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案例背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具有身体直接参与、体育与智力活动相结合、身体承受一定运动负荷的特点。在一节前滚翻课堂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团身不紧、滚动不圆滑等问题,我运用纸片辅助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二、案例描述一节前滚翻课上,40张体操垫整齐  相似文献   

2.
张旺 《体育教学》2008,(1):34-35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是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上的一节日常教学中的常态课,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课堂上注重学生运动技术的教学,充分调动大部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谈谈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体育课运动负荷安排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这是每个体育教师所关切的问题。一、什么是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学生在课上做练习时,负荷量和强度对学生机体作用的大小称为运动负荷。只有适宜的负荷刺激才能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  相似文献   

4.
<正>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合理地安排体育课的练习密度,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强度大小)、教法和组织措施等都会影响练习密度,从而影响运动负荷,如快速跑和慢跑,其强度的大小,通过教法和组织等来调节运动密度,达到合适的运动负荷。一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适的体育课练习密度和合适密度下的高质量课堂,便成了一个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体育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学生主要通过身体练习来发展运动能力,培养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从事身体练习必然要承受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是否适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练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能素质的效果,进而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所以,运动负荷是提高学生体能和技能水平的根本保证,是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要完整认识、测评以及调控体育课运动负荷,必须准确把握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构成要素,实施综合性测量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正>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快乐、宽松的学习环境,体育学习同样也需要这种氛围。但我们不能盲目追求没有运动负荷表面快乐的体育课。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选择安排合理的教学手段和内容,让学生在快乐的练习中达到一定的运动负荷(运动  相似文献   

7.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初中组共展示了12节课(指定内容和自选内容各6节),其中,体操类7节、田径3节、球类2节,从课时计划到教学设计,从教学内容安排到教学方法的运用,从器材的创新到多媒体教具的运用等,均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对下一阶段的学校体育教学形成了启示与引领。基于此,为了较为全面地呈现本次观摩展示活动的理念与特点,聚焦当前初中阶段学校体育教学热点及存在问题,本期结合初中组的教案集和现场展示情况进行了专题组稿,内容涵盖了课程标准理念的体现与落实、课时计划撰写的规范性、教学设计理念与教学环节组织、教材分析与处理、器材资源开发与创新、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设置、体能练习与"课课练"及如何参与观摩学习等,涉及从宏观理念到微观操作的各个层面。其中,体操类教材、练习密度及运动负荷等问题成为了广大观摩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而对于"课课练"的内容与时间安排等则仍存在不同观点,对此也请广大读者在关注本期内容的基础上,继续思考这些问题并积极撰稿投稿。  相似文献   

8.
<正>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评价一节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检验一节体育课是否高效的重要指标。通过研讨发现,有些教师对练习密度的概念、比例以及如何进行调控等问题认识不到位,本文结合研讨对练习密度的相关问题进行整理如下:一、了解练习密度的概念和监测方法,为提高课堂效果奠基练习密度是学生的练习时间占课的总时间的百分比,一节体育课上得是否成功,  相似文献   

9.
<正>一、动静交替体育课堂教、学、练、赛的量和强度要高度关注中小学生在年龄、性别上的差别,要在单元体系中突出运动负荷的整体性、层次性,并针对学生年龄、性别实际精心设计学练内容,施加相应的运动负荷。如初中低年级的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硬度小,韧性大,不适宜采用过多的负重练习,教学内容重点放在发展协调、灵敏、柔韧等能力上,运动负荷的量  相似文献   

