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严义 《新闻三昧》2004,(3):32-32
首都某报2003年12月22日刊登章《发一顶官帽,害科学家一生》,不加批判地报道某地负责人在与当地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现在重视、关心、爱护人才的办法就是给个官级,给顶官帽,这种做法不知害了多少科学家!”“真正的科学家不会说假话,可处理行政事务有时不得不说假话、编故事。”“进入官场,当官是要搞‘斗争’的,一旦卷进政治旋涡就别想搞科研了。官场上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做法要是掺进科研那该如何是好?当官的好处是有权,权与利益挂钩,如果当官的真是公仆谁愿做官?”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8,(2)
宣传领导干部要适当文/齐帅我是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实习采访期间,经常能听到一些读者对报纸宣传的看法,甚至还有些过激的言辞。其中反映比较多的是对“当官的”宣传过头的问题。如有的说:在报纸版面上是“主要领导挂帅,各级干部当先,工农群众把边”,还有的说“...  相似文献   

3.
笑一笑     
进入角色丈夫被提拔为干部之后,妻子高兴地对他说:“今后你当官了,啥活就别亲自动手了,要多支使别人去干,这样让人看起来才有个官样。”丈夫听后,上下看了看妻子说:“你说得对;那么现在就请你给我打盆温水来,然后再替我把脚给洗了!”  相似文献   

4.
《出版视野》2010,(2):42-42
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优”字时常被认为是“优秀”的意思:于是就解释成: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去当官。但是,如果前一句也这么解释就不通了:当官优秀了就选拔去学习。  相似文献   

5.
衙门的警示建筑是衙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涵着当官者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的道理.警诫着出入衙门的官员们要清正廉洁,做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父母官”。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官本位会盛行?因为当官就有一切,范进中举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官本位文化的必然结果。这与宪政民主社会当官就意味着受监督、当官就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要牺牲个人隐私,确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7.
庄严 《新闻世界》2006,(1):20-21
7年时间。汪成军像一台高考机器,使用了5个名字。考上了6所高校。一次次向“当官”的梦想冲击。回望来时路。这7年离奇得有些诡异的经历。合情吗?合理吗?合法吗?汪成军已经无暇多顾。只是。这条路已越来越偏离了最初设计的方向……[编按]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有提意见的权利,听不听,要由当官的决定。改革越深化,企业家的地位肯定是越来越高,但不能超过当官的地位,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安全距离,一定要听党的话。"过去10年,万向的重大决定简单说就是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怎么从国内走向国际,怎么融入全球化。我们现在在国外搞得也比较好,比较稳定,国外搞  相似文献   

9.
记者来了!不过,这次记者不是来采访的,而是来“当官”的。因此,他们当然也不会匆匆来、匆匆走,而是要在相关单位“扎下根来”。近日,兰州市新闻媒体记者驻城关挂职锻炼活动正式启动,城关区委向五家主流媒体43名优秀记者颁发聘书,即日起分赴城关区委宣传部和22个街道、10个政府工作部门担任“一把手”助理。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的贫困县政和县原县委书记丁仰宁说:“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他卖官、受贿一百多万元,被抓了起来。他终于进了垃圾堆。 谁请他来的呢?党和政府一再有决定、通知:当党政干部是不准以权谋私的。而且已经打了一大批以权谋私的官员。可是谁也没请他来发财,是他自己硬要爬上那个他认为能发财的位置的,他是自觉要当社会垃圾的。 过去有过一部电影《大浪淘沙》。  相似文献   

11.
牛群为什么     
李林栋 《传媒》2001,(2):12-13
岁末年初,尽管是跨世纪有种种热闹在,但在我看来,最值得关注的还是“牛县长”这件事。此尚为《北京晚报》新世纪第一天露面儿的“新闻关键词”,并有“元叙述”:就在两天前,牛群正式就任安徽省蒙城县副县长。他以“以前没当过官,感觉当官还挺有意思”作为他就职演说的开场白,并以一曲《今天你笑了没有》作为就职演说的收尾。 这绝不是一场跨世纪的闹剧,尽管这几天  相似文献   

