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理论内涵、思想渊源和历史影响等方面,分析了智者大师的人性论思想,即:藏教的性恶论、通教的性善论、别教的性具善恶论、圆教的性无善恶论。从而对智者大师在哲学和哲学史上的双重贡献给与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转识成智"理论是唯识学成佛理论的核心,在思想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文章从转识成智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实践的途径来探讨这一理论,从而分析唯识学是如何说明人们的认知能够超越现有知识的局限及生命个体在现世当中可能明了生活真谛的.  相似文献   

3.
“转识成智”理论是唯识学成佛理论的核心,在思想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文章从转识成智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实践的途径来探讨这一理论,从而分析唯识学是如何说明人们的认知能够超越现有知识的局限及生命个体在现世当中可能明了生活真谛的。  相似文献   

4.
一般以为,智者的设教主要表现在“五时八教”的判教上。所谓“五时”,即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人教”则指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的“化法国教”和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的“化仪四教”。其实《摩诃止观》中的设教,并不专门体现为“五时八教”的判教思想,书中甚至也没有明确的“五时八教”的判教。《摩诃止观》的设教,主要是通过藏、通、别、圆四教的判析和贯穿于其中的止观施教的态度表现出来的。换句话说,智者的设教——即他的教育思想,正是他的判教(四教)和教行(止观施教)的统一。其中尤其是施教的内容,不仅体现了智者设教重行的特点,也反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别阐释唯识学和叔本华哲学的认识发生论,显现出两种认识发生论的异同。并借助海德格尔的存在学来阐释"根据律"这一对叔本华哲学具有奠基意义的逻辑定律,从而证明了唯识学认识发生论对叔本华哲学认识结构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天台宗自智创立以来,曾盛极一时。百来年后,天台宗学风不振,直到晚唐湛然的露面,才重振天台学风,史称天台宗的中兴。由于湛然把《起信论》思想引入天台宗,导致长达30年之久的天台宗山家派、山外派之争。知礼以山家派自居,以“救天台一家之正义”为己任,从“性具三千”的本体论立场出发,用“妄心观”的现心论批判了山外派的“真心观”的观心论;用“别理随缘”的判教思想批判了山外派的“别教不谈随缘”的判教思想。本文仅从以上三个方面论述知礼的佛教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牟宗三在西方哲学方面,其思想核心来自于康德哲学,同时还吸收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思想;在中国哲学方面,则是继承了陆王一系中的陆象山和刘蕺山的思想。牟宗三通过对康德哲学中关于"现象"和"物自身"的论述,引出道德意识、道德良知以及"智的直觉"等概念;利用"智的直觉"对儒、释、道三家进行判教,最后通过判教提出"两层存有论";并根据《大乘起信论》中"一心二门"的思想将"有执的存有论"和"无执的存有论"统一起来,最终完成自己哲学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唯识学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而现象学是20世纪40年代传入我国,两种理论在我国的相遇于20世纪90年代。在这20多年中,我国学者对这两种理论进行了广泛的比较研究,主要形成几种观点:共通说、分野说、互释说和融通说。唯识学与现象学的际遇,给人们打开一个新的视角来认识唯识学。唯识学虽然古老,但历久弥新,对当代哲学、心理学的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唯识学为玄奘继承印度瑜伽大乘正义而依真了幻之学,以其对诸心理活动的细致分析而构建的成系统、庞大的理论体系。消除学者对佛教的诸多误解与误读,需要从大乘唯识学理论方面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对唯识变现之心的心理阐释显其"正理"。依万法唯识与三界唯心之心理相说一心二门与无相无元之心理观,通过显示三能变相与诸法众缘生唯识现之心理相,成立大乘唯识之心理相,依据此见真了幻的途径,在住持正法并适应时代的意义上离偏失而归于中道,引导当代佛教能够趣入大乘的轨范。  相似文献   

