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尴尬的课程     
虽说没有哪所学校公开宣布过,但凡在学校念过书的人都知道学生所学课程有着“主科”与“副科”之分。其分水岭便是统考这座大山。考者则“主”,不考则“副”,至于课程内容是否有关国计民生,是否有益于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都可以不作计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技重要吧?但在小学里它却是副科,因为“小升初”不考它;“忘记过去就  相似文献   

2.
王朝土 《教学月刊》2009,(12):43-44
学校组织“科技创新”活动,旨在为学生构建科技创新平臼,选拔和培养优秀的“科技创新”学生参加“全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此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通删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一门立足于实践、高度综合、  相似文献   

3.
毋庸讳言,品德课不是学校课程中的“宠儿”。其一,它不是主科,不能享受语文、数学科被师生们垂青的待遇:其二,它不是艺术科,限于各种条件,很少有专职教师将“品德”进行到底。于是,久而久之,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视品德课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加上语文数学这些“主科”在小学教学中占有绝对的地位,兼科教师们对品德课也就“想说爱你不容易”了。  相似文献   

4.
傅玉斌 《教育探索》2000,(12):51-52
科技活动课是活动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课程之一。它担负着“丰富学生感性学习经验,提高观察、分析、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精神和创造能力”[1]的重要任务。构建科技活动课的育人网络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保证。  一、构建科技活动课的师资网络  要上好科技活动课,要提高学生整体的科技素质,就必须建设一支具有科技素质的教师队伍。由于科技活动课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广泛性,学生在科技活动课中要大量地获取科技信息,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参加科技实践,学习科学方法,培…  相似文献   

5.
据《家庭百科报》报道:新加坡注重提高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该国教育部将原有的“课外活动”改为“课程辅助活动”,并规定了相应的奖励分标准。新颁布的“课程辅助活动”是学生全面教育的一部分。学生参加了校外组织活动所得的奖励分,都可计算在课程活动成绩里面,但学生必须先参加学校的主要课程辅助活  相似文献   

6.
方琼汕 《天津教育》2022,(23):120-122
<正>笔者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已有八年,一路走来,受益匪浅,感慨颇多。八年来,笔者尝试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改革理念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和学生一起从身边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探索欲望被激发了,整理资料、观察、交流、分步合作等能力也得到培养,学生的素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展活动没有现成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素质是人的素质的一部分。我校于1987年6月建成全国农村小学第一座儿童科学宫,内设计算机、航模、无线电、生物等22个活动室,为开展科技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国家教委、国家科委把我校列为“八五”重点课题“乡镇小学科技活动”实验与研究的挂牌实验学校。根据国家教委、科委“八五”规划的要求及我校开展科技活动的传统优势,我们着力于“小学科技活动课程体系”的建设,努力探索提高学生科技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经多年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一、科技活动课程的建设把科技活动列入课程,是调整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8.
m ay:目前,从理论上讲,科学学科在小学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领导、教师的共识似乎并没有在教学实际中得到充分地体现!就我们学校而言,我的感受是:三年级起开设了英语课,对科学课的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成为严重影响我校科学课发展的最直接原因。学生课外探究活动的时间基本让位于英语。因为,三科合格率是学校的最高利益。漫步云天:几十年来,学校的课程“自然”演变为有了主科和副科之分,在小学阶段,除语文、数学两门课程是主科外,什么音乐、美术、体育、自然等学科就是副科,即人们平时所说的豆芽学科。虽然新课…  相似文献   

9.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不仅是侧重理论、侧重书本,而且是侧重少数几门“主科”。仅以目前小学的课程为例,除了“大三门”语、数、外和“小三门”音、体、美以外,还有劳动课、科技课、社会课、自然课等等课程,这些被称为“副科”的课程无论从哪一门来看都设计得很完美,不仅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而且还包含有大量动手的作业,但  相似文献   

10.
磨合期 ,从教育学角度讲 ,就是学生刚进入新学校的初期。此时 ,新环境、新事物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最大。当前职高英语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所以 ,注重磨合期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以“理”激趣“理”即“道理”。教师要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英语不是主科 ,学不学无所谓”这种错误认识 ,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首先 ,让学生知道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获取各方面信息的重要工…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成了我们最终的目标。下面,笔者就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2.
《云南教育》2004,(2):45-45
新加坡注重提高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该国教育部将原有的“课外活动”设为“课程辅助活动”是学生全面教育的一部分。学生参加校外组织活动的奖励分,都可计算在课程活动成绩里面,但学生必须先参加学校的主要课程辅助活动,才能为校外活动争取奖励分。如果他们在参与了校外活动以后,却不愿意参与校内同样活动的话,也不能获得奖励分。  相似文献   

13.
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集知识性、教育性、思想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该课程虽然不像数、语、外的主科课程开设课时多,但是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本文就基于笔者自身经验,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为载体,对构建小学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的这一论题进行一番个人观点的说明和阐释。  相似文献   

14.
乔中云 《江苏教育》2022,(34):66-67
江苏省清江中学倡导“以文化人、立己为人”的办学方略,深度探索“益清”融学活动课程建设。学校以亮化德育类活动课程,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以优化文学类活动课程,厚植学生人文底蕴;以美化艺术类活动课程,提高学生审美素养;以强化科技类活动课程,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由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队伍建设”总课题组举办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中,笔者编写的《对联欣赏与创作》、《学练折叠剪纸》、《探索折纸》及《探谜》(探索灯谜)四个案例分获三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其中前两个案例被编入“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材料”七年级(上)学生学习材料和教师用书。以下就如何设计与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谈些浅见。 一、更新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理念目前尚未被普遍认识,作为该课程的专职教师,理当首先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及教本教材)的设计者、执行者和评价者。因此,首先应让“新理念”在心中扎根,才能期望它开花结果。2002年冬,笔者有幸参加首届“福建省中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  相似文献   

16.
四、合作交流=小组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现在,我们在数学课堂上看到的几乎都是小组学习形式,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尤其是在公开课、观摩课的教学中。笔者清楚地记得,1993年参加全国首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课时,26节课学生全都是坐成“秧田”式的;而2001年笔者观摩全国第五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时,发现32节课中有23节课是采用小组学习形式;最近笔者参加了某市小学数学观摩活动,1…  相似文献   

17.
酶工程是我国高等院校生物工程及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几年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笔者在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的设计与衔接上,通过指导课程科技活动的开展以及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完善,实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提升,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有可能因此实现“因材施教”,促进部分优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相似文献   

18.
信息     
培养科学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启东县大江中学是一所拥有二十一个教学班,一千一百多名学生的六年制完中。该校十分重视抓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课外科技活动。有计划、有组织的科技活动,不仅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兴趣。如今全校有88.9%的学生分别参加了学科小组和课外科技小组。许多学生在活动中经常考虑“我怎样为人民排忧解难”。如该校黄海虹、陈海东两位同学看到老年  相似文献   

19.
在基础教育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的重要教改举措。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在师范院校创办“科技教育”专业是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合格师资的重要途径 ,并对“科技教育专业”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大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l世纪各国间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了提高国家竞争优势,我国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高等学校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高等学校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肩负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技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如何培养高素质和高质量的跨世纪人才,是需要认真研究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大学生参加科技活动提高培养人才质量问题谈几点认识:一、发挥科学的理性功能,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二、大学生参加科技活动赋予高等教育新的内容;三、走学生参加科技活动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深化知识,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及理代思维方式;四、科技活动能满足大学生高层次心理要求,增强他们敢于攻坚、勇于突破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