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速览     
3月27日,在约旦首都安曼举行的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各国领袖表示支持巴勒斯坦,谴责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的杀戮,将以色列同纳粹相比。 虽然参加这次峰会的阿拉伯国家仍然无法在制裁伊拉克的问题上取得共识,各国领袖还是一致表示支持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阿拉法特在会前指责以色列意图扼杀中东和平进程,以军策划进入巴勒斯坦地区刺杀巴勒斯坦领导人和人民,是暴力事件的主导者。阿拉法特还呼吁以色列立即停止暴力冲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关巴勒斯坦和阿拉法特的经济问题,成为以色列和某些西方媒体津津乐道的话题。一些媒体报道说,尽管阿拉法特表面上一贯生活俭朴,但实际上,他本人在海外有数百万美元的存款,以供将来被迫离开巴勒斯坦后使用。2001年,阿拉法特在给国际援助机构  相似文献   

3.
在阿拉法特旋风般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国进行访问时,他宣布巴勒斯坦可以考虑推迟建国的最后期限;而以色列总理巴拉特也明确表示巴勒斯坦可以建国。这给中东和平又带来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4.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4,(41):12-12
阿拉法特:健康恶化赴法就医 自从10月27日传出健康恶化的消息以来,巴勒斯坦最高领导人阿拉法特的命运更 加牵动人心。 10月29日,阿拉法特离开被软禁两年的官邸,赴巴黎治疗。这是他病重后首度出 现在公众视线:阿拉法特身穿蓝色睡衣坐在轮椅上,没有戴他一贯不离身的头巾,看上 去更像一个沧桑的老人,而不是叱咤风云的领袖。 10月31日,巴勒斯坦官方宣布阿拉法特的病情已经稳定,巴解会议当天在阿翁40 年来首度缺席的情况下如常召开,并显示出内部团结。不过,尽管巴方一再传递出"乐 观消息",佴阿拉法特能否重返巴勒斯坦继续其政治生涯,巴勒斯坦是否会出现权力真空 或混乱,还是一系列悬念。  相似文献   

5.
海湾战争终于告一段落了,但这场战争所突出的诸多矛盾仍待解决。特别是巴勒斯坦问题,若得不到迅速解决,仍将会造成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尽管以色列在海湾战争中采取了“高警惕、低姿态”的策略,没有直接卷入海湾战争,但停战以后,它仍然身不由己地被推到舞台的中心,成为一场外交战的主角。路透社记者马乔里·奥尔斯特在海湾战争停火后的第二天发自耶路撒冷的新闻特写《以色列:从旁观者到主角》,着重反映了在军事冲突已经结束,外交战即将开始的转折关头,以色列朝野欣喜和忧虑交织  相似文献   

6.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3,(42):16-16
阿拉法特:贪污传言再起 巴勒斯坦高官的腐败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一次,海外媒体则直接把矛头指向了74岁的阿拉法特本人。美国CBS的《60分钟》节目11月9日报道说,在巴财政部长的帮助下,调查发现,已经领导巴勒斯坦34年的阿拉法特将外界援助巴  相似文献   

7.
巴勒斯坦警察部队5月11日和13日分别进驻被占领土加沙和杰里科,从此开始了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有限自制的进程。 加沙、杰里科城内,巴勒斯坦国旗取代了以色列国旗;人们高举阿拉法特画像和巴勒斯坦国旗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加沙、杰里科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被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人民一直为谋求在地球上的一席之地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8.
半个世纪以来,中东一直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地区,是世界热点中的热点。在中东,无论是战争,还是和谈,都与一个人的名字有关,他就是叱咤中东风云几十年的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 一访:等候12小时 第一次采访阿拉法特是1988年1月12日,我当时任新华社巴格达分社记者,那时正是轰动世界的巴勒斯坦起义爆发不久。为了尽可能快地专访到阿拉法特,我们通过各种渠  相似文献   

