北,各色人等一应  相似文献   

2.
随笔     
无耻的旅游 这些年,旅游业愈兴旺,反旅游派的声音愈刺耳。反旅游派的鼻祖是19世纪的法国唯美主义者J.K.于斯曼,18世纪的德国大哲学家康德。18世纪另一个法国人泽维尔·德·麦斯特。  相似文献   

3.
随笔     
1934年冬,已经离家在外漂泊10年的沈从文因为母亲病重,告别了新婚燕尔的妻子,溯沅水而上,赶回凤凰。行前,沈从文向妻子承诺,将一路的所见所闻写下来,于是他白天写黑夜写,船上写岸上写,月下写灯下写,留下了《湘行书简》。 沈从文是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人,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靠一支笔在文坛上打拼出了一片天地。但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的幽雅文字带给他的不都是荣耀,更多的是耻辱和磨难。 沈从文一生最鼎盛的时期应该是1939  相似文献   

4.
随笔     
我的法西斯房东 我在德国奥尔登堡——一个美丽的海滨小城遇见了德国穷人,一个所谓的艺术家,一个不要良心不讲美德,只玩艺术的德国穷人,那是我的房东。据她那天哭穷时所说,她有六七十幅作品在比勒菲尔德展出  相似文献   

5.
随笔     
活到这把年纪,即使再深居简出,也总有个把血淋淋的现实向你验证“天有不测风云”的残酷真理。不说9·11刹时掩埋掉超级资本主义大国多少高等精英,引动世人无数唏嘘;也不提哪次出门,车熄火遭雨淋腿脚被玻璃划破这样鸡毛蒜皮的日常琐事。单讲前几个月,我表妹的邻居晚归,醉意犹胜,一时不够自律,在自家楼下当街解手。刚巧楼上某户窗上的铁杆松动,一把砸下来,从他的脊背上横贯而出,立仆。第二天被人发现时,裤子还没  相似文献   

6.
随笔     
当在报上看到香港女星陈宝莲在上海跳楼自杀的消息,陈宝莲撒手人寰后的第五天,就是美国女星玛丽莲·梦露逝世后的第40个忌辰。1962年的8月5日,梦露在自己的家中选择了以安眠药结束自己的生命。红颜薄命!这个汉语中特有的词,竟然在世界各地都适用。 在透视梦露时,很多人都把肉放在第一位,不喜欢梦露的人会轻蔑而恶毒地说,“她有什么好,不就是一身肉嘛。”是的,就  相似文献   

7.
随笔     
书的流离失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家乐福超市里也摆上了书架。在这里,任何一个路过者都可以拿起一本书翻上几页,然后把它扔到装满了袜子、肥皂的购物筐里。只是不知道人们会不会把它和牛奶面包一起放到冰箱里面冷冻起来。 书是个挺特别的东西。我希望它在一  相似文献   

8.
随笔     
我愿,我愿意 很多愿望听上去都是科幻片里的场景,那些事情我宁愿等待都不能说“我愿”。 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许愿的事情,终于明白了,心愿是经不起祈祷的。概括地来说,因为我们都是没有信仰的人。祈祷,那是比较虚无苍白的。也许每一颗祈祷的心都是赤诚的,但它也常常飘忽着,因为现实或者诱惑摇摆不定。  相似文献   

9.
随笔     
到北京快一个月了,经历从星际酒店的奢华住所到百废待兴的目前小屋,也算是百般周折。结束了找房的日子,心灵也渐渐稳定下来,集中精力去找寻逝去的梦想。 那天一早上班,好不容易挤上120路公车,然后买了票,被下车的人在两站后挤下了车,然后再也没有上来,只好再等下一辆车,下一辆车说我算倒车,需要重新买  相似文献   

10.
随笔     
《中国新闻周刊》2003,(46):86-86
过年我在一个朋友家喝酒,坐坏了人家一只简易折凳,心里就害怕起来。上帝啊,救救我吧。我在过着沉重的日子,每天还在克服地球引力奔波来去,容易么我?天可怜见,我一天也还是蛮辛苦的:凌晨两点之前从没睡过觉,一般也不睡过中午十二点,每天死掉无数个脑细胞,间或也游泳打球什么的,肉还是长个不停,连电子邮箱  相似文献   

11.
随笔     
后窗有多少经典可以乱搞经典这个词,最早出现的确切中文定义已难以勾稽,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里,认为经典是经史子集中的集大成者。及至当代,凡是文化领域中的一切优秀作品概可称为经典。卡尔维诺曾经给经典下过十二种定义,是最"经典"的经典定义。所幸的是,我们处在一个从不缺少经典的国度。不幸的是,我们却很难再创造出经典。不仅如此,我们还在肆无忌惮地蹂躏着经典。如今到书店举目而望,拿经典著作恶搞的所谓畅销书比比皆是。具体书目就不必开列了,那些嘲笑读者智商的  相似文献   

