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词包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戎昱(约744年一800年),中唐现实主义诗人,荆南(今湖北江陵)人。年轻时考进士落榜,于是纵情游览天下名城。他飘落异域,十分怀念家乡,曾作《长安秋夕》诗:"昨霄西窗梦,梦入荆南道。远客归去  相似文献   

2.
[原诗]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赏析] 爱屋及乌,何况是黄莺呢?何况是年年春天用歌声怡悦着他的黄莺呢?何况是此刻正为他唱出一曲离歌的多情的黄莺呢?还有那柳条、那藤蔓、那亭边湖畔的一草一木,都向他  相似文献   

3.
历来的文人学士,都十分重视语言的锤炼。“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王安石,“僧敲月下门”的贾岛,“林花着雨胭脂湿”的杜甫都是锤炼语言的大师。唐代文人卢廷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东晋学者陶渊明“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清代诗人袁枚“力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也都有力地证明了古人对锤炼语言的重视程度。好的语言不仅内涵丰富、意蕴深长,而且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容易引人入胜,赢得读者的青睐。要写出字宇珠玑、行行珠玉、赏心悦目的文章,首先就要注重对语言的锤炼,充实自己的语言金矿。那么怎样锤炼语言呢?一、开窗放入大江…  相似文献   

4.
细节描写显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来的文人学士,都十分重视语言的锤炼。“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王安石,“僧敲月下门”的贾岛,“林花着雨胭脂湿”的杜甫都是锤炼语言的大师。唐代文人卢廷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东晋学者陶渊明“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清代诗人袁枚“力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也都有力地证明了古人对锤炼语言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5.
古代诗人在创作上强调字的推敲和锤炼.力求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贾岛“僧敲月下门”的“敲”字。往往著一字而境界全出。因此,学会鉴赏诗歌.就要学会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语言的锤炼是高考诗歌语言鉴赏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2003年高考语《考试说明》规定检测考生鉴赏学作品“语言”的能力。这是因为古代诗人是非常重视锤炼语言的,唐代卢延让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诗句,贾岛“推敲”的故事更成为千古佳话。因此,我们鉴赏古代诗词必须从透彻地理解语言入手,这确实是最基本的功夫。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诗人都非常重视文字的锤炼,“文字频改”几乎成了诗家的口头禅,许多诗人执著于文字锤炼,留下了数不清的炼字佳话。“为吟一字稳,耐得半宵寒”“可惜一生心,用在五字上”“一字千改始心安”等炼字名句,都充分表现出古代诗人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8.
孔子有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缺乏语言魅力的文章难以流传。一篇耐读的好文章也必定有值得品味的语言,就中学生习作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锤炼语言:一、飞珠溅玉,字字珠玑唐代诗人皮日休说:“百锻为字,千炼成句。”在写作中,遣词造句应细加琢磨,应根据语境,选择最  相似文献   

9.
2003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规定检测考生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这是因为古代诗人是非常重视锤炼语言的,唐代卢延让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诗句,贾岛“推敲”的故事更成为千古佳话。因此,我们鉴赏古代诗词必须从透彻地理解语言入手,这确实是最基本的功夫。  相似文献   

10.
托尔斯泰说:“在艺 术语言中最重要 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 是运动的。”精心锤炼,用好 动词,对我们写出高水平的 文章是大有裨益的。 抓住特点 仔细观 察,努力发现客观事物或人 物最富有特征的动作、姿态  相似文献   

11.
正一、准确生动用词语客观事物是丰富多彩和千变万化的,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语言也应如此。我们写文章,首先要选最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特征的那一个词语,让用词准确精当、鲜明生动,增添文章的文采。"春风又绿江南岸","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等都是古人锤炼词语的典范,是值得认真学习的。"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作者用一个"排"字生动地显示了孔乙己穷困潦倒而又急于炫  相似文献   

