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实业”、 “实业救国”、 “实业振兴”的使用情况,实业振兴思想与重商思想的关系,实业振兴思想产生发展的阶段,清末实业振兴思潮的倡导者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对"实业"、"实业救国"、"实业振兴"的使用情况,实业振兴思想与重商思想的关系,实业振兴思想产生发展的阶段,清末实业振兴思潮的倡导者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产生的基础是“国泰民安”。以及为实现“国泰民安”所从事的实业和教育活动。其实业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名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和实业经营家。在长期的经营中,他发觉国家的军事力量受经济力量的制约,因此提出“振工商以攘外”,主张“以商立国”,振兴商务,进行商战,并建议清政府实行制度改革,以保护民族工商业。他的爱国思想启迪着国人,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5.
张謇是清朝末年的一个状元,中国近代特定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使他走上了状元办厂兴学的道路,他从“实业辅助教学”,“教育改良实业”的总体思想出发,在大魁在下后以极大的热情和毅力投身实业与教育,谋求以实业,教育救国,几十年间,他不仅创办起了包括农,工,商,运输,银行的“南通实业”体系,开拓了南通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而且创办了几十所不同门类,不同层次的职业技术学校,基本上实践了他们自己所提出的“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的理想,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开拓者,他那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对于今天仍极具借鉴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之洞是提倡实业教育的先驱之一,他把“兴办实业、培育人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决策,为发展中国近代实业教育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不仅兴办了实业学堂,规定了实业学堂的分类分级,而且提出了实业教育的教育原则、教学方法、教师培养途径,形成了独特的实业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年(1901-1911)许多报刊杂志大力宣传实业振兴思想,实业振兴成为了当时的社会思潮。报刊舆论阐发的主要问题一是关于振兴实业的重要性,二是关于振兴实业的措施问题。报刊舆论认识到20世纪是实业竞争的时代,中国已处于世界经济竞争的中心点,振兴实业已成为中国的救亡之术、富国之基、强国之要道,将振兴实业提高到了救国救民的高度。同时报刊舆论提出的全民动员,政府应奖励大资本,保护小资本、建立股票市场等实业机构、建立中外合资企业,订立经济法规等主张都是1895-1900年这个时期所没有的,对银行、实业教育和发展交通事业等方面的认识也比前一时期更具体更深入。实业振兴思潮的宣传和扩展,对于启发民意、促进晚清政府重商政策的出台、振和扩展,对于启发民意、促进晚清政府重商政策的出台、振兴工商业的责任意识和工商实业的发展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壮大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总结了杨虎城开发陕西的经济思想与贡献,从赈灾安民以奠定稳定的社会前提,整顿教育以提供人才,整修交通以提供保证,结合省情来开发实业四方面论析杨虎城的经济思想;从振兴教育,开发交通实业,振兴水利和农业等诸方面入手,以翔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论证了杨虎城对陕西近代经济开发的贡献;从而得出科学结论:杨虎城不仅是一位爱国抗日的将领,而且是一个开发西北、推进陕西近代化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9.
“状元实业家”张謇在南通既大办实业,又大兴教育,地方建设与教育密切结合,具有颇为丰富和深刻的教育经济思想。他认为实业与教育相互促进,以实业补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他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以使教育为经济建设、地方发展服务,最终为国家富强服务。  相似文献   

10.