9.
名刊要览     
阿拉法特的功绩 阿拉法特可不是以色列总 理口中的巴勒斯坦恐怖分子。阿 拉法特是一位改革家,他将巴民 族解放运动,与媒体关注及政治 气候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外 界真正听到了巴民众的痛苦呻 吟,以及他们对民族权利追求的 呼声。从这点上来看,除了那位 打败东征十字军的伊斯兰君主萨 拉丁,阿拉法特的历史功绩在伊 斯兰历史上是无人能比。  相似文献   

10.
“清除”阿拉法特会导致巴勒斯坦出现权力真空,并给予巴激进组织采取进一步武装行动的理由。面对一个群龙无首的巴控区,以色列势必要恢复全面的控制与占领,这会让巴以冲突更加激化,对以色列本身的安全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11.
国际速览     
沙龙试探布什中东政策 美国总统布什3月20日在华盛顿接待到访的以色列总理沙龙。他表示,美国不会用强迫手法促成中东和平。 这是布什和沙龙先后上任以来首次面对面会谈。 布什表示,美国将与中东国家合作,但他拒绝回答有关美国是否会听从以色列的意见,在巴勒斯坦结束暴力示威之前不邀请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访美。 布什上任以来,人们一直在猜测,他对中东问题的态度与克林顿相去甚远。克林顿政府在中东事务的斡旋上花了很大功夫,力图促成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签署和平协议。  相似文献   

12.
巴勒斯坦的改革中,最关键一点就是阿拉法特个人作用的问题。从巴勒斯坦内部的现实考虑,阿拉法特逐渐分散权力,最终成为巴勒斯坦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是一种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约旦,从地图上看,只能算区区小国。可是,它在世界上的名声却是响当当的。这其中的原因,不少人大概也知道,那就是它的前国王侯赛因在巴以和平进程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曾经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一道,在华盛顿见证了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签署闻名于世的关于巴勒斯坦自治的《原则宣言》。作为一位国王,侯赛因还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时代选择了阿拉法特.变动的中东和国际格局,又决定了阿拉法特人生的高潮和低落.阿拉法特是复杂的.他是一个革命家,一个强者,与命运抗争,永不屈服;但他又是一个失利者.更准确地讲,悲剧英雄.他终身为之奋斗的巴勒斯坦独立建国梦想,到他走到人生的终点,依然是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15.
自从以色列总理沙龙“史无前例”地派出坦克和装甲车,将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围困”在约旦河西岸已控城市拉马拉以后,国际社会普遍对这位曾经在国际政坛叱咤风云多年的巴勒斯坦领袖目前的  相似文献   

16.
让幽默和新闻“联姻”张志新一位记者曾向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阵线执行委员会主席阿拉法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还没有结婚?阿拉法特幽默地回答:“我已经同一个女人结了婚,她的名字叫巴勒斯坦。”后来,这短短一句话为该记者的整篇报道凭添了几分亮色,让读者既感受...  相似文献   

17.
美国总统要给巴勒斯坦“换班子”、“搞掉”阿拉法特,这事儿霸道得都没边儿了。作为回应,阿拉法特没有发表“严正声明”表示“强烈抗议”,而是平平常常地给布什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写得太妙了!妙就妙在,布什对巴勒斯坦的指责,阿拉法特统统不否认,一点儿也不“护短”,但又统统拿来美国比,从“选总统”,到“公司腐败”,  相似文献   

18.
无论阿拉法特能否苏醒,一个时代已经终结。而国际社会为巴勒斯坦设计的政权机制,会使巴勒斯坦的权力机构运转下去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外交政策已经出现了问题,美国正面临最重要的外交政策挑战:美国应该从伊拉克撤军,还是继续留在那里?美国应该如何与伊朗、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打交道?美国用什么样的强度来推进北约边界直至俄罗斯边境?布热津斯基所说的“全球政治觉醒”有多重要?美国如何面对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请听两位美国最具权威的外交政策专家的一一解析。  相似文献   

20.
美国已经表示,巴勒斯坦成立内阁是美国公布最新的中东和平计划的前提条件。在国际社会的重重压力下,阿拉法特做出让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