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08年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试卷来看,考生们经过悉心准备,考试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也有一定数量的考生或未仔细审题、未按题目要求解题,或答题方式不符合规范等,从而被扣分,影响了成绩.通过对考生试卷的分析研究发现,考生完全可通过提高答题技巧来减少答题差错,从而在掌握知识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避免非智力因素失分,提高考试成绩.下面就2008年中级实务试卷中校对题的考试情况谈谈校对题的答题技巧.  相似文献   

2.
如何处理高考的给材料作文题,方式有很多种,但基本思路要求还是有的。按这个要求来结构文章,能使考生有路可循,不至于无所措手足。处理这类题目,其思路应当是这样: 一、分析所给材料,归纳出材料本身的观点。既然给了材料,题目总是有所限定的。虽然限定的内容不一样,但必须明了这个内容,因为内容本身显现的基本观点,也是考生扣紧题目的所在。不扣紧题目,就是跑题。这与命题作文不同。命题作文限定的内容很明显,如“我的母亲”(1957年高考题),限定了“母亲”和“我的”,很明白晓  相似文献   

3.
2010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基础知识第70题延续了2009年的出题风格,将著作权法律法规与出版行政管理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考查.整体来看,该题分值较高,难度较大,涉及的知识点特别多,对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也较高,属于综合性较强的一类题.怎样提高这类题目的得分率?本文结合该题的答题情况,提出一些个人想法,期望对考生能有所帮助.首先要认真阅读该题主要内容,然后再看问题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第二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竞赛试题的特点是题量较大,注重编校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第二届大赛有多项选择题,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字、词、成语中的错误,逻辑、修辞方面的错误,标点符号、数字用法的错误及有关出版知识等方面的题目.目的是考查考生的专业水平和知识面的广度.这道题是考生工作中经常遇见的内容,大多数都答得不错.  相似文献   

5.
2012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中级实务"试卷中,第68-A题是一道关于图书整体设计的题目,其中包括三个问题,主要测试考生对图书外部装帧设计、各种部件的印订顺序、目录页的设计等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把握程度。题目的实践性强,也不很难,而答题情况却不容乐观。有鉴于  相似文献   

6.
2010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中级实务"科目,与以往相比,更加注重体现从事出版工作的"应会"要求,更贴近编辑出版工作的实际操作;同时,首次在综合题部分采用了选答题的形式,即一道大题下分设A、B两道题,考生可以自主选择其中一道回答.设选答题虽然增加了阅卷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但是有利于从事不同具体专业工作的考生按照自己的业务强项,自主选择回答相应的题目,考出好成绩.  相似文献   

7.
李培 《大观周刊》2011,(19):77-77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要求考生作文“切合题意”。所谓“切合”就是“恰当”、“适合”的意思.“题意”就是题目的宗旨.文章的中心、观点、思想。“切合题意”就是对作文试题上展示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准确、全面地理解其含义.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具体要求有三:一是准确,就是要能够把握题目的重点,确切理解题目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一年一度的高考很快就要到了,最后关头,应考的相关准备及孩子的身体健康也成为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那么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在古代,准考证称为"浮票".现在的准考证都有考生的照片.准考证上贴考生的相片,是为了便于监考老师验明考生身份.然而,在还没有发明摄影技术的古代,监考官又是如何验明考生真相的呢?清朝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考试前每人发一张"票据"和"座位便览",没有这两样东西不准进入.为防止代考,准考证详细地记载着考生的身高、有无胡须、胎痣等身体特征.考生进入考场时,监考官拿着准考证一一看过才放行.  相似文献   

9.
时下又是高考的季节,广大考生、考生的家长以及与考生有这样或那样关系的各色人等都在密切关注着一件事情——即根据预估的考分填报志愿.据美国教育学家多年来的研究结果,一个人第一次进入的学科领域将决定着其终生的思维方式,即便该人后来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换了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其思维方式也不会有根本的改变.另……  相似文献   

10.
周喜芳 《大观周刊》2012,(35):267-267
“书面表达”是英语高考试卷的最后一题.作为考察考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一种题型.所占分值达25分之多。而运用英语能力正是学生所欠缺的,所畏惧的,所以做好这一题目对于考生取得理想的英语成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谈高校图书馆如何为考研学生提供信息服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论述了高校图书馆收集、开发考研信息资料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指出应届考生对考研信息的需求有自身的特点,与在职考生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是考生对考研信息需求猛增,另一方面却是信息渠道不畅.这种矛盾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对此,提出了解决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陈明 《声屏世界》2004,(7):59-59
6月15日,上海东方卫视夜新闻做了一期"高考的遗憾"的节目,节目中提到了全国各地高考期间发生的一些遗憾的事情.如湖北、陕西等地的考生因为英语考试迟到2分钟,而被考场工作人员拒之门外.主持人于是让电视观众用手机短信来表示他们对此事的看法,认为是否应该让这些迟到的考生进考场考试.结果有78%的观众认为应该让这些迟到的考生进去,主持人方宏进对这个结果也基本表示了赞同.  相似文献   

