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年以来,两座收容遣送站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广州市收容遣送站因发生孙志刚惨案遭到强烈谴责;几乎同时,天津市收容遣送站却因在全国首次提出为农民工服务的“全开放”模式而受到广泛关注,媒体争相报道,誉为“天津模式”。对于天津的“全开放”模式,各界评价不一,一种意见肯定天津为我国收容遣送制度的走向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但也有人质疑这种局部的改良能否从制度上杜绝罪恶。6月5日,本刊记深入天津,对当地收容遣送站的“全开放”模式进行采访。我们的愿望是,“天津模式”作为社会逐渐进步的一种标志,能够更加的广泛传承  相似文献   

2.
开放大学学籍档案作为学校教学、系统建设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历史记录,对开放大学的办学支撑和内涵发展有着重要的桥梁和辅助作用。当前,开放大学学籍档案管理存在归档材料不全、案卷整理不规范、数字化建设水平低,以及利用服务模式单一等实际问题。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天津市各大高校档案馆陆续发布学籍档案远程利用的通知,通过邮箱、网上申请查档及材料邮寄方式为广大毕业生办理档案查询服务。天津开放大学根据利用者实际需求,与天津市档案馆合作开通了民生类学籍档案“一站式”远程利用服务平台,这是天津市首家馆校合作服务民生的新举措,也为天津开放大学档案利用服务创新建立一个良好的指引和开端。  相似文献   

3.
深圳商报现派驻全国各地的记站有:北京、上海、广州以及珠三角的佛山、东莞、珠海等几个城市。笔作为深圳商报广州记站的站长,从广州站的特殊“倒挂体”地位出发,试图阐述一下广州站的记该如何克服“倒挂体”困难,在广州这样一个媒体竞争最激烈、媒体市场发育最完全的地区参与新闻的竞争,从而为自己媒体定位的读发回最有用而及时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许学芳 《青年记者》2006,(15):94-94
我是1979年初和徐熙玉一起从编辑部调到潍坊记站去做记的。记站原有两个“老”记,加上我们两个新去的,一共4个人,徐熙玉当站长。  相似文献   

5.
有人问:“一个人平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永丰县龙冈畲族乡广播电视站站长范敦发的回答是:“奉献,给人快乐、欢心,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广播电视传播新闻、科学知识、文化艺术是畲乡农民渴望已久的东西。1997年以前,由于  相似文献   

6.
李毅 《档案时空》2003,(11):14-15
1949年9月,云南即将解放。蒋介石得到军统云南站站长沈醉的请示电报,回电时就八个字:“情有可原,罪无可逭。”蒋介石肯定了90名进步人士做出的事有点过份,但死罪难免。“无逭”即不能放,该杀。《尚书》中有“自作孽,不可逭”,意思是自己做了坏事,不能逃避,正好当时密电收发先送云南省主席卢汉手中,然后才再转送沈醉,不然到了沈醉手上90名进步人士要被杀死了。卢汉知道沈醉不是省油的灯,一旦知道蒋介石的电报内容,会秘密出动军统特务,将进步人士杀死,得想个万全之策,保住这批革命志士生命。更重要的是,卢汉已决心投靠共产党,一心想早日结束战…  相似文献   

7.
郭杰 《青年记者》2005,(7):43-44
这几年,汉语中出现了不少新名词,概括得非常好,“弱势群体”就是一个。谁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当然是农民。而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由于与城市的近距离接触,他们的弱势又被成倍放大。  相似文献   

8.
苏敏 《新闻窗》2009,(4):105-107
今年召开的两会上,“三农”问题依然是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民工问题也受到诸多关注。作为首个以农民工为题材进行大型报道的电视台,贵州电视台今年4月份推出新一季的“中国农民工”大型讲述节目,继续以全国视野聚焦农民工这个群体,侧重挖掘农民工的创业故事,更加关注中国农民工实时状况。贵州电视台“农民工”系列节目自2007年开播后,在社会和业界引起巨大反响。其中,第一季《农民工——我的兄弟姐妹》开辟了国内电视媒体农民工题材大型常态性节目制播的先河,第二季《“拉芳”温暖中国农民工》被誉为国内首档面向2亿农民工群体的电视讲述谈话节目。  相似文献   

9.
网络媒体与传统报道如何形成舆论监督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云江  袁韵 《新闻窗》2009,(5):98-99
在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史上,“孙志刚事件”可谓是一个里程碑式事件:2003年3月,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被打死。随后,关于此案的新闻报道、各种消息在网上传开,激起了国内网络舆论的轩然大波。在网络民意的巨大压力和推动下,一部实施了20多年的法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被废除,一种实行了20多年的制度——收容制度被彻底改变。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一届美国议会上,将有两个重要的开放获取法案被提出来。其中一个法案将对执行NH开放获取政策的要求从“希望”变成了“必须”,而另一个法案就是2007年版的FRPAA(the Federal Research Public Access Act,美国联邦研究成果公共获取提案)。这两部法案都是去年议会上提出来的,都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强烈的反对,但议会并没有通过投票做出一个决断。  相似文献   

