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旅游法》的正式实施推动了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变革创新。文章对《旅游法》中关于旅游景区治理方面的相关条例进行整理,从旅游资源管理、景区环境管理、接待服务设施管理、游客引导管理、景区收入管理和景区安全管理等6个方面,分析了《旅游法》对旅游景区治理的影响,并对其实施背景下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变革进行了探讨,构建出适应《旅游法》治理要求的旅游景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实训是加深学生对景区直观认识、景区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旅游景区管理实训课程需结合高职师生特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文章从建立景区管理实训课程目标体系出发,构建了景区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景区实训中各教学内容实施的步骤,列举了景区管理实训课程教学的方法,探讨了景区管理实训课程教学的环节,最后讨论了为保证教学效果应具备的教学条件.  相似文献   

3.
大众旅游时代,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凸显旅游景区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反映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中,开设好景区管理类课程尤为必要.本文紧密结合赤峰学院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教学实践,明确以《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为本课程建设体系核心,从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视角,对《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做出了解读.  相似文献   

4.
《旅游规划通则》颁布、实施9年来,在指导旅游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其局限性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旅游规划的内容应采用“基+x”的规划内容体系;旅游规划编制的过程可以采取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等方式;同时,旅游景区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努力通过“反规划”和“五协”等方式实现旅游开发规划中的“五赢”。  相似文献   

5.
针对《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教学软件的开发,探索了学校、软件企业和旅游景区之间深度合作的途径,提出:以学校为主体,景区为背景,软件企业为技术支撑的教学软件开发新模式。通过软件的开发,三方共同参与学校教学体系及景区员工培训机制的创新,力求达到三方共赢的局面,并对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研究背景,结合课程教学实践必须形成多元化教学模式,即课程教材选用多样化、讨论形式多样化、实践教学多元化、评价主体多样化,以促进完善《旅游景区管理》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高职旅游专业的基础课,《旅游心理学》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去解决旅游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旅游心理学》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单调的现象.只有构建符合旅游职业岗位需要的教学项目,立足能力培养,创新教学方法,健全考评机制,才能实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8.
青海湖景区是青海最具影响力的景区,把它建设成为低碳旅游景区,对青海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低碳理念,分析了青海湖低碳景区建设的优势和挑战,进而提出科学规划和建设景区,提倡低碳环保;加强对游客的宣传和低碳理念培训,倡导低碳旅行观念;景区配置低碳旅游设施;推进景区旅游智能化发展;培养低碳旅游专业人才等五个方面的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9.
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文章以宁夏沙漠景区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旅游活动对沙漠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旅游对景区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结果显示:旅游活动对沙漠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沙丘景观美誉度、沙漠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交通环境、景区绿化水平、污水处理水平、垃圾处理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接待能力和社会引导示范这10个环境因子影响较大;对沙漠旅游资源特色、景区噪音水平、大气质量和社会治安状况的影响较小.这为下一步减轻景区环境压力、缓和生态系统矛盾、改善沙漠地区环境质量、创新景区管理制度和实现宁夏沙漠景区可持续发展都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本文在立足《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定位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特点,通过对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GIS技术相结合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总结,从课程理论教学和课程实践教学两方面,构建GIS技术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实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使得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师树立课程传播意识。课程传播意识是课程意识的重要组成,其核心是课程的传播本质观。教师的课程传播意识内在地包含主体意识、内容意识、过程意识、媒介意识及效果意识等。教师课程传播意识的培养与生成要求教师秉持宽泛的课程意识,树立课程的传播本质观,提高自身的传播素养与技能以及养成反思性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师树立课程传播意识。课程传播意识是课程意识的重要组成,其核心是课程的传播本质观。教师的课程传播意识内在地包含主体意识、内容意识、过程意识、媒介意识及效果意识等。教师课程传播意识的培养与生成要求教师秉持宽泛的课程意识,树立课程的传播本质观,提高自身的传播素养与技能以及养成反思性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许明  陈晓萍 《高教论坛》2011,(4):98-101,113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构建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和职业能力。这门课程将把教学与社会实际情境相结合。通过自我认知、职业世界探索等学习领域的实际项目训练,为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通过教学活动唤醒大学生的职业意识,促使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伴随教育学说的引入,西方课程理论在中国得到引进与传播。当时传播最广泛者当属美国课程理论,主要分为杜威代表的哲学派与博比特、查特斯代表的科学派。民国时期传播的美国课程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本质理论、课程编制理论、课程实施理论三方面。其课程理论促进了课程论学科的发轫、推动了课程理论的演变、助推了课程实践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在国家层面制订了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从“学”的角度对课程作出了基本规范,代替原来从“教”的方面做出规定的课程教学大纲。职业院校应该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统筹兼顾、能力与素质本位、目标与成果导向、遵循规律等原则,制订课程教学标准,明确课程性质与任务、核心素养与课程学习目标、课程模式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考核评价、课程实施设计等。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标准应遵循OBE理念,纳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做到“高内聚、低耦合”,强调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学习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6.
新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对高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行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及课程设置都已严重落后于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对已有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进行整合与改造,进行合理的重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英国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积极推动各大学在U-S模式下开发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英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开发注重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不断适应合格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并制订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统一的"平衡性"课程计划。英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开发给予我们很好的启示:一是大学应与中小学校紧密合作;二是应适应中小学教师补给的实际需求;三是应体现职前教师知识与能力的新要求;四是应体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平衡性"。  相似文献   

18.
管旭  崔风波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9):31-32,100
为了更好地培养船舶电气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针对高职船舶电工工艺课程教学现存的弊端,提出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建议:理论课程内容要与生产实际相挂钩;实践教学要注重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上,可引入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实践表明,通过改革,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岗位要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成教生物技术现状的分析,确定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改革指导思想的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基本定位和教学内容的优化目标.经过研究与实践制定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具体优化方案,内容包括: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能力结构的培养、新课程体系的确立及教学计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关于课程论研究对象的主流观点,主要有现象说、规律说、问题说等。这些观点,深化了人们的认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古德莱德的观点为基础,课程论研究对象可概括为一种课程产物与过程。课程产物是指课程目标、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学业评价等要素的实质性内涵;课程过程是指课程管理、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环节。课程论的研究与学科体系的建构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