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写过一篇《〈祝福〉中的词语标点不规范》的文章,分析的是人教版(本文所谈教材均为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四册(2001年10月第2版,2003年11月贵州第3次印刷。以下简称2001版)教材中《祝福》的词语标点不规范情况。2006年2月拿到"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高中《语文》(必修本)第二册(2003年12月第1版,2005年11  相似文献   

2.
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精神和要求,在分析和总结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初中《科学》教材(以下简称“2001年版《科学》”)在10年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所取得的成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初中段学生认知特点,围绕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课程总目标,浙江教育出版社对2001年版《科学》进行全面修订,出版了2012年版初中《科学》教材(以下简称“2012年版《科学》”)。笔者有幸参与了此次教材的修汀工作,现将修订内容总结为以下几个特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陈惠定 《现代语文》2002,(10):20-21
高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年12月第二版,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三册《近代诗八首》中关于《登高》的“艰难苦恨繁霜鬓”分析理解,《教学用书》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二版)有两处值得讨论:一是在分析“艰难苦恨繁霜鬓”时,将“艰难”“苦恨”并列看待,在“诵读提示和整体感知”处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人教社1998年12月第1版)《庄暴见孟子》一文,对“独乐乐,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与众乐乐”中的“乐”字的注释,在文理科教材和教参中有很大的差异。文科教材教参中, “独乐①乐②,与人乐③乐④”“与少乐⑤乐⑥,与众乐⑦乐⑧”的注释,分别为①③⑤⑦处“yue”“奏乐”;  相似文献   

5.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选人柯灵先生的《乡土情结》一文,笔者在备课时发现该文有多处“硬伤”,参考了这个版本的教材和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后,笔者认为该文是否应该人选高中语文教材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赵挚 《湖南教育》2004,(18):36-37
先让我们对比一下人教版语文教材2001年3月第1版的第三册(简称旧教材)和2001年12月第1版的二年级上册(简称新教材)。  相似文献   

7.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选入柯灵先生的《乡土情结》一文,笔者在备课时发现该文有多处硬伤,参考了这个版本的教材和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后,笔者认为该文是否应该入选高中语文教材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笔者对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其中发表于《九江教育》2001年第2期的《试验修订本高中(中国古代史)教材硬伤举隅》一文由《中学历史教学》杂志社转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教材编写者臧嵘先生对拙文中关于该教材使用“传说时代”一词不妥的观点提出了异议。笔者仔细拜读臧文后,感到臧先生的解释和说明仍不能令我释疑,故再次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9.
2001年12月第1版,2002年4月第1次印刷的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是在1994年10月版,2001年4月第1次印刷的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材(以下简称原教材)的基础上重新研究和修改的.与原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内容、章节和知识层次上都做了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我们学校使用的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段《思想品德》教材到2010年春学期止已完成了从七年级到九年级一个循环的教学过程。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该套教材有两处与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不相符:1.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2005年12月第1版)第91页中关于律师的称谓;2.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2006年6月第1版)第92页的案例中的处理办法。下面我就教材中这两处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别再错下去     
最近,不少五年级数学老师反映: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材(人教版)第五单元“简单的统计”第4节“统计图”中的统计图有几处错误。我认真阅读了这一节教材,错误确实存在。接着我又查阅了以前的“实验本”、1994年版和1997年版的教材,惊奇地发现:不知何故这些错误在教材上竟一直延续了近十年。现将这几处错误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错在所难免,但哪有那么邪乎!如果刻意炒作,贻害无穷。———见《课本哪有那么多错》(《北京晨报》10月21日)现在有媒体把商榷意见当成教材出错的证据,说中学历史教材有六七百条错误,是不妥的。———见《现行中学历史教材遭受质疑 人教社承认有技术性“硬伤”》(《中国青年报》10月21日)例如把美国独立战争的发生时间误为7781年,这实际上并不出现在文字表述中,而是一幅地图上所标年代的数字不清晰,使人产生误解。———见《现行中学历史教材遭受质疑 人教社承认有技术性“硬伤”》(《中国青年报》10月21日)我们的“硬伤”占极少数吧,10%…  相似文献   