13.
报道内容已偏离"素质教育"的舆论导向 一年一度的高考新闻已落下帷幕,媒体纷纷将视线的焦点投向新生开学的报道上面,在分享着众多考生历经高考洗礼之后迈入高校大门的喜悦时,一则标题为<山东部分高分考生因"综合素质评价低"被退档>的新闻映入笔者眼帘,大致是说在今年高考招生中,临沂师范学院投档考生中有十几名考生由于"综合素质评价低"而被退档,同时也有刚上投档线的考生因为"综合素质评价高"被录取.据悉,这是山东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依据以来,首次出现投档高分考生被退档的情况,因此,新闻一经发表,来自社会各界褒贬不一的声音便不绝于耳,把这条中规中矩的高考改革报道推到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4.
著作权案例题试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 0 4年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阅卷工作结束之后 ,考试办公室召开过一次考生座谈会。会上有考生提出 ,案例题的综合性强 ,又比较活 ,答完题后 ,即使与教材或学习参考用书对照 ,也难以知道如何回答才是正确的 ;因此希望能对题目作些分析。这个建议很好。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下简称《著作权法》)的规定 ,并结合辅导教材《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2 0 0 4年版 ,下简称《中知》)以及《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 (2 0 0 4年版 ,下简称《中实》)的讲述 ,对这次中级考试中有关著作权的三道案例题试作分析 ,希望能对考生们…  相似文献   

15.
在2007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实务的试卷中,有一道分值高达22分的计算题.其考点主要涉及"书刊印制"和"出版物的成本与定价"知识,基本上涵盖了过去几年计算题中涉及的问题,有难度,获得高分不易.但由于每年都有计算题,所以大部分考生还是在这方面下了一定的工夫.从答卷情况来看,此题不得分的很少,但得满分的也是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可以看出,考生在复习、考试过程中普遍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仔细研究,任何考试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正是考前辅导的价值所在,也是考生应当关注的.根据公开的材料,笔者初步分析近几年《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初级)考试的命题,发现有一些基本规律,并针对这些规律提出考生复习时应注意的要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来扬 《青年记者》2012,(3):18-19
在某种程度上,"宋江明"这个名字已经成了一个符号——不少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录却遭遇不公的考生会把自己称为"翻版宋江明",也有考生称自己"比宋江明还要冤"——这让笔者想起了2010年5月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版上的"罗彩霞上大学遭冒名顶替"系列报道.报道刊发后,中国青年报接到了不少反映自己也曾遭遇冒名顶替的读者来电、来信——"罗彩霞"成了"高考冒名顶替事件"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8.
在涉农新闻通联上传的稿件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注意,下面就从稿件文字和稿件图像两方面做一分析:一、稿件文字(一)稿件的标题:稿件的题目可是说是一个片子的眼,题目是吸引观众是第一要素,因此好的片子是否能有一个好的题目也体现了一个记者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例举如下:1.在植树节到来时,有的地方传上来稿件题目是:(××农场开展植树节庆祝活动)。这植树节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庆祝的,至少应该是纪念活动。与这个农场形成对比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按照"考试大纲"划分的若干模块,对考生得分率普遍较低的部分选择题进行解析。同一模块内按照先单选题、后多选题的次序,着重说明那些有错的备选项究竟错在何处,有时也对正确项稍加说明。因为涉及的题目大多数是多选题,只有少量单选题,所以文章只对单选题特意说明,而对多选题不再说明。  相似文献   

20.
新闻标题的重要性无须赘言,但而今标题的谬误却也频频。笔者根据平素积累的材料与观察,总结出新闻标题“指谬十题”,亦算是一家之言。一、牛头马嘴型著名报人邓拓在《燕山夜话》中写了这样一段故事:有一位考生在临考前将一些祭文背得滚瓜烂熟,不料考试时出的题目却是祝寿。这位老兄不管三七二十一,生搬硬套地把祭文抄上,考官阅后啼笑皆非,直呼“牛头不对马嘴。”新闻标题亦有牛头不对马嘴的问题,即报道讲的是一回事,而标题揭示的却是另一回事,彼此不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