11.
报纸的“五大作用”.即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这是毛泽东在1958年1月12日早晨写给当时广西省主要领导同志刘建勋、韦国清的一封信中所述。  相似文献   

12.
1984年以后,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城市的产业工人,也就是媒体所称的“农民工”。“农民工”这个概念的出现是国家将公民划分为城乡两种身份的的结果,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在许多城市中,农民工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却不被他们所服务的社区所接纳,甚至被排斥。他们在城市里找不到自己的社会位置,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日俄战争100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00年前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这场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中国人民将永世不忘。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就是当年日俄战争的战场之一。“九连城战役”是战争的一部分。在距镇西北约700米处的山丘上,有一个埋葬沙皇俄国阵亡军人的墓地,称“俄国坟”。与此东北约400米处的船坞山顶,还有一座侵华日军建造的“鸭绿江战迹”碑,两者遥遥相对,作为日、俄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罪行的无言证人,站在历史的审判台上,默默地对视着。1904年,日本帝国主义同沙皇俄国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发生了一…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是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的称谓。主要指“80后”、“90后”农民工。通过此次在福州地区开展的对新生代农民工及其权益的调查,充分反映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需要和权益受侵害的现状。通过向这些新生代农民工普及《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增强其维权意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切实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三全育人”的内涵,梳理了我国高校图书馆“三全育人”服务模式相关文献,总结了当前高校图书馆构建“三全育人”服务模式的具体做法,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构建“三全育人”服务模式的新路径,以期提升高校图书馆教育基地和优秀文化传播阵地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谈到典型人物报道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并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就是过去高度“神化”、“高、大、全”、带有强烈的政治符号化的典型人物宣传,比现在的讲究“人性化”、立体反映、避免“高、大、全”的新的宣传模式要有效得多。为何技巧上去了但效果却下来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我觉得就是被宣传对象对报道的对抗式解读。  相似文献   

17.
早在2100多年前就已见诸文字的古楼兰王国,在丝绸之路上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当时曾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然而,公元500年左右,它却一夜之间在中国史册上神秘消失了,众多遗民也同时“失踪”。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多年来这一直是个难解之谜。1998年春节过后,忽然从新疆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人们在大漠边缘的米兰,发现了原属楼兰王国臣民的古罗布泊人后裔!他们真是谜一样的“楼兰遗民”吗?  相似文献   

18.
刊中刊     
《视听界》2000,(4)
在句容市的广播电视战线上,有这样两位乡镇广播电视站站长,他们既是父子,又是“村村通”工作的竞赛对手。市广播电视局的领导在检查了他们的工作后,深情地夸赞为:情系广电的父子俩。父亲胡正根,今年51岁,是后白镇广播电视站站长。老胡1973年参加工作,在农村广播电视战线  相似文献   

19.
张港 《新闻三昧》2006,(9):29-29
“好莱坞”,几乎所有的人全知道这三个字,可是,读起来,对的就不多了。绝大多数人是将这个“坞”读成。其实,这个“坞”字,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一个读音,那就是,根本就没有这个音。“好莱坞”英文Hollywood,是一种常绿灌木,因当地有很多这种树,1903年,这里正式命名为“好莱坞”,1910年成为洛杉矶市的一个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好莱坞”是电影艺术的中心。当初它是洛杉矶(Los Angeles)西北部的一个风景如画的小乡村,背倚绿草如茵的山坡,面对平川碧野,四季常青,气候湿润,阳光充足,具备拍摄外景的条件。1905年前后,芝加哥(Chicago)一…  相似文献   

20.
章颖莹 《报刊之友》2014,(2):155-156
在1956年创作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王蒙塑造的青年形象林震“口袋里装着《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并决心“按娜斯嘉的方式生活”。《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不仅构成主人公林震阅读谱系中的重要一环,更值得强调的是,作为作者的王蒙同时也是其读者。如果从“阅读史”的角度切入,那么《中国青年》杂志在1955年第23、24期连载的苏联中篇小说《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及其后围绕这部小说展开的相关讨论,就构成了重新理解《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具体语境。《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及其讨论不只是作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创作背景,同时还携带着20世纪50年代独特的政治、社会能量,它在穿透后者的过程中发生变形和创造性转化。考析《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这些特别的部分,为将之从主流文学史中打捞出来,重新发掘其与社会历史语境构成的动态关系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