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喻既是一种认知现象,又是一种语言现象.隐喻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传统隐喻观和认知隐喻观从不同的视角来解释隐喻从传统隐喻观和认知隐喻观的视角分析英语习语隐喻现象、隐喻种类及其隐喻意义,为英语习语的理解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模因论是达尔文进化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化进化新理论,它给了语言学全新的研究视角。语言模因是模因论在语言领域的表达方式,它能够更好的解释一些语言现象,因为它本身所具有的复制性与传播性将为人类语言宝库带来更为丰富的内容。从语言模因现象展开进一步的认知及探索,主要探讨语言模因的概念、特性以及针对语言模因现象最终形成的相关观念,即注意观、记忆观、经验观和传播观,最后指出语言模因现象本身就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开展下去的巨大动力,人类应该克服成为模因机器的困惑,真正成为模因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类认识和体验世界的基础,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认知语境是语用因素结构化的结果,对隐喻的识解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在阐明隐喻的认知观的基础上,从语言、情境、文化、百科知识等方面探讨认知语境对隐喻识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语言模因现象的认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作为通过模仿进行复制和传播的信息,在人类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语言模因是模因的语言表达形式。语言模因现象可以在注意观、经验观、基本范畴理论和整合观中找到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隐喻现象存在许多的相似之处和差异的地方,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对比中英文化里存在的隐喻现象,也将根据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来探析隐喻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6.
延展认知作为具身认知的一个分支,将语言作为认知延展的介质,对于语言的观点与当前的语言学思想有很大的不同.通过分析延展认知关于认知与语言关系的论述,认为语言可以对认知在时间的内、外及瞬时层面,在空间的概念、存储和社会层面进行持续地延展,此种认知观摆脱了语言的唯心主义和工具主义,从而使语言研究进入内容和过程统一的温和认知语言观,以此对传统的语言现形成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个体获得知识不仅是个人建构的过程,也是内在的社会化过程,文化活动和语言活动等社会因素影响个体的学习。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有两种代表观点:皮亚杰的社会认知冲突理论和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社会建构主义从课堂教学、同伴间相互作用以及言语角度分析知识建构过程;在当代课程改革的实际应用方面,包括合作学习与交互式教学、情境性教学、跨学科学习、教育评估和教育改革。这种教学观在理论、实践和方法论上影响了未来的教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延展认知作为具身认知的一个分支,将语言作为认知延展的介质,对于语言的观点与当前的语言学思想有很大的不同.通过分析延展认知关于认知与语言关系的论述,认为语言可以对认知在时间的内、外及瞬时层面,在空间的概念、存储和社会层面进行持续地延展,此种认知观摆脱了语言的唯心主义和工具主义,从而使语言研究进入内容和过程统一的温和认知语言观,以此对传统的语言现形成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在综合考虑认知语言学语言观、理论假设及其“社会”转向的基础上提出系统建立体验认知教学模式的六大互动、融合实践方案:调用学习者原有知识并适时开展具身体验性课堂活动;运用百科知识探究语言理据进行有效词汇-短语教学;基于象征性假设和基础身体经验解释抽象语法现象;利用概念化和识解方式培养学生对意义建构过程和多样化表达的把握;基于具体使用实例和真实情景培养学习者语用能力;统筹语言、文化和认知三大因素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继而从外语课堂教学“实战”角度出发,以实际教学实例为媒介,初步建立一套“去高深化”、“去理想化”和实践性强的体验认知教学模式。希翼以此弥补以往教学过程中忽视语言教学认知基础的不足、填补国内CL指导下系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引言委婉语是不同文化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委婉语在交谈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策略。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观  相似文献   

11.
人性是对生命生物生存和社会生存状态的描述。人类的生存状况不仅受到社会现实,经济现实和政治现实的限制,而且受到文化现实,认知规律和认知能力的制约。杰生、安斯现象和西门庆现象是人性在特定现实中寻求解放的两种道路。基本欲望摧毁旧的道德。扭曲的人性破坏性地实现是特定社会政治和文化现实的产物,也受到旧的人性观和认知能力的影响。扭曲的人性状况不仅启示人们重建新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现实,而且探索新的人性观和新的人性完美之路.  相似文献   

12.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人类的认知现象。而人类认知的过程是思维,结果是文化。隐喻认知结构在语言文化发展中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以隐喻与语言、文化的关系为切入点,通过对妈祖石雕神像、妈祖服装、妈祖髻和妈祖蔗塔的隐喻象似分析,探讨文化、隐喻和隐喻象似性的关系,说明语言具有隐喻象似性。  相似文献   

13.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知现象,是实现语言社会功能化的一种方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从语言文化、英语词汇、英语阅读等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二语习得研究历经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认知和社会两大研究范式,它们在语言观、学习观、研究方法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两大范式从不同角度对二语习得进行研究,所得结果可以互为补充。本文结合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分析了从社会文化视角进行课堂语码转换研究的理据,并指出社会文化话语分析法和微变化方法契合了社会文化理论的特点,是对传统方法的拓展,从宏微观视角,结合动静态描写对课堂语码转换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将进一步完善二语习得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们对语言学习中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的研究兴趣加深,研究者们对认知法框架下的二语习得主流传统提出挑战,认为语言和习得不应仅被视为认知和个体现象,不应无视其社会性。本文讨论了社会语言学对二语习得、学习和使用的贡献,并从交际民族志学、语言社会化和语言相对论三方面探讨了语境和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隐喻现象存在许多的相似之处和差异的地方,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对比中英文化里存在的隐喻现象。另外,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一个桥梁,要成功的将中英文化里的隐喻现象成功的互译,作者将依据Sperber和Wilsion的关联理论为依据,分析隐喻的理解实际是在适当的语境下寻求最佳关联的一个过程;作者也将根据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来探析隐喻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7.
谎言作为一种与真理相悖的语言现象普遍存在。本文尝试利用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从语用学的角度诠释说谎现象。说谎策略和其他语言现象一样,是一个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说谎过程涉及认知、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选择说谎策略的目的是为了顺应言语交际的三个层面: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交际双方的心理世界。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语言变异现象的产生是客观环境与主观认知互相作用的结果,仅从语言社会学层面或语言认知学层面去解读语言变异现象的形成及传播原因都过于片面。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网络语言变异现象产生的社会因素和基于认知层面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并以2017年最新网络热词"佛系"为例,对其来源、变异过程及隐喻的社会意义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9.
探索认知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理论工具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语言学理论分支,谊理论通过意识与语言的表里关系,来透视语言发生与认知过程的契舍,从人的认知过程来探讨语言表征实现的语言学意义。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有经验观、突出观和注意观。本文在简迷其基本主张的基础上,探索其对外语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的理论工具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认知隐喻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现象、认知现象;人类赖以思考和行动的概念系统本质上是隐喻性的。同时,隐喻又是文化现象,深入探讨英汉隐喻文化认知的关系,有利于在翻译过程中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从而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