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反面人物形象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反面人物,他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教师对教材中的反面人物形象解读偏于脸谱化和扁平化,其教学价值并未得到充分挖掘。首先,反面人物形象以人性之丑对比衬托正面人物形象,可以深化学生对主旨的理解;其次,多元解读反面人物形象,如实分析,辩证看待,探讨教材中反面人物形象更多的可能性,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帮助中学生明辨是非,进而对现实人性给予反思,培养其良好的思想情感和高尚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2.
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这与他们的审美能力有很大关系。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他们的情感需要、审美兴趣直接相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即把美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文质兼美,含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中要通过美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做到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有情趣,才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审美愉悦中学习,最为关键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语文教学。 一、剖析形象,审美鉴赏 1.历史的角度。把人物放任发展的历史潮流中,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更有利于学生加深体会。理解人物性格。作为一个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若把其单独地放在一个片段里去理解,那只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是一个热情激荡、天性爱美的群体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作为融科学、文学、艺术于一体的语文课 ,应肩负起培养这些青少年学生必要的审美能力的重任。文学阅读和鉴赏是审美实践活动的方式之一 ,它更具有提高学生美育水平的职能。笔者就中学语文文学鉴赏课中的审美教育的有关阅读谈谈拙见。(一 )文学作品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目标如何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 ,从而使他们得到陶冶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1 .再现形象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优…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运用文学作品具体可感、生动形象、感染力极强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涉及的内容,它的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而在文学作品教学的过程中,语言教学又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如果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主渠道是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和研究,那么语言教学就是他们获取这些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学鉴赏中的共鸣,是一种精神现象。阅读文学作品的时侯,作家通过作品的形象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强烈地打动着读者,引起读者思想感情的回旋激荡。他们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为作品中正面人物的胜利而欢乐,为反面人物的溃灭而称快(或者为正面人物的失败而悲痛,为反面人物的得势而愤慨)。这种现象就是文学鉴赏中的共鸣。没有这种现象,没有作为主体欣赏者和作为客体的文学作品的这种“共鸣”,文学作品就无从发挥它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8.
色彩美是构成形象美的因素之一。在中学语文教材的形象画廊中,包含着人物风土,大地山川,日月星空,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形象。而色彩是这些形象中的一道耀眼的光芒。我们分析这些形象时,要紧扣色彩,借助绘声绘色的语言渲染.触动学生的审美感官,从而促使他们进入审美角色.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存,让他们受到色彩美的感染和陶冶。  相似文献   

9.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情趣及感受美、欣赏美和表达美的能力的教育。它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能借助艺术形象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展他们的智力:能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修养。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既有较高的思想性,又有很强的艺术性。这些作品的教学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利用这些美育教材.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张金坤 《文教资料》2005,(34):136-137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美,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主动性直接相关。因此语文教学的同时应该是文学审美教育,应把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充分运用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不断地获取和增强美感的过程中提高语文水平。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这里淡一些浅见:一、借助作品形象,引导学生感知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经典之作,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优美的形象和意境。如万里长城的雄伟…  相似文献   

11.
一、培养审美感受能力,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进行剖析,让学生感知美。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一种情感的体验 ,一种审美的满足 ,一种生命与生活的感悟 ,也是读者“缘文会友”的交流过程。中学文学作品的教学在贯彻《语文教学大纲》(指试验版 ,下同 )提出的培养高中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感受文学形象 ,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 ,不但要遵循文学作品的阅读规律 ,指导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人生的感悟、培养人文情怀的文学教育 ,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然而 ,由于长期以来的阅读指向作者 ,把文学…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教育是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中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使他们变得高尚、积极、向上,在思想感情上健康成长。现在中职校很少开设美育课程,但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很多审美对象,以独特的语言美、形象美、情节美、环境美、节奏美、风格美等形式蕴含在文学作品中,因此,中职语文教学目标,除了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外,还兼有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健全人格的重任。一、寓教于愉悦,寄教于美的享受之中在语文教学时可运用文学作品中直观的艺术形象或优美的语言…  相似文献   

14.
在论说文的教学中,应注重审美教育。让学生从事理的论述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美,表达的语言美.论证的形象美,思维的创造美。使学生在明白事理的同时,接受审美教育.获得精神愉悦,从而培养他们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学教育在学生的人格建构和素质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学生准确地解读文学作品是实施文学教育的有效途径。形象解读是文学作品解读中最重要的一环。文学形象及其典范形态有三种基本类型,它们分别与人类知、情、意的精神需要相对应,因而各自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教师在指导学生解读文学形象时,必须引导他们识别、把握形象的类型归属和审美价值,这样才能实现文学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冯俊京 《现代语文》2007,(4):114-114
语文课文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美,闪烁着美的光彩。尤其是文学作品,更是把美作为追求的目标。因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美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审美教育都必须以形象来感人.因此,语文课的教学必须突出文学形象。这些形象常常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富有强大的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和极高的美学价值。所以语文美育可以借助课文中的形象,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审美思想为指导,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一系列人物形象,尤其是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化形象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他们的美好人格,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把审美教育寓于其中,利用文学作品蕴含的美育因素诱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一、在品析课文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符合学生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然而,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是人们感受、鉴赏,乃至创造各种美好事物的一种自觉心理状态和表现出的一种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人的素质中是十分重要的成分。通过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审美能力是个理论与实践上都在探索的问题。数学审美能力有感受、鉴赏和创造3个层次.数学教学中,应着重挖掘数学教材中形象、直观、巧妙的素材,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可以利用数学的结构美、奇巧美、语言美等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要抓住学生思维的点滴火花,以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能阅读古诗,大体把握诗意,感受诗歌语言的美,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古诗教学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小学生不仅对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感到遥远陌生,而且对深奥抽象的诗意和单调枯燥的讲解感到乏味。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的优势,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最终达到培养他们的高尚审美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