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鸽子看到乌鸦飞得很辛苦,关心地问: "你要飞到哪里去呢?"乌鸦愤愤不平地说: "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叫声不好听,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听后劝告乌鸦: "你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的."乌鸦沉思了片刻,觉得鸽子说的言之有理,决定不再去东方了.  相似文献   

2.
一只乌鸦打算飞往远方,途中遇到了一只鸽子,它们停在树上休息。鸽子问乌鸦:"你为什么要不辞辛苦地离开这里呢?"乌鸦叹了口气说:"这里的人不喜欢我的声音,打  相似文献   

3.
寓言小故事     
一只乌鸦坐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一只小兔子看见乌鸦,就问:“我能像你一样整天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干吗?”乌鸦答道:“当然啦,为什么不呢?”于是,兔子便坐在树下,开始休息。突然,一只狐狸出现了。狐狸跳向兔子……并把它给吃了。  相似文献   

4.
乌鸦学老鹰     
鹰从高岩上飞下来,以非常优美的姿势俯冲而下,把一只羊羔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能这样去抓一只羊,就不用天天吃腐烂的食物了,那该多好呀。于是乌鸦凭借着对鹰的记忆,反复练习俯冲的姿势,也希望像鹰一样去抓一只羊。一天,它觉得练习的差不多了,呼拉拉地从山崖上俯冲而下,猛扑到一只公羊身上,狠命地想把它带走。然而乌鸦的脚爪却被羊毛缠住了,拔也拔不出来。尽管它不断地使劲拍打翅膀,但仍飞不起来。牧羊人看到后,跑过去将它一把抓住,剪去了它翅膀上的羽毛。傍晚,他带着乌鸦回家,交给了他的孩子们。孩子们问是什么鸟,…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一代手术机器人,"乌鸦"已进入全美最领先的多家实验室。更加完美的手术和医生之间的远程合作将得以实现乌鸦的名声向来不大好听,但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电子工程教授布雷克·汉纳福德和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U CSC)的雅各布·罗森等人正在致力于改变乌鸦在人们脑海中固有的印象。今年2月,他们向全美多所大学发放了一批有鸟翼样机械臂的医用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就被命名为一"乌鸦"。  相似文献   

6.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4月8日下午,杭州市民俞康发先生作为杭州方言发音人进了录音棚。这则汉语言界著名的方言发音人标准文本——《乌鸦喝水》,在这位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曲  相似文献   

7.
瞬间与永恒     
照片是一种直观记录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图片。进行照片档案整理工作近一年来,我从这一幅幅带着人间沧桑、世事变迁的照片中看到了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虽然经我手整理的照片不下五千幅,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样一组照片。 在我整理的照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反映平民生活的,自然镜头也没少瞄准上海的弄堂。弄堂——一个代表着上海平民生活的名词,相信每一个上海人都最熟悉不过了。弄堂里总是有一种日常生活的安详实在,这就是上海人的生活底色。要是一个人到了上海而没有去上海的弄堂走一走,应该觉得很遗憾。照片上的弄堂虽然是四五十年前拍摄的,而且也不知其名,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上海人,说上海是最适台档案工作发展的城市之一,也许有“王婆卖瓜”的嫌疑。为避赚疑,我这里首先要声明,说上海最适台档案工作的发展,并不等于说上海的档案工作己经最好——好不好我说了不算——“最适台”只是在强调一种条件、一种基础,在这种条件与基础的催化下,一个最适合档案工作发展的城市,有可能向最好发展,也理所应当向最好发展。仅此而日,私心里并无“自卖自夸”的矫情。  相似文献   

9.
《上海档案》在我的心目中占有崇高的地位。自1988年到上海工作,她陪伴了我13年,成了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 1996年我在进行《上海科技档案工作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中,几乎翻阅了自1985年出版的各期《上海档案》,经过艰苦挖掘基本掌握了上海科技档案事业发展的历程与重大事件,进而认识到了上海  相似文献   

10.
正1983年我考入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的是水利,从此和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从1987年到上海开始从事水利工作至今30年了,从未离开过这行,在上海住的时间比在老家还要长,可以说亲历了这30年上海水利的发展变化,见证了上海治水方式和理念的变迁。没有基础能力谈何治水?回顾改革开放至今的这些年,我认为上海治水主要分为三个阶  相似文献   

