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牧 《电大理工》2013,(1):45-46,76
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参与国际分工与增强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和获取全球控制能力的关键。近年来,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日趋增强以及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我国政府和企业亦更加重视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问题。本文重点分析我国企业的经济活动状况,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的区位选择取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是现代世界经济中的一个突出现象,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由于强调企业的优势而对此缺乏解释力,文章把对外直接投资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从动态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并分析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加,随着加入WTO后更多海外市场放开了对中国企业的限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开始了对外直接投资。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在几十年的发展中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很多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还不适应跨国需要。将邓宁的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讨论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赊销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种贸易方式,国际保理业务在全球范围内也得到迅猛发展。通过对国际保理业务与信用证业务、福费廷业务、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比较分析,国际保理在收汇安全、风险保障程度、融资规模等多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出口企业在选择国际保理业务时,同样也需要对国际保理业务风险的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5.
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趋势,促进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既是提高民营企业素质和打造优秀品牌的必由之路,也是培植跨国经营主体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战略措施。湖南民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有效方法去寻找和确定影响其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外商直接投资、出口成为苏南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助力。但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改变,外商直接投资、出口、消费在GDP中的构成发生了变化。以苏南典型的县域经济体太仓为例,利用回归分析等三种方法对2003-2011年间外商直接投资、出口、消费对太仓经济的贡献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程度逐步增强,而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界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其次,通过建立企业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框架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路径选择模式,建立企业国际竞争力与对外直接投资两者之间的关系模型;然后,本文以海尔集团和海信集团为例提出中国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培育范式。  相似文献   

8.
实证分析1983-2004年期间内向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同期中国出口扩张之间的关系,可见FDI提升了内外资企业的出口,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外资对内资企业带来显著的"市场接近溢出效应",即外资存在促进内资企业的出口.其中来自港澳和日本的投资促进中国出口,而欧美的投资对中国出口影响并不显著.本文的结果进一步佐证了中国政府人民币汇率管理着眼于出口最大化政策的正确性,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崛起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意味着要不断增加自身的竞争力来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转变成尽快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的手段.2000年以后国家鼓励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而在2005年以后的汇率制度的改革使人民币更富有弹性,人民币升值将给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带来新一轮的高潮.本文用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理论分析汇率变动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带来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FDI)不同,服务业FDI不会刺激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资本,原材料等的出口,但会从总体上提高母公司的出口竞争力。随着服务业的可贸易性日渐提高,服务业跨国公司重构服务业国际生产,有时能利用国际企业内分工提高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基本方式有三种:贸易式进入、合同式进入和投资式进入。每种方式各有其独特的成本收益特性、不同的控制程度和风险程度,其对企业的经营实力、国际化经验等的要求各不相同。在国际化进程的不同阶段,企业采取不同的方式或组合进入国际市场。随着国际化经营的深化,企业倾向于选择能更好地控制国外市场运行的进入方式。由于经营习惯和国际化背景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企业国际化进程呈现多样性。针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实际,我们提出选择进入方式的四条原则:优势创新、市场协同、渐进性和战略性。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不断提升政策支持以及企业日益主动对外直接投资之时,学界仍对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观点各异.本文以我国国情为依据,在评价不同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未来应大规模地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并在投资主体结构、投资地区结构、投资行业结构以及投资方式结构等方面作适当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经济大环境层面,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势需要中国企业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在中国宏观经济层面,外汇储备、资本外逃、资源约束、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势需要中国对对外直接投资采取积极态度;在企业自身发展层面,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满足多种需要。  相似文献   

14.
自1979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本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行业、区位、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等方面的结构性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时主要有两种优势可以利用,一是比较优势,另一种是后发优势。目前,学术界大多重视比较优势的作用,而对后发优势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践价值缺乏深入探讨。后发优势理论应用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的分析,作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理论解说,可以弥补以比较优势为核心的西方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不足,指导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际保理和信用证业务是国际贸易中两种主要的结算方式。而国际保理作为服务于出口商的有效竞争工具,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国外迅猛发展的保理业务相比较,我国的保理业务起步较晚,发展也十分缓慢。因此,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理业务在客户中的认知度,不断提升我国银行国际保理业务的服务水准,加强国际保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保理从业人员队伍,建立、健全国际保理业务的法律规范及基本操作规程,加快保理业务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使我国的出口企业提高国际贸易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府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猛 ,形成了一些大型外贸、国有工业及金融型跨国公司。由于这些企业还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 ,存在着企业经营机制不顺 ,缺乏高效有序的宏观管理与协调机制 ,投资规模小、经营能力弱、效益低 ,企业的地区分布和行业结构不太合理 ,海外公司国家资产流失较为严重 ,高质量复合型涉外人才严重缺乏等问题。我国政府支持对外投资企业 ,应注重完善对外投资的法规体系、成立权威性管理机构、建立对外投资保险制度、拓宽融资渠道、培育跨国公司、加强跨国银行的发展、培育跨国经营人才、成立企业的跨国经营服务机构 8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OFDI促进我国制造业贸易出口的机制,并运用2004-2013年我国27个制造行业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整体上,OFDI对制造业贸易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从不同行业OFDI来看,效应差别较大:农业OFDI对我国贸易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采矿业OFDI对我国贸易出口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制造业OFDI对贸易出口的影响效应显著为负;其它各生产性服务业OFDI对我国制造业贸易出口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基于此提出了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优化对外直接投资结构以促进贸易出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连大学学报》2016,(1):83-89
日本中小企业海外投资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20世纪70年代起,在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带动下,日本中小企业的海外投资迅速发展。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和实力不足,在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遇到了融资难、风险过大、信息不完全和人才缺乏等问题,日本政府制定了正确的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了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开展。目前中国已成为出口大国,但对外直接投资占比较少。加快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中小企业在推进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遇到了与日本中小企业类似的问题日本的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制造业行业差异的视角,本文主要考察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出口对对外直接投资(OFDI)选择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实证研究结果证明:生产率水平越高的企业进行OFDI的概率越大,而且这个结论并不取决于行业的特性和类别的差异。进一步,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对中国企业开展OFDI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