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新 《语文知识》2006,(12):13-13
沁园春.词牌名.又叫“寿星明”“东仙”“洞庭春色”等。这种词牌属于双调,由上下两阙组成,共114宇,上阙13句56宇,下阙12句58字.曲调舒展大方,格调宏伟奔放.宜于抒发壮阔豪迈的情感,寄托光明磊落的胸怀,为豪放派词人所喜爱。据说,沁园本是东汉时期汉明帝刘庄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词原是供人们歌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它音乐性的调名,也就是曲谱名,后来人们称之为词牌。换句话说,词牌就是表明这首词是用什么曲谱来歌唱的,犹如我们今天所说的"京调""黄梅调""越调"。如标有《菩萨蛮》词牌的词,它的句式、字数、声调、平仄、押韵等都必须符合《菩萨蛮》这个曲调的规定;歌唱时,用《菩萨蛮》这一曲调来歌唱。 那么词牌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它的产生主要见于以下五个方面: 1.产生于边地或外域 唐代时西域音乐大量传入,它的曲调也随之到处流行,渐渐被采作词调。例如,在唐代最  相似文献   

3.
人教社语文一室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书中编入了“词”6首,现将课本中词牌名的来历浅释如下: 词是隋唐时兴起、两宋空前繁荣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  相似文献   

4.
句式的变换是修辞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句式变换中,语序又占有一定的位置。初中语文知识『句式的变换』中提到了句子的一般次序和特殊次序,但它所选例句大多不是初中现行教材中的,为此,我从1至6册的现代文中摘录了一些特殊语序句集析如下,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雷卫锋 《语文知识》2006,(7):F0003-F0003
1.城阙辅三秦,风__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__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 3.日暮乡关何处是,__江上使人愁。 (同上) 4.__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相似文献   

6.
这里所说的悲剧不是作为一种戏剧类型而是作为一个美学范畴而言的。它不完全同于日常语言中所用的“悲剧”一词,也不是“悲哀”、“悲惨”、“死亡”、“不幸”的同义语,而是能使人奋发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审美愉快的美学对象。 初中课文中文学作品的悲剧美由于矛盾的主导方面不同,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自读课文"是指学生运用在"教读课文"中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经验,自主阅读,并进一步强化训练阅读方法,熟悉阅读方法。自主阅读就是要在多次的阅读训练中,将阅读经验沉淀为自主阅读的阅读能力,它是"教读课文"的有机延伸和有效补充。本文尝试着从"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三方面谈谈如何教好"自读课文"这一话题,期盼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词的全名应该是“曲子词”。“曲子”是指曲调,即唱谱;“词”则是与这些曲调相谐和的唱辞。唐宋时,无一定定称,或称“曲子”,或称“曲子词”,或简称作“词”。由于这些“曲子词”的曲谱已失传,现在我们所能欣赏到的就只剩下词了,故“曲子词”今通行省称为“词”。  相似文献   

9.
10.
杜鹏 《四川教育》2006,(10):47-47
课堂,是学生思维进发火花的摇篮,是学生展现个体特性的空间,他们是课的挖掘,是课的探讨。在课堂教学时,我鼓励学生自己探究,尽情发挥,常常被他们的奇特想象所征服。  相似文献   

11.
前文讨论了“课文”的基本概念,而概念是“课文”建立“形式”的基础。“课文”不等同于“文章”,教材不等同于“选本”,而是教与学“凭借”的“例子”,那么,它的外部形式就必然体现出两个基本特征:多样性、被动性。  相似文献   

12.
白描,本是中国绘画的一种传统技法。白描手法,运用到文学创作上,就给作品带来了朴素、单纯和清新的特点。这种手法在塑造人物和叙述故事时,不大肆渲染和铺陈,也不细腻地刻画和描写,而是用十分精炼的笔墨,抓住形象的特征,三笔两笔就勾勒出生动的人物形象,给人以联...  相似文献   

13.
孔乙己、闰土、杨二嫂、祥林嫂、柳妈、华老栓、阿Q等都是鲁迅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他们又是中国现代文学画廊中的经典人物,以其独特的人生与卑微的命运,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代特有的典型形象。而正是这些形象,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那个时代,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缩影;看到被侮辱、被扭曲的无数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4.
一、表示停止如:放学的时候,我没有和严亮一块儿走,一个人回家了。(《好朋友》) 二、表示松开如:等到他喊一声“放”,我赶紧松开手。(《放风筝》)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教学的阶段性、联系性”问题,强调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编排已体现了这一要求。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我们应充分运用语文教材的这一特点,综合利用教材,提取分散在各篇课文中可以运用于“彼时彼地”的材料,在适当时机用适当方式互相参照,使若干篇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既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萧红有一次做了件红衣服,认为很漂亮,就穿着上鲁迅先生家去了,想听听他的意见。不料先生却指出她那红色的上衣配上咖啡色的裙子使颜色混沌起来了,如果换成黑裙子会更好些。虽然用这么简单的颜色搭配来印证先生对颜色的审美能力未免要贻笑大方,但稍加留意,我们不难看出,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对色彩的描写确实是极为高明的。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三年制初中语文课本”《阅读》,与原《语文》课本相比,篇目多。多了近三分之一,还多出一本《作文·汉语》来。内容广。且每周只能上四课时。若沿用旧方法教学,显然不行。怎么办? 我在初一两学期的语文教学中,对“自读课文”采取了两种方法:一是将课文中“阅读练习”设计细,且随自然段在右边设计安排了小问题的课文,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尽可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二是对其它自读课文采取“学生预习、自读、提问、讨论,教师答疑”的方法进行教学。一般都利用一课时时间完成。  相似文献   

18.
每当我告诉学生现在开始作“课文表演”时,学生们总是把眼睛睁得大大的,身子坐得直直的,小手举得高高的。请来表演的同学兴高采烈,没请到的同学不胜惋惜。这“课文表演”是什么,为什么竟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这还得从头说起。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图文并茂。有的课文故事性强,如果把它象演戏那样表演出来,不是更生  相似文献   

19.
上一世纪九十年代初。上海《语学习》杂志“名作重读”栏目推出了北大名学钱理群教授的系列章。在这些章中,钱教授对鲁迅等名作家的名作进行了“换一种思路,换一个角度”的“重读”,“力图说出自己的见解.别出新意”。钱教授的“重读”,给曾经读过这些名作的读带来了震撼,也带来了全新的感受、莫大的启迪.更在中学语教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20.
词牌的异名     
词牌一般因事而得名,而词牌的异名(别名)则往往是这一词牌(词调)某一名作的题名。部分词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名,这是词律中的同调异名的现象。了解词牌的异名,对我们阅读词章是不无用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