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行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中,关于「万以内退位减法」的法则是:「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作10,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笔者认为,将法则中的「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改为「减去减数那一位上的数,再加上本位上的数」较为科学。现分析于后。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22页例11,“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六中的1—5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熟练地笔算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2、运用迁移规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教材简析:被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的计算方法和0与任何数相乘得0的规定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重点解决简便算法.同时口算乘法中的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一位数乘几百几十的简便算法: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学生已经掌握,所以本节课又主要解决被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简便方法(即用笔算怎样算比较简便).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当乘数和被乘数第一次相乘,积的末尾是0,容易与原被乘数末尾的0混淆,因此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又安排了5道这种题目,以加强练习.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节内容时,应从复习口算乘法引入.因为笔算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除简便算法的竖式写法外,其他知识学生已经掌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同化”知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相似文献   

3.
课文注释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并加注「何(以)……为」一是表示疑问语气的一种格式。我以为译成:「凭什么要攻打它呢?」更确切些。「何以……为」的形式,既不同于「何为」,与「何……为」也有差别。「何为」可译成「为什么(或干什么)」如「若何为生我家?」对译为:「你为什么生在我家  相似文献   

4.
「只有……才……」与「只要……就……」的区别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只要……就……”与“只有……才……”一般都是用来表示条件关系的,它们分别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联项。在小学语文“基础训练”中,往往列出关联词语“只要……就……”、“只有……才…...  相似文献   

5.
由省教研室、江西教育社、省科协普及工作部和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全省小学生「八一杯」数学竞赛,是经省教委批准的第一次全省性的小学数学学科竞赛,影响面比较大。根据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本期刊出「八一杯」竞赛试题。为了有利于改进小学数学教学,发挥竞赛试题的正确导向作用,我们还特地约请人教社张卫国同志和命题组有关同志,分别就第一试和第二试的命题思想写了文章,一同发表。希望广大数学教师通过对试题的分析,进一步掌握好大纲、教材的要求,「依纲据本」,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这次竞赛活动真正起到促进教学改革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百字稿     
教师李秀钥设计物理扑克安仁县五中物理教师李秀钥设计的物理扑克,由代表各种物理量、数、单位和运算符号的五十四张牌组成.它可以巧妙地拼凑中学物理公式,进行量与其单位的搭配练习,是受学生欢迎的寓知识于娱乐中的教学辅助工具,对开辟「第二渠道」大有裨益.此设计及论文已被去年十月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学术讨论会」录取,李秀钥应邀参加了这个讨论会. (段邦华)  相似文献   

7.
在日语里,表示顺接条件的表达有几种,接续助词「たら」是其中之一,它的用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表示确定条件的「たら」、表示假定条件的「たら」、表示反事实条件的「たら」等等.其中表示确定条件的「たら」有四种用法,即发现、显现、反应、连续.表示确定条件的「たら」,多用于说话人表述自己直接的经历,所以通过在谈话中使用的「たら」...  相似文献   

8.
托普勒兹矩阵「1」在系统理论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要讨论了主对角线上的元素是任意数的情况,因此也就推广了文「2」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作为地域概念的「中国」,有广义、狭义的两个范畴。狭义的是指中原区域,主要是华夏族聚居之地,它与「四方」、「四夷」对称。广义的「中国」是以中原为中心.远及四夷居地,也即人们所说的「大中国」。「中国」也是一个国家概念。地域概念与国家概念有时是分不开的。一个国家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它的地域形成过程。作为国家概念的「中国」,最早是指京师,后来泛指王朝,最后发展成为国家  相似文献   

10.
你刊一九七八年第二期《你知道吗》栏中,关于白居易《忆江南》词中「春来江水绿如兰」一句解释欠妥.作者理解说:「……春天来了,一江碧透的春水,赛过那晶莹的兰天!」把原词中的「兰」,理解成了「兰天」.我觉得这里的「兰」应理解为兰色.兰,是一种草,蓼科,一年生,叶可制染料,即靛青.我们常说青出于兰而胜于兰,就指这个兰.白居易的意思是:「一江春水碧绿碧绿,绿得都发兰了.」用特徵和颜色借代主体,这在修辞学上是允许  相似文献   

