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一年级新生队伍集合时,曾经遇到新生怎样都记不住自己站位的尴尬,也常常目睹其他教师在一年级新生体育课集合时的忙乱与无奈,针对这些情况,通过思考并在一年级新生体育课教学中进行了尝试,通过进行"室内点名小游戏",对帮助学生快速集合整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它能有效帮助我们解决一年级新生排队难的大问题,为在室外上体育课顺利的排队集合作好铺垫。在一年级学生的幼小衔接初期,当他们关于小学的一切常规要求都不知道时,  相似文献   

2.
<正>一、关注学生水平差异性抓时机1.关注技术差异,巧借骨干引领,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对新授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是有差异的,教师应关注这一特点,抓好时机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采用团队合作练习的方法,让队员间取长补短,以便更快地达成教学目标。如,在二年级仰卧推起成桥教学中,因有些学生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对这样的"下腰"动作驾轻就熟,而对于从未接触过此技术动作的学生感觉比"登天还难"。因此,  相似文献   

3.
<正>看了《中国学校体育》2014年第2期"一线话题"栏目上海姚卫老师的《我的"50米快速跑"教学体会》一文,我觉得还要特别注意测试的问题。因为从2013年开始,小学阶段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在水平一学段中增加了50米测试项目,而在今年的我校实际测试中,遇到了一、二年级学生测试的组织难的问题,看到了一些老师(特别是兼职体育教师)测试过程中的手忙脚乱,起点、终点来回跑,学生跑完还"抓"不到人,成绩  相似文献   

4.
<正>案例描述:"万事开头难"。许多任教一年级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给一年级新生上体育课,最"头疼"的就是列队,往往是上节课安排好的队形位置,下节课有学生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甚至课的开始好不容易调整好队形,课中再集合时好多学生就找不到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中长跑教学难,难就难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况且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既单调又枯燥,一些有助于耐力训练的教学手段如越野跑,自然地形跑等又因城市学校的诸多因素所致而无法进行,这样只让学生老在校园200米跑道里转圈圈,因此学生由“怕”到“厌倦”,在这种情形下势必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在高三级进行过些一试验和探索,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使中长跑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成绩统计和比较 1.全年级男生145人参加了1500米跑的测验,平均成绩为5′50”;全年级女生有92人参加了800米跑的测验,平均成绩是为2′41″。男生平均分数为70.66;女生为69.02,全年级平均为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一个体育课与健康理论相融合的新型"体育-健康课程模式",并对其实验效果进行研究,根据学生对<大学生健康常识知晓顺序问卷>结果,在大学一、二年级体育课内设计相关健康知识内容,每次课15 min,实施1年,共36次课.实验前、后分别发放<大学生健康生活形态调查表>,考察大学生对健康常识的掌握及与生活形态的联系情况.结果设计出符合大一、大二年级学生特点,与体育课相融合的"体育.健康课程模式".实验后,一年级和二年级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和实验前相比各自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实验后一、二年级和三年级均有显著差异(P<0.05);三年级和实验前比无显著差异.结果说明,接受过"体育-健康课程模式"指导的学生明显比实验前及没有参加实验的学生拥有更健康的生活形态,能更好地根据所学的"体育一健康"知识优化实际生活.高校体育课与健康教育融合模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谢谢你,老师,是你给了我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这是我的学生在一次语文考试作文中的一句话。当语文老师让我看完这篇文章后,我的心情非常的激动,不由得想起初一年级的一节体育课、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一节非常普通的体育课。学生刚刚进入中学,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不是很熟悉,所以我就在初一年级的上半学期安排了一节攀爬  相似文献   

8.
刘勇 《体育教学》2012,(6):66-67
设计思路:本课结合一年级的学生爱交往、喜欢游戏活动的特点,整堂课以游戏为载体,步步递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成四列横队集合。在"导入与准备"阶段,先以"小手变变变"的游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通过"欢乐巴巴掌"让学生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激发起学  相似文献   

9.
由于一年级新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模仿能力和判断力不强,加之位置概念不清,若用教高年级方法去教他们队列四面转换,往往效果很差,难准确快速的掌握。通过几年的低年级实践教学,我觉得从这几方面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效果较好。一、手势配合法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  相似文献   

