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艺术是活着的,可它是怎样活着的?朗格的生命形式似乎是在回答这个问题,艺术品的美学特征是强调审美创造物的生命特性。这个命题从古希腊就已经开始萌芽了,经过历史的过渡,便形成了生命形式这一理论,此命题具有一种普遍的美学价值,无论是在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中,还是在比较美学的范围内,它的价值都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王妍 《文教资料》2014,(30):30-31
苏珊·朗格的艺术理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引起一个广泛的研究热潮,就其“艺术是情感的符号形式创造”指出了艺术符号、人类情感、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诸概念之间的密切联系,经历了岁月的淘洗后,朗格的艺术理论并未失去它的光彩,反而更加彰显出“再阐释”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美国现代诗坛极具艺术才华的女诗人,其写于1959年的《雪莉角》围绕外祖母位于海边的家而展开。由于普拉斯外祖母的家就在雪莉角且普拉斯和外祖母间有着深厚感情,学者一般认为这是首悼念外祖母的挽歌。突破普拉斯的个人叙事,采用苏珊·朗格的美学理论来分析,这首诗实际上是普拉斯创造的一个生活幻象,诗歌中的每个元素都只具符号性,不具真实性。这个幻象同时具有生命体征,它包含着人类的普遍情感,具有超越自白派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晚期英国村庄多具有共同体的性质,村民们在村庄经济事务、法律生活中都能"自我调控"管理,社区的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也具有很强的民意色彩。村庄共同体的"自治"性制约了庄园领主的权威。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米尔顿.D.克斯(Milton D.Cox)是迈阿密大学教学促进中心(center for the Enhancement of Learning and Teaclling,CELT,它是美国四大模范教学促进中心之一.)的主任和学术期刊<高校卓越教学>和<学习共同体期刊>的主编.他创建并负责主持一年一度的国际性高校教学盛会--百合论坛(Lilly Conference).  相似文献   

6.
赵岚  赵子尊 《海外英语》2022,(13):197-198
“女性书写”是法国女性主义代表人物西苏提出的文本书写概念,意指将女性写进文本的文本特征。然而,女性书写并不等同于单纯的女性指向书写,过于重视男性指向描写的“理想女性”角色或是刻意回避男性指向描写的“超级女性”角色实际都没有脱离二元的男性话语框架,也无法建立真正的女性话语体系。文章区别于传统的文本细读方式,使用Python语言对安·泰勒23部小说近250万字的文本语料展开数据驱动范式之下的数字人文研究,认为其小说作品平衡了男性指向和女性指向描写,祛除同质性和压制性,打破二元对立,构建了女性书写之下的两性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西欧中世纪早期的修道院 ,作为“黑暗时代”里的文明使者 ,僧侣们以其宗教献身精神和榜样的力量 ,引导蛮族日尔曼人皈依了基督教 ,从而使其步入文明世界的殿堂 ;修道院也是西欧野蛮世界里农业文明的拓荒者 ,它们的默默劳作 ,使凋敝的社会经济得以恢复 ;同时它们还是战乱世界中的避风港 ,欧洲历史与文化的延续者、救护者 ,西欧的文化圣地  相似文献   

8.
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与实践归纳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特征,并以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与京东集团合作成立的京东·湘商学院为例,从组织架构、投资边界划分、运营型项目孵化等三方面,阐述了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和成效。  相似文献   

9.
现代理性催生了无面孔的大众,消费逻辑又导致"陌生人"横行。此种不确定的状态,促使人们热切追逐共同体以缓解浓厚的认同情结和归属乡愁。但鲍曼认为,当前涌现的"隔离区"以及美学的共同体只是一种共同体的幻象,不可能为人类提供真正的庇护之所。因而,他主张对此进行二次纠偏,重建一种"真正的共同体"。通过厘清自由与确定性的悖谬关系,统合伦理与政治力量,进而诉诸"基本收入"的确定,以实现个体与共同体的双重自主。  相似文献   

10.
现代理性催生了无面孔的大众,消费逻辑又导致陌生人横行.此种不确定的状态,促使人们热切追逐共同体以缓解浓厚的认同情结和归属乡愁.但鲍曼认为,当前涌现的隔离区以及美学的共同体只是一种共同体的幻象,不可能为人类提供真正的庇护之所.因而,他主张对此进行二次纠偏,重建一种真正的共同体.通过厘清自由与确定性的悖谬关系,统合伦理与政治力量,进而诉诸基本收入的确定,以实现个体与共同体的双重自主.  相似文献   