12.
近读《农民日报》1986年12月1日刊登的《农民怕整党走过场》的读者来信,颇有感触。它道出了农民的心声,在社会上反响强烈。农村整党,一些地方“雷声大,雨点稀”的现象确实存在;那些“家”天下,“裙带风”、“顾自家,忘大家”、“没能耐,照当官”的怪事确实令人愤慨!这篇“刺玫瑰”的问世,自然使人敬佩党报编辑的慧眼与胆识,以及作者的勇气。不少  相似文献   

13.
1978年,万里一次在谈到宣传报道时说:“我真羡慕你们这些记者,哪里都可以去,只要深入下去,就能够听到看到真实情况。我们这些当官的要想知道真实情况很不容易。我们一下去,地、区、县、公社,直到村队,都有人陪同。  相似文献   

14.
中科院进行的一次全国性抽查表明,在69个职业选项中,“当官”仍是中国城市居民最青睐的职业。 2002年8月6日,武汉市鼓励民企发展文件中提出:党政机关、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离岗分流人员创办民营企业、从事个体经营或到民企就业,与原单位脱钩的,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真正的慈善事业不是靠精神上的鼓励和束缚就能做得好的,更多的是一种完善的机制和体系,才能”形成慈善事业的良性循环新浪网评当官先干信访,好从今年起,浙江省直机关新提拔的副厅级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在基层任职经历的,要完全脱离原单位的工作,分期分批到省信访局担任省信访督  相似文献   

16.
老百姓现在说:“一批工程上马,就会有一批干部下马”,“一批管理办法出台,就会有一批干部发财”。福建一个县的县委书记说:“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河南一个县的一名工程师撰文反映他那个贫困县里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县委书记非要把人家抓起来判刑不可,法院左右为难,向县委书记汇报此人无罪,书记大怒,气冲冲地训法院:“你们都是一群笨蛋,弄了七八个月,弄个无罪!给我判三年!必须判。”  相似文献   

17.
干什么的吆喝什么,当记者的当然要看笔头子,所以新闻业务人员特别看重业务技术职称,也就不奇怪了。如果对一个业务干部说,你不是当官的材料,他大概不会过多计较。但你若说他业务不行,或在评定业务技术职称上委屈了他,那才是真正使他难堪的。提拔干部要考虑多种因素,评定职称也要考虑多种因素,但有一条是实打实的,就是业务要棒。有人说,业务技术职称是知识分子的“命根子”,话是言重了,但也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诊所     
“三姑六婆”不是“三亲六故”
  请大家先看一看我从报刊和网站上摘录的几段话:
  1.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家乡的人事关系太复杂。在乡当官,今天三姑六婆来走后门,明天表舅堂叔来求职,这官还怎么当呢?  相似文献   

19.
报载:某县干部下乡了解农民修建沼气池的情况。问一个农民道:“沼气池大约要挖多深?”农民答:“六尺即可。”县干部回城以后,在一次有关修建沼气池的会议上问一技术员:“你看到的沼气池农民是挖多深?”技术员答:“两米。”他马上显得很不高兴地批评说:“你这是怎么搞的嘛,农民说沼气池要挖六尺深,你却说是两米,两米有多长,够深吗?”结果,引起哄堂大笑。县委书记  相似文献   

20.
黄琮 《新闻窗》2009,(1):53-54
如何培养新闻敏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正如不少新加入新闻报道行列的记者一样,笔者在刚进入报社的前两年,也曾遇到过“稿荒”的问题。如何培养新闻敏感,怎样才能发现新闻?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以自身为例,总结了几点培养新闻嗅觉的经验:首先要加强学习,只有见的多了知道的多了,才能谈得上对新闻有“感觉”;其次要注意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