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选入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祝福》,篇幅有限,容量巨大。从生活容量来看,《祝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将现实生活的边界拓展到神鬼世界;从思想容量来看,其主题多元,研究理论迭出,且对其思想意蕴的理解仍有调整空间;从艺术容量来看,《祝福》拥有双线结构,运用多种叙述方式和描写手法。  相似文献   

2.
音乐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音乐审美进行分析认识,要对音乐作品的形成、内容及内涵有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3.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因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而深受中国读者喜爱.在对茨威格作品的阐释过程中,读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重新挖掘茨威格作品的审美价值,建立了一个新的审美视界,他们再现了茨威格作品的思想性价值,使其在虚构与真实之间的互动中获得实现.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所发表的新闻作品,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从拟写标题、概括导语、运用背景中透视着鲜活美;从高度浓缩的短语、鲜明深刻的引语、整句和散句灵活运用中透视着力量美;从议论和叙述、背景和主体相融中透视着和谐美。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最美的语言艺术和文学样式 ,它集美于一体 ,又把美传播给千千万万的读者 ,无论是中国古体诗词 ,还是新诗或外国自由体诗 ,其给予人的审美享受都是相同的 ,是作者内心主观体验情态的美在读者心中的一种复观。要发现美 ,再现美 ,应从以下方面去把握 :诗词美的类型 ,诗词审美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7.
篆刻艺术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自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以印章形式展现在世人眼前后,得到越来越多文人墨客的关注和钟爱。但青海地区的篆刻作品及篆刻艺术家们,却鲜为人知。本文立足青海,以形式美和叙事方法为理论依据,对青海篆刻艺术家海石先生的篆刻理念及其作品进行审美分析。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最美的语言艺术和文学模式,它集美于一体,又把美传播给千千万万的读者,无论是中国古代诗词,还是新诗或外国自由体诗,其给予人的审美享受都是相同的,是作者内心主观体验情态的美在读者心中的一种复观。要现美,应从以下方面去把握:诗词美的类型,诗词审美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的作品非常客观地表现出了中国近现代的民俗生活和民俗文化。她花大力气、用大篇幅来描述中国民俗,是试图通过民俗这一最能体现民众真实生存方式和文化基础的文化形态,表现“艺术的真实”和“见出主体的灵魂”——民族的精神与灵魂。  相似文献   

10.
文学本质问题是文学理论研究的焦点,尤其在今天文学理论界过分追求新奇话语而忽略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的背景下,再次强调对文学本质问题的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学术界在对文学本质的探讨中,"审美意识形态论"最具有代表性,但近年来不断受到质疑。文学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但并不等于意识形态可以概括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是一个以意识形态为中心的论点,所以,以审美意识形态论定义文学本质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1.
各个艺术门类,在长期的发展中,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如绘画以线条、形状、色彩、色调等艺术语言,构成绘画形象:艺术语言以表现内容为目的,同时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随着艺术创作实践的发展,艺术语言也在不断地发展更新。  相似文献   

12.
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链条的最基本组成单位。教学环节是美的教学。长期以来,教师只重视教学内容的美、教学情感的美、教学环境的美、教学语言的美、教学风格的美,而对教学环节的美关注得较少。具有审美价值的课堂教学环节是审美化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过挖掘教学内容的内在美和运用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本文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例,拟从教学环节组合的和谐美、教学环节推进的力量美、教学环节自身的形态美作阐述。  相似文献   

13.
南朝时期,江南雨景之美未被关注。初盛唐时,有少量作品写及。中唐,描写江南雨景之作大增。晚唐,杜牧第一次塑造了江南雨的整体美学形象,并产生了很大影响。此后,江南雨景的美学特征继续得到丰富和深化。  相似文献   

14.
王一涵 《文教资料》2011,(22):103-104
艺术丰富多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世界也正因为艺术的存在而拥有值得人们去探索的无限魅力。作者选取两种不同的时期和两种不同地域的艺术审美,来阐述对艺术审美理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很高兴今天能和四年级四班的同学合作上课。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是喜欢喝白开水还是喜欢喝可乐?生:可乐。师:谁最喜欢喝可乐,请举手示意。既然这么多同学喜欢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教学准备1.两个大小不同的玻璃杯和两个大小相近的水壶;每小组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一个1升的量杯和3、4个常见的盛液体的容器。  相似文献   

17.
教学难点:形成1升的具体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容量1.出示几个不同的杯子、瓶子。问:桌子上的杯子、瓶子有什么用途?答:可以用来盛水、油、饮料等物质,这些器皿都叫容器。  相似文献   

18.
19.
悲剧性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比较多,这些作品以其独特深刻的审美效果,激发起学生对道德、真理等的思考,锻铸着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塑造中学生健全的人格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一.悲剧性作品的特征1、悲剧性作品中的悲剧人物是有价值的生命。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相似文献   

20.
郭竹京 《成才之路》2009,(29):62-63
线(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绘画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并存的。因此,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线有很大差距,造型的线经过长期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结合而形成,但又必须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创造的实践去训练。加深对线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艺术地去运用。线条的形态有起有伏,有收有放;力度上有强有弱,有刚有柔;速度上有急有缓,有断有续,感情上有紧张有松弛,有高潮有低潮,完全与音乐相同。音乐中有休止,乐段与乐段之间有间歇,国画线条也是如此,通过线条问的布白和笔画上的继续,来达到这种休止和间歇。一幅用笔抑扬顿挫,和谐统一的国画,犹如一曲余音绕梁的美好音乐,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