13.
释“一苇”     
徐迟的《黄山记》(普高语文第二册,人教社,1991年4月第1版)中有这样一句:“一苇可航,我到了海心的飞来峰上。”这“一苇可航”是什么意思?教材及教参均未作解释。苏轼的《赤壁赋》(职高语文第四册,人教社,1993年6月第1版)中有“纵一苇之所如,凌万  相似文献   

14.
《送东阳马生序》里有“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一句,其中的“冠”怎么读?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2002年12月第1版,2004年10月第3次印刷)、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2003年11月第9版,2003年11月第1次印刷)都注guàn,笔者认为应注guān。“冠”是多音字。读阴平guān时,表名物义,如“免冠”“树冠”“冠心病”“弹冠相庆”“怒发冲冠”的“冠”;读去声guàn时,表动作义,如“弱冠”“及冠”“冠军”“沐猴而冠”“勇冠三军”的“冠”。(参见《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这样的音义对应,古今一致,没有异议。所谓“加冠”,从字面上讲,正如教材所…  相似文献   

15.
论“承认”——逻辑论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我国传统逻辑教材讲到“什么是论证”这个问题时,一般是这样讲: (1)“论证就是用一个(或一些)真实判断确定另一判断真实性的思维过程。”(《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版) (2)“论证是用已知为真的判断确定某一判断的真实性或虚假性的思维过程。”(《形式逻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2版) (3)“论证就是根据一个或几个真实性判断来断定另一个判断真实性的思维形式。”(《形式逻辑基础》,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1版)  相似文献   

16.
新编高三《思想政治》教材是对以往旧教材的创新,富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它着眼于素质教育,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均衡发展,因此很受广大师生的好评。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也觉得新编教材仍存在几处小毛病,尽管是璧玉微瑕,但为了使教材更加完善,特指出并与同行共商。一、自治县、民族乡和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的数目不准确新编高三年级《思想政治》教材(1997年12月第1版)第116页第3自然段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建立了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2个自治县。”“全国有45个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在少…  相似文献   

17.
《桃花源记》为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然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2001年第1版)对其中几个词语的处理似乎未尽完善,现提出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两处商榷     
人民教育出版社最新推出的2002年12月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与2001年版相比较,又更换了一半课文。新编课文内容新颖,编辑态度严谨,体例规范。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两点不足之处,现不揣浅陋,提出商榷意见,请教方家。一、要注意古今度量衡换算标准的不同教材P55第十一课《草船借箭》(《三国演义》故事)注释①为:“原市制长度单位,一里等于五百米”;P62第十三课《景阳冈》(《水浒传》片段)注释①为:“原市制重量单位,一斤等于五百克”;P68第十四课《猴王出世》(《西游记》片段)注释①为:“丈、尺、寸均为市制长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有个生造词“三步曲”在报刊上频频出现,下面是随手捡来的几个例子:(1)《公文写作》课教学法三步曲(《华南师大继续教育》1999年第2期标题),(2)西部开发三步曲(《中国财经报》2000年4月26日标题),(3)重提“安乐死”这个话题,我国首例涉案医生提出“人生三步曲”(《羊城晚报》2001年4月13日A8版一引题,主标题是:优生→优育→优死),(4)新诗教学三步曲——我教《致橡树》(《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4期标题),(5)语段压缩三步曲(《中学语文》2000年第12期标题),(6)偷埋偷葬“三步曲”(《南方日报》2002年3月3日A4版小标题),(7)老记背运三…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文本主旨的解读——歌颂一个深刻而伟大的社会变革 刘成章的精美散文《安塞腰鼓》,被选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教材上说“西北汉子的安塞腰鼓,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教材第123页);《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2005年11月第6次印刷)评价它“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