10.
<正>"有人扶持手倒立"是上海市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基本内容"支撑与悬垂"中的一个项目,也是五年级健身技能类的考试内容。本课为"有人扶持手倒立"单元教学中的第二课次,学习目标为"学会有人扶持手倒立的方法,发展力量、柔韧以及协调素质,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重点是:顶肩、立腰。难点是:蹬摆协调用力。这项教学内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动作不易控制,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一、实验对象本研究试验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在《课程标准》中对六年级到九年级学生合作能力的要求和目标是"自觉遵守体育行为准则,善于合作、敢于竞争,增强集体意识和自我健康的社会责任感。"在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目标中提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节情绪的能力和坚毅果断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和问卷调查,对"分层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在华南农业大学体育课堂中的实验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分层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的期望较高,二年级学生和球类项目学生更喜欢按照不同水平分层次进行的教学;灵活多变、鼓励创新、注重培养和提高创新意识的教学更受到二年级和男生的喜欢;一年级学生对提高合作交际能力、增强友谊与集体主义精神的期望值更高;实验后感知良好,深受绝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和欢迎;能够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好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编排与创新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得以增强.  相似文献   

13.
<正>基于多年执教经验,笔者悟出,上好小学一年级体育课需要"三变",它能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乐此不疲。"三变"是指变"玩具"、变"教法"和变"评价"。现以向左(右)转教学为例进行介绍:向左(右)转是学生必须掌握队列动作之一,如何利用一节课让一年级学生较快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一年级小朋友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很多行为习惯还未养成,他们还是一张"白纸"。对此,应该如何让他们"入门"体育课?体育教师如何才能上好体育课?对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只有用心,才能"开好门"。一、开门第一件事:教会学生排好队一年级的学生进入正常学习、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既重视"常态"又重视"发展"的角度,用自编《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问卷》,对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5个维度的7个项目上。体育专业大学生随年级的增长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逐渐增加,三年级学生较二年级学生的积极性有显著的提高,这与体育专业大学生逐步社会化的过程有关。体育专业大学生在5个项目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5个项目涉及4个维度,分别为:成功体验与控制感,环境适应与控制挑战,表现自我,自我接纳和认同维度。  相似文献   

16.
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仪器规格和要求,对该校一至五年级1865名男女学生进行五项素质测验,对诸指标变量值进行统计处理和动态分析。首先不分年龄、不分年级,按性别分组与国内同龄组大学生相比,该校学生素质处于较高水平上;在不同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的比较中,一至二年级提高,自三年级开始逐渐下降,五年级为最低(P<0.001)。女生除速度素质在二年级略有提高外,其余素质逐年下降。这主要由于学习负担重,体育活动少;而女生则更有其进入青春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殊性。这些为今后更加有效地改进高校体育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一、关注学生差异[案例]新学期七年级室外课上,教学内容中安排分组搬运实心球接力,分组后我听到有学生议论:"肯定又输了,我们这组有个胖子"。听了这话,我看了看那位"胖子"同学委屈的表情,他红着脸说:"我在起跑线前面跑",我想了想,对全体同学说:"大家同不同意他在起跑线前面2m  相似文献   

18.
<正>一、案例的背景初带一年级的体育教师多数都很困惑,尤其是刚从高年级下来的教师,时常会开玩笑的感叹:一年级的学生听不懂"人话"。这儿所谓的"人话"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语言和所预期教学效果大相径庭,在组织教学中尤为突出,稍有不慎,可能"天下大乱"。每每听到这样诉求,笔者总觉得不是学生听不懂"人话",而可能是我们在低年级教学中,忽视组织教学的细节,下面这个案例不是公开的教学,而是一年级跑的单元第一课时,一节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简单组织,有趣练习,却收获高效的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一、调查目的身体素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为使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适于学生身体发展的规律以检验体育教学的效果,我们用追踪调查方法,对我院一、二年级部分学生五素身体素质追踪调查,客观地反映我院学生通过一年级的普通体育课和二年级专项课教学后,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比较分析,发现问题,为改革和调整专项课教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认真仔细阅读贵刊1999年第6期<双杠上"分腿坐前滚翻成分腿坐"的教学浅见>一文,感受颇多,作者文中所提出的问题,也正是我教学中经常涉及到的问题.因为"分腿坐前滚翻成分腿坐"是我校一年级学生的必修项目和考试项目.几年来,面对众多的学生,教学上对之的情感和体会颇深,但是在该动作技术的教学方法上有不同的看法,今斗胆提出,望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