10.
船山"转识成智"论源于佛家唯识学,但围绕着"性与天道"的认识问题,在坚持儒家正志为本的前提下,吸取佛家<成唯识论>的精华,"椎故而别致其新",坚持于"有我"而言"无我"的辩证综合,强调"守其志"、"充其量"的德性证悟,凸显其"上推天理,下推人事,反之己心,相天造命"的理性直觉精神和经世致用品格,体现了明清实学的时代特色,是唐宋以来儒释道三家对道德践履和人生智慧影响至巨的思想奇葩.  相似文献   

11.
元曲的口语化程度非常高,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的绝好语料。本文考释元曲中"得命无毛"、"填注"、"细车儿"、"冲渎"、"干盐"、"共话"、"自跌自推"、"杀取"、"生发"、"交别"、"料敌"等11个词语,可补《汉语大词典》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依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提出了探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在对"探究性学习"这种新的课程理念大量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以人教社高中生物必修2内容为素材,选择两个高一班级进行为期半年的"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实验,在对实验结果从多个角度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先介绍SOLO分类理论,然后探讨其用于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时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的用于教学设计,对SOLO分类理论五个层次进行整理,形成"知识获得"、"知识整合使用"、"知识升华"三个层次。在整理后的SOLO三层结构基础上,以高中历史具体的一课内容为例,进行三层教学设计和三步教学。"三层教学设计"以学习过程中思维发展特点为基础,对课本内容进行分类、分层重构;在教学设计基础上进行"三步教学",帮助学生习得基础知识,实现思维层级发展,最终达到全班每个学生进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has become an institutional requirement in many countries. It takes many forms that can integrate the teaching of environmental Socioscientific Issues (SSIs). In this context, we present the French notion of Socially Acute Questions (SAQs). We develop a theoretical frame to analyse educational configurations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of SAQs within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ility. This frame is built with a reference to a matrix integrating attributes of knowledge (universal, plural, engaged or contextualised), teachers’ epistemological postures (scientism, utilitarianism, skepticsm or relativism) and various didactic strategies (doctrinal, problematizing, critical or pragmatic). To illustrate this frame, three situations of teaching-learning are compared.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表达"教师"含义的词汇很多,如师氏、保氏、师、师儒、师傅、先生、夫子、老师、博士、教授、助教、教谕、西席、讲师、教习、教员等等。但现代汉语的通称"教师"一词,却成型确定较晚,经历了从"师氏"到"教师"的漫长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北宋中后期四川铁钱币值的变化,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即铁线成为交子的准备金及陕西地区铸造铁线的冲击。由于交子发行额度的变化以及陕西铁线的不断贬值,四川铁线的币值不断波动,宋政府采用暂停铸造铁线、禁止陕西铁钱进入四川流通以及稳定交子发行数额的措施,使四川钱钱的币值在北宋中后期仍然基本得到稳定。  相似文献   

17.
邪教作为近几十年来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很大的宗教迷惑性,因此有人很容易把它列在宗教的范围,看做是宗教的特殊形态。其实,只要从宗教的定义来分析,就会发现邪教绝非宗教,它是与真正宗教外形相近但内容迥异的社会“毒瘤”,必须予以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做学教合一"是民国时期由陶行知等人提出并得到广泛实践的一种职业教育理念,它强调职业教育要以"做"为核心,强调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中学。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员徐德春第一次将其系统化、理论化,并将之付诸具体的职业教育实践—徐氏职业学校—之中。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al aspects of lifelong learning and the notion of adult learning as a contextualized construct, a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This relationship is then analy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ents and their learning processes in the specific context of a Steiner or Waldorf School community, following a review of theories of adult learning grounded in Anthroposophy, the philosophy which underpins Steiner Education. Finally, the notion that parenting is a vocation and can provide a meaningful context and framework for lifelong learning is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this literature and based on a case study analysis of a Waldorf School in Australia.  相似文献   

20.
东北方言程度副词“老”的3个平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方言中的程度副词“老”属于次高级绝对程度副词,其意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极其、特别”,它的使用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都与普通话有许多不同之处,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