10.
洪银鑫 《当代体育科技》2021,(7):151-153,156
作为小学体育教学主要形式之一的体育游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良好体育品德的形成。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分析法等方法,对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体育游戏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根据气候及学生年龄特点,合理地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内容;科学安排运动负荷,合理地将体育游戏应用于课的结构中;注重学生体能发展,合理地将体育游戏应用于身体素质练习中;精心选择游戏内容,合理地将体育游戏应用于技战术中等,旨在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及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为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本届体育教学联盟研讨活动,宁波江北区的评课点是"学生观察与练习"。针对该评课点,笔者所在教研团队研制出一份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分别对学生在课堂中的练习行为、练习时间、练习次数、非练习行为及时间、学生即刻心率等进行如实记录,旨在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揭示"学生的学"的有效性。本团队通过统计、归纳、分析数据,整理出以下思考和建议。思考一:课的练习密度三堂足球展示课的练习密度分别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校体育》2020,(4):11-12
<正>笔者有幸现场观摩了本届展示活动,整体感觉这次的观摩课教学更加真实,"表演"的成分少了,回归教学的本源,教学本就不是表演,而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动的活动,一定会有课堂生成性的行为。此外,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是这次展示活动的一个特点,网络直播、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全程监控、ipad与PPT课件等的运用,有效地提高了活动的实效性。本届展示活动所呈现的突出特点,可能会是下一阶段全国体育教育教学的"风向标"。一、展示课的突出亮点(一)运动  相似文献   

13.
<正>不久前,到某中学参加体育观摩课,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分组进行体操单双杠、跳马、跳箱等"危险项目"的教学。课堂上每个练习小组组织得井然有序,保护与帮助实施到位,学生练习兴致极高,学生充满欢乐……课后参与观摩的领导及教师各自发表高见,对这位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充分肯定:体现了新课标"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参与积极性极高,体现学生相互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课堂上施教的情况及学生在课堂练习和活动的效果需要以运动量指数给予客观的评价。运动量也称“运动负荷量”,是由学生在课堂的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构成。由于运动量的大小与学生在课堂练习的时间、练习的次数以及学习项目、课的性质(新课或重复课,技术性强或素质性强的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简单地将密度和强度分为弱、  相似文献   

15.
<正>一、以趣味体验引领体育教学本次教学展示课中,一节以趣味田径为主教材的课程吸引了大家的关注。该课执教教师通过循环训练法统领全课,将学生分组同时进行不同项目的练习,依托国际田联软式田径器材,在操场上搭建起小栏架、小山坡、十字方格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场地,仿佛将课堂变成了孩子们游玩的乐园,让原本枯燥的田径练习变得丰富和趣味。新器材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练习的主动  相似文献   

16.
当前,田径仍然是高校体育的主要教学内容,它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基本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学生反映,由于田径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较小,他们并没有真正达到提高素质、掌握技能的目的。练习密度是检验和衡量  相似文献   

17.
卢小燕 《灌篮》2021,(3):87-87,123
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规则性和综合性等独特特点,它是借助身体运动、练习的方式进行的。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体育游戏,不仅能满足学生精神上的娱乐需求,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运动负荷量,充分体现出其锻炼价值。文章从把握课程理念,融入课的不同结构;优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结合教材特点,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多元游戏练习等方面,提出了在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中,体验到参与体育的快乐,进一步发展自我,提高运动技能,促进体育精神、体育品德的形成,为终身体育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确保学校体育课堂中运动负荷的合理性,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探寻到课例研修这种途径,可以有效评价体育课堂运动负荷的设计。课例研修通过教师共同体的形式来充分研讨一节课,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同时,课例研修的原则是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该教研手段具有普适性,值得在多个学科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9.
身体素质是体育水平提高的基础。学生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有了体育成绩提高的资本。素质练习对学生的重要性犹如鸟的翅膀对鸟儿起飞重要性一样至关重要。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依据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让学生通过多种身体素质练习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从而减少运动损伤,提高各方面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方面,对新学期刚开学的学生来说,素质练习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怎样加大课堂容量,加大素质练习强度,甚至这节素质练习课能否使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达到极限,实现超量恢复,都是素质练习中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一、课时学习目标"维度"的确定课时学习目标的"维度"应该怎样划分呢?叶小兵教授认为:"不一定要有固定的模式,这一是因为学生情况不同,他们的学习程度、学习需要、学习能力等是具体的,很难用一个模式套住;二是因为教学内容不同,每节课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所含的教育、教学的因素及意义各有侧重,难以平均划分。"对于体育课而言,笔者认为,不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如何,学生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收益。一是体育知识,即: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了哪些具体的体育基础知识。二是体育技能、方法,即:学生在这节课上学会运用什么样的体育技能和练习方法。三是体能,即: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身体素质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