11.
早在西方大学产生之初,大学及其学者社群就通过身份依附策略、刚性斗争策略、柔性独立策略以及合作共生策略,赢得了充分民事权、独立司法权、税役豁免权以及学术自由权。广泛的社会特权使新兴大学和学者社群实现了对知识操作和学术生活的垄断、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重视、切实构建了现代大学的学术自由传统,但也诱使大学和学者社群出现了贵族化倾向、滋生了学术腐败。因此必须理性审视大学和学者社群的社会特权。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神学对西方法治传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世纪的神学大一统压制了所有学科的发展,法学也不例外.但在这个黑暗的年代结束之后,法治的时代随之而来.法治不可能是凭空诞生的,事实上,它正是在中世纪神学的基础上自我异化而产生的.中世纪神学在间接和直接的两个层面上,对于西方法治传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西欧城市的复兴和城市自治运动的发生、发展是商业兴盛推动的结果.西欧城市在取得自治以后,又从各个方面不断地推动城市的商业活动,使得城市的经济和政治实力大为增强,往往成为一个地方的经济中心,并向四周扩展以扩大贸易规模.随着这些城市贸易的发展,西欧贸易区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西欧的商路是伴随着10、11世纪西欧商业的复兴而逐渐开辟的,到13、14世纪已经形成了以地中海贸易区和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以及著名的香槟集市为中心的商业道路交通网。中世纪西欧重要商路的复兴和开辟促进了当时西欧各国之间商业贸易的联系和当时西欧各国国内商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世纪西欧商业意识在民众中没有根基,王权弱小和领主之间的争斗使社会动荡不安,商路失修,商人遭劫,商业环境恶劣.造成商业衰落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穆斯林对西欧基督教世界封锁了地中海,西欧对外贸易联系被切断;其二是北欧人的入侵和长期的劫掠,使原本存在的地区性贸易遭受沉重打击,西欧内地的商业也萎缩了.  相似文献   

16.
中世纪的西欧社会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种宗教因素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使西欧社会呈现独特的发展特征。反映在法律特征上.一方面,教会发展出完备的教会法体系,使西欧社会呈现教俗二元法系共存。另一方面.法律制度本身同样可发现宗教渊源,宗教为法律提供执法的神圣基础。最后,宗教对法律的渗透,使法律具有信仰要素,法律功能得到完美实现。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西欧独特的宗教传统构成了西欧独特的法律传统。  相似文献   

17.
农奴制的村社基础——以中世纪英格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两种解释农奴制兴衰的思路,一种认为,尽管农奴制存在管理成本高昂的固有缺陷,但其具有的某些优势足以弥补这一缺陷;另一种则认为,农奴乃是自愿为奴,因此并不存在监督管理困难的问题。从中世纪英格兰的情况来看,领主通过强化村社组织和农民相互监督,确实降低了管理成本。其他地区亦有类似现象。这些事实表明,将村社视为农奴制的重要基础,的确是解释其兴衰原因的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修道院与中世纪前期的西欧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世纪前期的西欧文化普遍衰落,古典文化残存.基督教会垄断了文化和教育.修道院是传播基督教精神和研究学问的中心,那个时期绝大部分有教养的欧洲人为修道院学校所培养.修士们传抄和保存了古典拉丁文著作,推动了学术的发展,使各个文化领域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修士的活动对中世纪西欧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西欧中世纪骑士的武器装备及其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世纪骑士制度的确立,骑士的武器装备也随着作战方式的改进恧,选题以14世纪末,骑士的防护装备达到顶点,铁叶甲、头盔、武器以及马的铠甲、使骑士的作战显得非常苯重,机械、战马的奔 跑速度和耐力也大打折扣,铁叶甲的普及和发展尽管使骑士的生命安全得到进一步保证,但它也预示了以战争为职业的骑士集团的命运已步入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20.
欧洲中世纪并不只是“信仰的时代”,同时也是“理性的时代”。中世纪精神的理性方面集中体现在基督教神学在其神学论辩中对理性方法、自然事物和感觉经验的依赖与利用 ,以及由此确立起来的可认识的自然秩序观。中世纪基督教及其神学没有扼杀哲学反而促进了哲学发展 ,最终促成近代自然哲学和作为近代科学根基的科学理念 ,由此为中世纪开辟了通向近代的道路。神本论而非人本论在根本上更契合科学精神 ,科学与基督教有极大程度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