11.
1949年处于解放战争胜利的前夕,国民党在大陆的彻底失败已成定局,但国民党的力量在上海等一些城市依旧负隅顽抗,故而这一年的电影具有极强的政治功能,《乌鸦与麻雀》和《三毛流浪记》就是典型代表。这两部电影的空间表现都占据前景,前者的逼仄石库门、后者的外滩景观流动都将上海这座城市置于政治斗争的漩涡中,空间在影片中也具有了叙事的功能,同时在“空间转向”的背景下,空间生产权力的争夺、空间中社会关系的生产与流动,都在这两部电影中得到体现。本文拟通过城市性理论,分析两部电影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构形”、镜头下的空间叙事以及“空间转向”下上海城市空间在电影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刘晓同志在纪念上海解放三十周年的一篇文章中说:一九四九年四月南京解放后,我接到中央的电召,由香港乘轮急速赶到北京、我将《上海地下党配合解放军解放上海的报告》呈给毛泽东同志之后,陈毅同志就把我找去,详细了解上海的情况。为了做好解放上海的准备工作,在丹阳又召开了一次会议,专门讨论了上海解放后的接管步骤  相似文献   

13.
我和上海这座城市相伴了近七十年。我时时感觉得到上海这座城市脉搏的跳动,我感悟着上海,我也体察着上海,时时触摸着上海。我睁大了双眼,观察着上海的一切。有时候,我又在离开上海很远的地方或不很远的地方,隔开一段距离看上海。即便是出访在海外,我也时时记挂着上海。上海永远在我的心中。  相似文献   

14.
慈乌与寒鸦     
近年连云港西汉墓出土的竹简中有一篇《神乌赋(傅)》,释文尚未发表,据说,全篇赋仿佛是一则哲理寓言,这在西汉还不多见,虽然有贾谊《鵩鸟赋》在前,但相信这篇短赋还是会给汉代文学史增添一份珍贵的资料。这一消息引起我关于乌鸦的一些兴趣,于是看了一些有关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引言上海“十五”计划纲要全面勾画了上海在新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概念的明确提出,为上海各行各业提供了一个创造性思维和跨越式发展的巨大空间和绝佳机遇。在此大背景下,我  相似文献   

16.
这本《白雪乌鸦》,封面铺着素白底色,青黑的乌鸦羽毛像半个异化了的向日葵压了上去,腰封上写到"重现哈尔滨大鼠疫生死传奇"。文本内容上,小说描述的是"一百年前爆发在哈尔滨傅家甸(今道外区)的那场大鼠疫",行文风格正如这本书的名字——《白雪乌鸦》一般舒缓宁静。与她以往的文字一样,让人读来舒服。  相似文献   

17.
刚到编辑部没2天,上海游戏公司的同行就邀请我前去参观,想起来正好借此机会到众多上海游戏公司拜访一下,我便欣然前往。于是就在北京暴雨的第2天,我乘上前往上海的班机,一路愉快地飞到了上海。  相似文献   

18.
<正>新生从56岁开始,我从美国科罗拉多州来到上海——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那年,是1996年。1941年,我出生在西安,8岁时随父母来到上海,读过中西小学,至今我仍能说一口地道的上海话。1949年随大江大海般的人群迁徙到台湾,1986年迁居美国,人生走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我又回到了上海这座欣欣向荣的城市。刚来上海时,我租房子,积蓄无几,一度还曾卖过水果。鲜有人知道,在台湾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上有些人眼里,对媒体曝光怕得要死,恨得要命,认为记者戳了他们的“痛处”,揭了他们的“伤疤”,便恶语伤人,把正确的批评性报道斥之为“乌鸦新闻”。其实,乌鸦是益鸟,只是由于它的叫声粗厉嘶哑,加上一身黑装,往往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但乌鸦警惕性很高,当它发现有什么动静时,就会发出惊叫声,有“预报”之功能;而迷信者则认为,乌鸦总是口出“丧信”,给人带去的是“凶信恶报”,难怪一些心中有“鬼”的人,把批评性报道诅咒为“乌鸦新闻”。“乌鸦新闻”除对一些不良现象进行批评,起到警示作用外,还要对不良苗头、不祥…  相似文献   

20.
蔡葵  侯俊华 《出版参考》2008,(12):50-51
乌鸦众多标志着该地区商业活跃,没有乌鸦点缀的城市,多少有些魅力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