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日两国朝鲜族(人)教育比较初探王锡宏近几年来,中日两国朝鲜族(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日本学者、在日朝鲜人前来考察、研究中国朝鲜族教育。在日朝鲜人教育,也越来越引起中国朝鲜族和民族教育研究者的兴趣。本文以相互交流和借鉴为目的,试对中...  相似文献   

2.
19世纪80年代中叶到甲午战争爆发前的10年,正是中日两国争夺朝鲜控制权的10年。发生在这一时期的中日争夺朝鲜电信权个案,则是中日在朝鲜展开的一场代理战争,也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阅读》2007,(1):28-29
[日本((每日新闻》12月17日报道]鉴于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将于18日复会,朝鲜与韩国代表团已于16日抵达北京,不过两国代表团都表示“会谈不容乐观”。一场神经战已经开始。17日,美朝、中朝、韩朝将举行双边磋商,开始实质性谈判。如果朝鲜坚持奉行作为有核国家的立场,此番会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破裂。[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朝鲜王朝的宗系辨诬是中朝两国国交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对两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朝鲜对明朝时期官修的《大明会典》的宗系辨诬,更是两国外交关系中的重要一环,这主要缘于《大明会典》对朝鲜王朝先祖世系的误记。朝鲜为此展开了艰难的交涉,经过朝鲜中宗、明宗、宣祖三朝君主的努力,最终于《大明会典》第三次修订时达到了对《大明会典》宗系误记改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2007年5月17日上午10时40分,朝鲜半岛西、东二大铁路动脉“京义线”和“东海线”在中断了半个多世纪后,今天来自韩国和朝鲜的列车分别从韩国汶山站和朝鲜金刚山站出发,首次进行了跨越韩朝军事分界线的区间列车试运行,从此朝韩两国翻开了和平统一的历史新篇章。[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宗藩制度是一种维系周边族国关系的古老制度。中韩宗藩关系源远流长,在中国与周边族国交往史中最具典型性与代表性。中日甲午战前,中国与李氏朝鲜之间沿袭已久的宗藩关系面临新的挑战,出现严重危机,以致随着甲午战争的结束而全面解体。本文研究解体期的中朝宗藩关系的特点以及中日朝三方对朝鲜藩属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7.
1882年于朝鲜爆发的"壬午兵变",是当时东亚世界中各种矛盾积聚的产物。事变后,作为朝鲜宗主国的清政府果断出兵,使得之前已在朝鲜经营多年的日本势力遭受了重创,半岛局势由日本"一家独大"迅速转变为中日两国的直接军事对峙。日本政府意识到,需要推行更为积极的扩军备战政策,这对于后来日本近代"大陆政策"的形成及军国主义之发展壮大,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成为世界两大强国,面对如何划分势力范围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朝鲜半岛成为美苏对峙的前沿阵地。美国这一时期先后经历了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总统的两届政府,对朝鲜政策的变化,是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既有美国内部的原因,也有苏联、中国、朝鲜等外部因素,本试简要论述这一时期美国对朝鲜政策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1.朝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4年10月,朝美两国签署了关于朝核问题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朝鲜同意冻结原有的核计划,美国负责在大约10年时间内为朝鲜建造轻水反应堆;在轻水反应堆建成前,美国将同其他国家一起向朝鲜提供重  相似文献   

10.
朝鲜核危机已经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国际政治学理论中的现实主义学派主要从权力和安全的角度来解读朝鲜核危机,认为美朝两国在国际关系实践中都是从追求国家利益和国家的安全角度出发。在处理朝鲜核危机的过程中两国的矛盾会进一步的激化,不排除双方会采用武力的形式来解决争端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战争开始前,他为保家卫国亲自组建东北边防军,参与作出武装援朝的决策。战争开始后,他参与制定志愿军的作战方针和重大战役的指挥,对志愿军的后勤保障问题倾注了大量心血,堪称“总后勤部长”。他是指导朝鲜停战谈判的主要决策人。  相似文献   

12.
1968年1月朝鲜俘获了美国间谍船“普韦布洛号”。美国却接受了朝鲜的建议,同意通过双边秘密谈判解决“普韦布洛号危机”。韩国政府非常愤怒,威胁要单独进攻朝鲜并撤出驻越韩军。无奈之下,美国决策者决定加强韩军的反渗透能力、增加对韩军援、完善美韩安全协商机制。最终,约翰逊政府渐渐地改变了以往主要强调韩国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政策,再次优先关注韩国防务。  相似文献   

13.
中美关系实现和解是双方走出外交困境的需要,同时也为朝鲜问题以和平方式得到解决提供了一个机会。中国政府在与美方进行外交谈判的过程中,注意关照朝鲜的利益和要求,并承诺帮助朝鲜实现其和平统一的愿望。经过中国的外交协商及各方努力,很快解决了撤销联合国韩国统一复兴委员会的问题。在解决朝鲜问题中,中方采取了现实主义的态度,而朝方则显得急于求成。主要是因为朝韩关系转向紧张状态,美国撤军问题迟迟无法得到解决,不过,借助中美关系缓和的东风,朝鲜的国际地位和安全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在此期间,中朝关系始终保持友好并有所发展,总体来讲,中国还是尽力帮助了朝鲜,尽管平壤对此并不满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两个最重要的大国,具有两千多年友好往来的悠久历史。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中日两国的经贸合作取得了空前的进展。但由于历史问题等消极因素的影响,中日关系时常出现波折。历史问题是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但中日关系的发展也有诸多有利因素:经济上的相互合作、文化上的频繁交流、安全上的相互借鉴,已成为双方共同的战略利益。中日两国应从大局出发,积极消除消极因素的影响,充分利用各种积极因素,推动中日关系在新世纪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袁世凯在朝鲜与日本激烈冲突,日本一再强烈要求惩办他。袁世凯在直隶总督任内,大量聘用日本顾问,使直隶新政在全国各省中名列前茅。在"卄一条"交涉前后,袁再次与日本激烈冲突,日本朝野一致认定袁世凯是日本在华占有优势的障碍,大力支持中国各种色彩的势力反袁,终于将袁世凯推翻。  相似文献   

16.
1997年12月建立的朝鲜半岛问题四方会谈机制,前后共进行了六轮会谈。参加会谈的朝、韩、中、美四国围绕着驻韩美军、朝鲜半岛南北关系以及朝美关系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尽管在朝鲜半岛和平解决问题上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但目前仍不失为“缓和半岛紧张局势并实现永久性和平的最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日语口译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70年代起,日语语言文化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而在实际的日语口译教学中,学生的译文常常因为中日囊化的差异出现失误。因此,在日语口译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式导入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如:误句列举法、综合导入法、实践融合法等,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与口译技能。  相似文献   

18.
松村谦三是中日复交前积极主张发展对华关系、为两国关系正常化身体力行而建功甚巨的日本保守政治家,然构成其对外行为的精神基础的则为中国对于日本国家利益的增进具有重大意义这一认识,也正是这个基于现实政治需要的对外观,从根本上制约了松村对华政策构想的性质和射程。  相似文献   

19.
高达之助是战后日本对华交流事业的开拓者之一。高在两国关系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坚持主张展开对华交流活动,尤其是为形成中日两国备忘录贸易这一重要经济交流通道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高执著于发展对华关系的信念,既源于非凡的战略视野及对中国的国情及国民性的了解和理解,也得助于其笃信中国在市场和安全方面,对于维护日本国家利益具有不可替代价值的对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