12.
随笔     
打死我也不再说 以前,我是见什么说什么,从不藏着掖着,属于那种发现别人脸上有雀斑,就赶紧如实相告的人,因此,不但得罪了不少人,还给人留下了狗拿耗子的印象。渐渐地,我知道了“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的道理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深悟之后,俺也就跟着看开了,干嘛折腾自己呀,干脆就随大流得了。因此,我一改过去“硬邦”态度,见谁都一副谦虚的笑容,赶紧附和着人家说好好好,是是是,大有向“徐善人”急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随笔     
我在福建的一个小城已住了一个多月,这里喝酒的朋友不多,晚上无聊,经常以逛小书店打发时间。这无疑是消磨时间的一个良方,尤其是在外地逛书店,总是觉得比在北京逛书店心里踏实,完全可以说是“坦坦地”。 不知为什么,在北京一个人逛书店,  相似文献   

14.
随笔     
很久以前,我就萌生了为龙套做赞歌的念头,其由头就是《大话西游》。看片子时我曾经感慨,绞刑架上那两个小妖是电影史上最节烈的龙套。一部《大话西游》三个多小时,主角配角不下几十个,全都在忍受着唐僧的叨叨,却只有这两个小妖,振臂高呼“我受不了啦”,然后慷慨就义,谱写了一曲用生命追求耳根清净的自由颂歌。特别是第二个小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往自己脖子  相似文献   

15.
随笔     
据说中世纪骑士们决斗之前,彼此握一下手,以示光明磊落,不藏暗器,握手由此而起源。它在中国的风靡,也不过是近百年的事情。中国古代的志士们见了面相互致意,是拱手作揖:一手握拳,用另一只手环住,然后向上向前举,态度显得恭谦不说,最重要的是与人保持距离,不触肌肤,所以香港自从SARS流行之后开始提倡中式揖礼了。而仕女们见了生人,是要款款矮下身去道个万福,形态当真是秀丽至极。这些旧俗被抛弃了,实在是莫大的遗憾。如今,握手是世界通行的有代表性的问候礼节之一,这一点看国家元首会晤的新闻可以看出来。我第一次与人握手是初次见单位领导。本身是嘴拙的人,见了领导舌头更像是上  相似文献   

16.
随笔     
小时候,翻开家里的户口簿,我奶奶的职业栏里记录着“家务”两个字。估计有这么奢侈职业的中国妇女现在已经不多了,更不用提操持此职业的中国男人了。可是,在大洋彼岸,回家大干家务革命的男人却呈增长势态。自从1990年以来,父亲是家庭妇男的美国儿童增加了70%,达170万左右。 美国男人回家从事家务工作的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是裁员以后被迫回家的,这  相似文献   

17.
随笔     
名字说白了就是一个记号,一个标签,写在身份证上,以免和别的人类混淆。《说文》说:“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命”。我的理解是那时候是原始社会灯火管制,天黑以后就看不清对方毛茸茸的脸,就用口来叫别人的名字来相认,尽管是“嗷嗷”几声,类似于暗号切口的作用,但应该也是名字的雏形。 名字除了标识的作用之外(例如周星驰被卖身到华府不叫唐伯虎而叫做  相似文献   

18.
随笔     
谈谈情,吃吃饭 我从学校毕业的第一年,第一次被某人正式邀请吃饭——就是表示开始的那一种,从此不只是谈工作谈理想谈文学谈人生,也不只是隔着半米的距离散步——不知怎么,第一个感觉就是惶恐,很惶恐,死活不肯去。不记得对方又说了些什么,只记得他最后一句,好像很潇洒:“……那我可自己找人喝酒去了!”  相似文献   

19.
随笔     
我在廊坊的一家腌臜小馆里,看到那张脏兮兮的过塑菜单主食一栏中,在西红柿鸡蛋面、炒饼、米饭之间赫然写着:方便面。当然,你若点这道主食,店家不是给你一包面再拎一瓶开水让你自己泡,而是给你煮好,再加点菜叶子,并问你加不加鸡蛋。有不少中学生中专生及打工仔打工妹常到这里来点这道方便面加鸡蛋,我见他们吃得热气腾腾香喷喷的。  相似文献   

20.
随笔     
约稿的绝招 某报副刊版有五个编辑:女浅浅、女秀秀、女小曲、男小刚和我。我们的头儿对名人的“裹脚布”通通放行,对新人的作品打回去重改五遍,最最重要的是,我们是竞争上版,所以如何用千字50—100元的低成本去吸引著名作者,是每位编辑夜夜失眠的原因。于是,各村都有了各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