11.
教学《回声》这篇课文的难点就是如何指导学生弄懂「回声」原理。尽管作者对「回声」现象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述,但学生对「回声」原理还是不易理解。因为小学二年级学生对「声音」的物理属性感知肤浅,涉及不深。什么「声源」、「声波」等知识一概不知,所以要求教师教此课时必须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将文字描述的有关「回声」,用科学的方法转化为便于学生感知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于质数的定义往往有不同的叙述,颇值得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推敲。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定义。定义1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定义2 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个数就叫做质数。定义3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自然数,叫做质数。定义4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叫做质数。这些定义,究竟哪个好?小学数学课本中采用的是定义1,它是通过观察几个数的约数之后归纳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几所小学开高的语、数实验班的成绩来看,确实很好,同对比的普通班相比较,往往有「天壤之别」。究其原因,除了实验教材本身的因素之外,还有两点:一是实验班和教师都是学校领导几经考虑挑选的素质好、经验丰富的教师,二是实验班的学生是经过认真选择的学生。选择好教师搞实验,无可非议。但是,实验班的学生搞择优组合,我认为就有点「虚」和「偏」了。 每每听完实验班的一堂课,在评课时或评课后,总会听以这样一些议论,这个班的学生挑选的好,那个班的学生挑选的不好。似乎实  相似文献   

14.
「~なしでは」与[~なしには」的语法意义都可以表示为“如果没有……就……”.两者的语法意义看似相似,其实不然.本文将分别从其前接词词性特征、构句特征来解析二者基本义的不同:「~なしでは」强调:如果没有前叙事态的存在,后项事项就无法成立,即前叙事态是后项事项成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なしには」重点表达的是:如果没有事先实施前接动作行为,后项事项就无法成立,即前项动作行为的实施,是达成整个事项成立的比要前提步骤.  相似文献   

15.
「より」与「何より」都是日语中经常出现单词。「より」有两种词性:副词、格助词。「何より」是由「何」和「より」组成的短语。对于「何より」中的「より」的词性,一般认为是助词。有的甚至明确指出「何より」中的「より」是格助词。那么「何より」中的「より」究竟是什么词性呢?此文作者综合了各家关于助词、格助词、副助词的说法,结合具体的例句,通过分析论证指出「何より」中的「より」是助词但并非格助词,并且经过进一步研究论证指出「何より」中的「より」其实是一个副助词。  相似文献   

16.
陈宝英 《考试周刊》2010,(53):96-97
日语的常用助词中,有一些助词由于在用法上具有近似性,导致使用者在表达中的误用,因此对这些助词进行用法辨析就十分有必要了.本文主要论述格助词「と」、「に」的近似用法,并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分析,得出了「と」、「に」在这些近似用法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周悦 《考试周刊》2013,(73):97-98
「モレル」、「モル」、「コボレル」和「アフレル」这几个词在日语中叫做「類義語」,也就是汉语中所说的"同义词"。它们的基本含义虽然都有"露出、溢出"之意,但在内涵上却稍有不同。本文着重从「モレル」与「モル」的异同,以及「コボレル」与「アフレル」的异同入手,其中也将涉及「モレル」和「モル」与「コボレル」和「アフレル」的交叉异同,进而谈谈四个词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日语和汉语一样,也有同音不同字,同字不同音的情况.日语动词「はかる」就有六个不同的汉字.汉字不同,用法当然也不尽相同.本文就「計る、測る、量る、図る、諮る、謀る」六个不同汉字的「はかる」的不同用法和区别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成人仪式”叫好龙升旗欣闻上海在外滩公园举行了首届成人仪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倍感此项活动意义非同一般「成人」这个词看作偏正结构,可理解为「成熟的人」,如果看作动宾结构,则是「成长为人」的意思。无论从哪个角度理解,「成人」不仅仅是生物学意义的人,...  相似文献   

20.
沉音,是音乐基本理论中的一个术语,是「泛音」的对称。泛音列是将弦线减成1/2、1/3、1/4、1/5;……所产生的是其上方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大三度……的音响,而沉音列正好相反,它是泛音列的「倒影音列」,或称「对应音列」,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