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年那个愣头愣脑练铁饼的小孩儿去测骨龄,教练看着他那“1.83米”的结果摇了摇头:“练田径不算高啊”……结果就被家长领了回去;灯红酒绿的那种日子他混过,  相似文献   

2.
只要不是在训练期间,什么时候去中国举重队见到占旭刚,都觉得他不是个练举重的——形象清秀,两肩“虎头”不突出,二头肌也一般般,说话有时挺腼腆,永远是带着光的眼睛对人一闪一闪在笑。“你怎么会是个练举重的呢”,笔者在占旭刚的房里曾经把他问得不好意思。“他不练举重就没人练举重了,按如今流行的名词说,我们占旭刚是个现代化的举重坯子……”,中国男子举重队副总教练杨汉雄道。“对!咱爷们儿别的没有。就是有实力”,占旭刚说出这种豪语的时候不  相似文献   

3.
俞京羽头发长长的,问他是不是学李小龙,他笑着摇头。 俞京羽在和平里一小上四年级。每个礼拜周一到周五的晚上和周六上午,他都要到东单体育馆练武术,从不落课。小京羽的学校在和平里,而训练在东单,每天放学他都要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坐上地铁,在路上就要花小一个钟头。每天训练两个半小时,回到家怎么着也得八点多了,他说:“如果学校留的作业多的话,就得晚点儿睡了。” 问小京羽为什么练武术,“练武术好呗”,他说:一开始吧,我爸让我练爬杆,说如果我爬到顶,就奖给我一块巧克力派。然后我爸又让我练胳臂、压腿,后来就来这儿练…  相似文献   

4.
两年前,与范红斌的一段对话令我至今难忘.当时,我请这位到国家队仅几个月就夺得广岛亚运会吊环冠军的河北小伙谈谈初到国家队的体会,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当我知道我将跟随黄(玉斌)导练时,激动得浑身直哆嗦.”“为什么?因为他严厉吗?”“不,因为他教的运动员几乎都拿了世界冠军,能跟他练,说明我也有拿冠军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精讲”与“巧练”是相辅相成的,二者是一个统一体,相互补充,不可分割的整体.“精讲”为“巧练’’提供必要的条件,“巧练”能巩固动作技能要领.没有“巧练”,“精讲”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离开了“精讲”,“巧练”也无从练起,“精讲”必须以“巧练”作保证才有实际意义,“巧练”也必须以“精讲”为基础才能练之有效。  相似文献   

6.
曹榕城 《体育教学》2008,(11):60-60
“老师,老师,我会了,你看看。”又是“吃小灶”的大个子,看他那高兴劲,他终于学会了高难动作跳绳的“双飞”跳法。 第一节课时,我见“小姚明”的他,总认为也是个跳绳“困难专业户”,没想到绳摇得飞快,特别是手腕的力度很足,试着让他更上一层楼学“双飞”跳,给他讲了简单的动作要领后(其实我也不会,只是徒手传授些方法),让他自个练,没想到“惹祸上身”了。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2002,(5):13-13
“你觉得第一场比赛打得怎么样?” 电话里的杨晓靖声音有些慵懒:“打得不怎么样。” “怎么不怎么样?”我刨根问底,因为我知道他是个不爱说话的人,你不问,他绝不说。 “很多东西在家练了都没有发挥出来。” “为什么没有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8.
笑纳英才     
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几位金牌得主的某些经历引起了我的兴趣。王旭,先练柔道,后练摔跤,其间两度不辞而别集训队:唐功红,由练投掷改练举重,也因苦和累而擅自跑回家:马琳,练了几天乒乓球就不干了,杨沈利教练“三顾茅庐”,让他回到了台边;  相似文献   

9.
陈少恩身条儿不胖也不瘦,个子不高也不矮,属于那种扎进人堆儿里就找不着的主儿。你可别小看了这个看似普通的女孩儿,光是听听她的外号就能让你刮目相看:大侠。 “陈大侠”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练武术,她说:“我父亲就好这个,当时正好我们有个邻居练,他经常带我去看,我觉着挺好玩儿的,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武术,自然而然地开始练武术。” 从四年级到初三,陈少恩一直在东单体育馆练,先是基本功,压腿、踢腿;然后是套路,长拳、南拳;接着是兵器,刀、剑,…,陈少恩说:“我觉得练不同的拳种感觉是不同的,各有各的特色。”问陈少思练…  相似文献   

