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岁读书     
刘敬 《教育文汇》2014,(2):41-41
又是严冬。2013年的日历翻到了最末一张。回头一想,我这个书虫在这一年还真的“咬”了不少书。  相似文献   

2.
读书苦乐     
杨绛 《教师博览》2006,(6):49-49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工夫。为应付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者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相似文献   

3.
闲来好读书     
方华 《老年教育》2011,(3):45-45
天一冷,便缩手缩脚,闲来无事也不愿出门。隅居室内,却正是读书的好时光。 将房间整理清洁,关上门窗,冬日的枯燥和尘世的喧嚣也好似被隔在了屋外。泡一杯酽茶在案头,袅袅氤氲中,取出那些一直寂寞地躺在书柜里的典册,捧到手上,立感无比的亲近与温暖。  相似文献   

4.
读书的女子     
读书的女子,通常被冠以兰心蕙质之誉。读书的确是女性的深度美容。书让女子通达、宽容、博学、独立、多思和智慧。  相似文献   

5.
论书与读书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浅深耳。  相似文献   

6.
论读书     
众所周知,冰心因喜欢阅读,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可是,大家也知道,读的书再多,十有八九是成不了“冰心”,而是当了教师、建筑设计师、电脑软件设计师、园艺师等。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呢?这是因为,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会让我们在故事中体味到不同人物的不同经历,能闻到与平常生活不一样的气息,会让我们的谈吐很睿智,举止有修养。此外,书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可以让我们快活地笑,或者严肃地思考…… 所以,我们不仅要好读书,还要读好书。《流泪的阅读》《读书》和《论读书》这三篇文章,都是难得的美文,内容都与“读书的感悟”有关,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吴奇 《师道》2014,(4):50-51
站在2014岁首,在冬日暖阳中回首2013,时光虽远去,但记忆是美好而丰满的。  相似文献   

8.
读书     
若是学者才准念书,我就什么也不要说了。大概书不是专为学者预备的,那么,我可要多嘴了。  相似文献   

9.
雨天读书     
我一直很喜欢在雨天的时候读书, 无论白天或是夜晚,都是一种让心境变得无比美妙的享受。古人有"读书三余" 论,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这"三余"都是用来读书的好时光。我喜欢下雨,因为在我的故乡和我长大后工作、生活的这座因为缺水而处处尴尬的城市。雨水,总是那么让人渴盼和感到滋润与亲切。我也喜欢读书,自我上学识字以后,读书不仅是完成课业的需要,而且也已成为生活中一种割舍不掉的习惯,一种优质的休闲,填充了我有时会清冷孤寂有时会百无聊赖的业余时光。这样,在雨天里读书,对于我似乎就成为一种身心享受的至境。记得曾经看过一部美国电影,其中有这样-个镜头: 女主人公靠在窗前的沙发上静静地读着一本古老的大书,高大而又明亮的窗外, 亮晶晶的雨滴正洒落在枝叶葱茏的绿树  相似文献   

10.
读书之乐     
孙颖 《山东教育》2005,(25):63-63
作为一名女性,经历了结婚生育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品味到了生命的几多愉悦与艰辛,甜蜜与焦灼,生活又归于平静,我又捧起了昔日的密友——书。进入书的世界,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那种不能言喻的感动,那种豁然开朗的敞亮……往往不期而至,读书就像品尝甘甜的酒浆,让人陶陶然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11.
闲时读书     
王涛 《青年教师》2006,(6):50-51
不记得是从哪本书上看到的,一个教授在毕业典礼上说,希望学生此去每年能读一部书,学生大笑,以为这是很容易的事,然而事隔30年后的一次校庆上,那位教授问学生,有谁看了30部书,结果一个也没有。  相似文献   

12.
读书之乐     
我读书向无计划,到书店里逛,要买什么书,亦是无主题,只碰到与当时心情合拍的,就买下。若心情还在,又有闲暇,就一卷在手,叼根烟.跷个二郎腿,把手指头一行行移着看下去。若心情不在,或者买来的书竟束之高阁亦未可料。有些书买来四五年,翻都未去翻的情形也不是没有的。总之,我是个由兴趣的鞭子抽着向前走的人,在读书这件事情上尤是如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凝眸读书     
有两句诗总是那样动人心魄:“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读书,可以说是一个历久而弥新永恒的动人心弦的主题。民间有云:“积财千万,莫过读书。”读书是中国传统家庭所恪守不移的信条。他们敬惜字纸,勤耕苦读,追求的是一种“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在他们心目中,太平盛世,耕读传家,是人生在世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读书趣谈     
读书,是种大雅。提起读书,我还总会想起两件艺术珍品。一是“文革”前看过的一出小舞剧:月牙弯弯,竹影婆娑,一年轻书生正秉烛夜读,就这么读着读着、他身后的梅花屏风上也便飘然走出一位妙龄少女,于是,书生少女相依相伴,在灯前月下翩然起舞,其情如诗如画,可也正在此时,随着远处传来的一阵钟声,少女霎然消失,书生怅然,就赶紧秉烛在屏风上细找,可是,屏风上只有梅花如星星般闪烁,哪里还有少女的芳踪?二是纪晓岚的一则书房联:“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由妙用红豆的此联联想开去,也的确能使人坚信“书生夜读,红袖添香”是一种极美妙的…  相似文献   

15.
好读书     
好读书就得受穷。心用在书上,便不投机将广东的服装贩到本市来赚个大价,也不取巧在市东买下肉鸡针注了盐水卖到市西;车架后不会带单位几根铁条几块木板回来做沙发,饭盒里也不捎工地上的水泥来家修个浴池。钱就是那几张没奖金的工资,还得抠着买涨了价的新书,那就只好穿不悦人目的衣衫,吸让别人发呛的劣烟,吃大路菜,骑没铃的车。  相似文献   

16.
不如读书     
李白有诗言:“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依我的浅陋揣度,当时的他一定是把敬亭山当作了一本静默亘永的书在读,方才有了这般的胸臆沛发。“书”与人无言,却凝眸神会,不离不弃,给羁旅孤寂的青莲居士以莫大的人生慰藉和精神烛照,此无言实乃大言。至于书之世俗妙用,则莫过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种种传奇,  相似文献   

17.
谢仲意 《湖南教育》2005,(15):46-46
读什么书呢?告别白天的喧嚣,我在深夜充满温馨诗意的氛围中,捧起一本新来的《湖南教育》,含英咀华,沉浸浓郁。顿时,犹如走近一株徐徐绽放的深谷幽兰,清香弥漫,沁人心脾。此刻,窗外明月如玉,清风似水。还记得,第一次零距离接触《湖南教育》,也是在一个风清月白的夜晚。那时,刚参加工作的我,抱着教学上的疑难与困惑,踏着崎岖山道,敲开了一位特级教师的门。面对我的请教,这位老人将自己珍藏的几十本《湖南教育》悉数送给了我:“小伙子,‘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吧,她将告诉你全部答案。”那晚,我在明月下翻阅、品读、咀嚼了一夜,凝聚心头的结一个…  相似文献   

18.
读书感悟     
留给子孙金钱,莫如留给子孙书籍;书籍,多给人以智慧;金钱,往往带给儿孙怠惰与祸患。  相似文献   

19.
漫谈读书     
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素。书是希罕而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简,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断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  相似文献   

20.
读书苦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绛 《中文自修》2004,(1):51-52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