12.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古代诗人在锤炼诗歌语言时留下很多美谈,有人为“吟安一个字”而“捻断数茎须”,有人因“两句三年得”而“一吟泪双流”,务使为诗语言精炼传神。  相似文献   

13.
在批改作文时,我们常见的一种毛病是“乱”。“乱”就是杂乱无章,不合逻辑,使人看了头痛。要使文章写得井然不乱,合乎逻辑,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努力。一、认识清楚文章乱是思想乱的反映。要使思想不乱,就得对文章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进行仔细深入的分析研究。毛主席说:“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写文章不仅是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14.
说话、写文章是为了表情达意,交流思想。因此,人们不仅要求把话说“通”、把文章写“通”,而且希望把话说“好”,把文章写“好”,让人听了或者看了感到准确、生动、形象,有感染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很好地选择和锤炼词语。词语的锤炼,是我国很早就流传下来的一种用词艺术。古人所谓“借一字之功,使满篇皆活”,唐朝大诗人杜甫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名言,这些都是要人们去重视词语的锤炼。  相似文献   

15.
陈飞 《陕西教育》2006,(3):38-38
要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必须从文字上、情感上、哲理上去锤炼。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几经锤炼,传为佳话。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妇孺皆知,意蕴深远。语言的锤炼不仅是用字上的砥砺,而且是意境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王华安 《初中生》2010,(7):32-35
【诊治目的】 有的作家“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有的作家“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还有的作家“语不惊人死不休”……由此可见,好文章是经过反复修改而来的,好语言更是要经过反复推敲、千锤百炼才能得到。因此,我们应在修改作文、锤炼语言方面舍得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陈再文 《职教论坛》2003,(12):58-58
大家知道,文章的语言来自生活,但它绝不是对生活语言的照抄照搬,而是经过加工提炼而成的规范化语言。它既保持和发扬了口语中丰富多彩和生动有力的优点,又剔除了口语中的粗糙混乱的部分,而且有所创造,更富表现力。因此,我们在写文章时就需要对语言进行锤炼。锤炼语言,就是锤炼字、词、句。刘勰指出:“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也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精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刘勰全面分析了字、词、句、章的关系,阐明了遣词造句的极端重要性。文章离不开字、词、句,“褒见一字,贵…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内容是文章的血肉,那么语言就是文章的生命。语言优美的文章如行云流水,青春靓丽,充满活力。语言无味的文章,形同瘪三,味同嚼蜡。著名作家孙犁在《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一文中把文章的内容形象的比喻为一个美丽的“新娘”,而把好的语言比喻为“花轿”,美丽的姑娘总不能让她坐牛车走吧,要用花轿送出去,就得锤炼语言,“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语言,如同画家调色盘里的颜色,善于驾驭语言的人就像画家调配颜色一样,熟练的调遣语言文字,并巧妙的加以排列组合,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用心锤锤炼出一…  相似文献   

19.
妙文千改     
文章是写出来的,但又常听人说:“文章是改出来的。”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强调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客观事物是十分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反复认识,才能反映恰当。修改文章实际上是对客观事物再研究再认识的过程,它能够提高文章的准确性。周恩来说过:“伟大的政治家、艺术家对自己作品的修改工作都是非常严肃的。”鲁迅先生曾说:“写完后至少要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本人就是这样做的。他的散文《藤野先生》,修改的地方就有一百六十多处。清代曹雪芹写作《红楼梦…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西江月》中“明月别枝惊鹊”一句,课下对“别枝”的注释是:“这里作树枝解释。原意是另一枝。”为什么会认为“别枝”的原意是另一枝呢?原来在古代没有“另”字,要用到“另”字的意思时都写作“别”。这样古代的“另”字就兼有了“别”和“另”两个字的的意思。到底解释成哪一个字就得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了。“别枝”在此处解释成“另一枝”并不妥当。因为讲不通,所以又由“另一枝”再进一步解释成“树枝”。这同样很牵强:为什么“别”字的意思完全消失了?词义变化的轨迹不清楚。我认为“别”字在这里就是离别的别,“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