10.
文章总结了在足球教学中“精讲多练”的经验,阐明了“精讲”和“多练”的函义及其辩证关系,指出在不同教材中,不同教学阶段各种“精讲多练”的方法、内容及形式.要求抓住重点和关键,做到讲练结合。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个拳师,他20岁迷上了鸭子,至今已有28年的历史。他能维妙维肖地模仿鸭子的各种形态、动作,还能演练一套十分罕见的“鸭拳”。这套鸭拳曾使他名噪一时,因而他得了一个“活鸭子”的绰号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中的“练”是速滑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对技术动作只学不练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因此强化“练”、指导“练”、模仿“练”、对比“练”等,对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体育教学中的“练”在速滑教学中的应用谈谈个人见解,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倪云雅 《体育教学》2013,(12):34-35
课堂教学始终是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生长点。“课课练”以其独特的锻炼价值再次回归体育课堂,成为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着眼于常态化课堂教学,结合实例分析不同课型下的“课课练”设计、趣味化“课课练”形式以及科学搭配“课课练”内容,从而提炼总结初中女生体育课实施“课课练”的策略,体现了“课课练”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相融合的设计理念,操作性强,效果好,值得教育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霍 顿还是霍顿。尽管他从中国国家队主帅“沦”为上海浦东俱乐部这样的甲B队教练 ,仍然“不失时机”地推出“新思路”。其中之一是“不特别练体能”。霍氏认为 ,作为主教练 ,其精力应该是抓队员战术、技术的训练 ,不必花很大的精力去要求队员练体能。对于这个“新思路” ,笔者不敢苟同 ,故加了引号。在国家队执教时 ,霍顿就有不少“新思路” ,但没有能给中国队带来多少“新变化”。所以 ,尽管有不少人在盛赞霍顿给中国足球带来新理念 ,肯定这位大牌教练的带队才能 ,但霍顿还是“下课”了。这也许符合情理———结果比过程更重要 :“霍领导…  相似文献   

15.
阿庸 《精武》2008,(11):38-39
一、“最后一个心意拳家” 1993年底“奉子成婚”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产大计摆上了日程,刀枪剑棍就自动远离了爱的小屋。幸亏老婆大人是不治生产的甩手掌柜,我依旧可以继续用重金购买一些所谓珍贵的武术资料。这种做法是我从1989年开始使用的基本经验,行之有效,省钱、省时间,亦不用小心亦亦地面对那些惟利是图的大师们。买回来的录像带可供我随时差遣,让他“练”几遍,它就得“练”几遍。  相似文献   

16.
年维泗同志最近在《足球》报上著文,谈及培养运动员的自练能力问题。现摘编如下:著名京戏演员周和桐先生是位老球迷,对足球很有欣尝和品评的能力。他说:“孙锦顺的射门很好,但他不是那位高明的教练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是靠自己的心血练出来的。”“在京  相似文献   

17.
记者(以下简称“记”):为什么队友们称呼你“大汉”? 邢傲伟(以下简称“邢”):我是烟台人,山东大汉嘛!加上我身高1米68,目前是队员中第一高吧。 记:你是怎么练上体操的? 邢:我6岁开始进烟台市业余体校练体操,挺阴差阳错的。本来有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小伙伴在体校练体操,那天我跟他去玩,王玉福教练看我挺灵巧的,就问我愿不愿意练体操,我当时什么也没敢说,吓得撒丫子就跑了。  相似文献   

18.
邓庆明 《精武》2007,(7):48-48
武术界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说法,燕市奇人马礼堂更是一针见血道:“气功和武术是一家,武术家之上乘者,都以练气为真。不论内家、外家,气功不得真传,则难以登峰造极。”正如武谚所云:“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他曾写诗道:“气功武术本一家,可惜后学习练差。内外  相似文献   

19.
满艺 《新体育》2006,(5):29-29
本赛季是解立彬成为职业运动员的第一年,地地道道的一只“菜鸟”,可这只CBA菜鸟在赛场上一点儿都不“菜”!身高不足,勤奋有余刚上初中一年级,解立彬就长到1.80米。看着“鹤立鸡群”又爱蹦爱跳的儿子,父亲毫不犹豫地把他送到唐山市体校篮球队。可一到篮球队他便成了矮子,几乎没有篮球基础,骨龄测试结果又不够高的他,差点没被教练看中。这让解立彬刻骨铭心:“身高没优势,我就一定得跳得高、投得准!”由于身高限制,他成了后卫。在林林总总的训练中,他最喜欢提高弹跳力的收腿跳。这项目一天要两练,他乐此不疲,一种“笨鸟先飞”的潜意识支撑着…  相似文献   

20.
戳脚翻子名师刘学勃是河北蠡县南玉田村人,今年五十六岁。古人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早年在家乡尚武之风的影响下,他十三岁就开始从著名戳脚翻子拳师王老仓的高足张永和学艺。在村里习武者中,他最肯吃苦。夏天不管天多热,他都坚持练。用他话说,“练出一身汗,滚成个泥猴,跳到河里洗个澡,那真叫痛快!”冬天穿不起衬衫,就穿棉衣裤练,常湿得透到外面。后来,他又学习地趟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