张之洞认为,实业是富强之本,一个国家只有在先具备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之后,才可能强盛;而实业教育是根本的根本,一个国家只有在培养出大量自己的实业科技人才之后,才能不依赖于外国,走上独立自主的富强之路。因此,大力兴办近代实业和实业教育,应是晚清“自强求富”的根本大计。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张之洞领导了中国近代许多重要的军事、民用工业建设,创办了大量的实业学堂,确立了实业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中的地位,为中国社会经济化的近代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年(1901—1911)许多报刊杂志大力宣传实业振兴思想,实业振兴成为了当时的社会思潮。报刊舆论阐发的主要问题一是关于振兴实业的重要性,二是关于振兴实业的措施问题。报刊舆论认识到20世纪是实业竞争的时代,中国已处于世界经济竞争的中心点,振兴实业已成为中国的救亡之术、富国之基、强国之要道,将振兴实业提高到了救国救民的高度。同时报刊舆论提出的全民动员,政府应奖励大资本、保护小资本、建立股票市场等实业机构、建立中外合资企业、订立经济法规等主张都是1895—1900年这个时期所没有的,对银行、实业教育和发展交通事业等方面的认识也比前一时期更具体更深入。实业振兴思潮的宣传和扩展,对于启发民意、促进晚清政府重商政策的出台、振兴工商业者的责任意识和工商实业的发展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壮大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年(1901-1911)许多报刊杂志大力宣传实业振兴思想,实业振兴成为了当时的社会思潮.报刊舆论阐发的主要问题一是关于振兴实业的重要性,二是关于振兴实业的措施问题.报刊舆论认识到20世纪是实业竞争的时代,中国已处于世界经济竞争的中心点,振兴实业已成为中国的救亡之术、富国之基、强国之要道,将振兴实业提高到了救国救民的高度.同时报刊舆论提出的全民动员,政府应奖励大资本、保护小资本、建立股票市场等实业机构、建立中外合资企业、订立经济法规等主张都是1895-1900年这个时期所没有的,对银行、实业教育和发展交通事业等方面的认识也比前一时期更具体更深入.实业振兴思潮的宣传和扩展,对于启发民意、促进晚清政府重商政策的出台、振兴工商业者的责任意识和工商实业的发展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壮大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实业建设及教育从诞生伊始,就挑起了振兴国运和救亡图存的时代重任.这一顺应时代潮流的伟大运动,从物质层面彻底开启了古老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大门,为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化现代国家转型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慈善家熊希龄在实业建设和实业教育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有关实业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实业教育仍然具有启发作用.熊希龄的实业教育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业与实业教育是富国强民的唯一手段;现代实业是建设强大国家和强大军事实力的唯一道路:实业教育是实业发展最重要的保障;实业教育必须有扎实过硬的实践操作;大力支持实业教育是政府必须担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实业建设及教育从诞生伊始。就挑起了振兴国运和救亡图存的时代重任。这一顺应时代潮流的伟大运动,从物质层面彻底开启了古老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大门,为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化现代国家转型打下了较为竖实的物质基础。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慈善家熊希龄在实业建设和实业教育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有关实业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实业教育仍然具有启发作用。熊希龄的实业教育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业与实业教育是富国强氏的唯一手段;现代实业是建设强大国家并口强大军事实力的唯一道路;实业教育是实业发展最重要的保障;实业教育必须有扎实过硬的实践操作;大力支持实业教育是政府必须担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安培 《教育与职业》2022,(14):72-78
张謇是我国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是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与开拓者。民族危亡之际确立“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人生理想,在职业教育办学实践中形成“教育救国、振兴实业、保障生计”的职业教育宗旨,形成“实业教育作为类别教育”“父教育、母实业”“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注重实践、学以致用、知行并进”“以实业挹注教育”等深刻反映职业教育本质规律的前瞻性思想,表现出深刻的国家性、实用性、实践性特征,对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謇实业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思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目前我国走职业教育与经济良性互动之路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一、一切为了四个现代化周恩来在领导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经济思想,其主题与核心是“一切为了四个现代化”。四个现代化(简称“四化”)是他真诚的希望,是他努力的目标,是他为之付出毕生精力的事业。早在二十年代初期,他就提出开发实业(主要指工业)以振兴中国的主张,其中就包括有如  相似文献   

18.
张謇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謇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在江苏南通的教育实践成就卓,极富特色。他较早地提出了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创造了“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促进实业”的成功模式,反映了教育从边缘走向经济中心这一历史发展的趋势。张謇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清末新政时期。贡桑诺尔布等一批觉醒的蒙古王公接受新化新思想,在蒙古地区实行了一系列的革新活动,提出因地耕牧以筹生计、筹设公司以兴实业、速修铁路自主经营的积极主张。其基本宗旨就是以兴办实业来振兴蒙旗经济。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在“西学东渐”思想的影响下,有“北洋实业权师”之称的周学熙,主张教育与实业要如影随形,教学要“教、学、做”合一,坚持“既习其理,又习其器”的教学方法,这些主张在“北洋工艺学堂”等实业学堂被付诸实施,并且随着天津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使近代工业和近代教育的发展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