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互动组合增加练习密度本课设计:练习1:学生一人"直线运球+传球",一人原地等待接球。练习2:一人曲线运球传球,一人曲线跑接球。思考分析:通过观摩发现,学生一人在练习曲线运球时,另外一人不是在原地等球,就是在做无球曲线跑,虽然这些练习在篮球的教学中也可以存在,但是对于这节课而言,学生的原地等待和无球曲线跑,缺乏设计目的和意图,因为原来学生本来就是人手一球,而按照本课的设计练习,另  相似文献   

2.
<正>一、准备兼体能要有铺垫性案例1:《跑:直线跑的练习方法》一课在课的准备部分,为了体现准备兼体能的要求,执教教师先带学生进行韵律棒操,然后组织学生耍棒,耍棒的内容包括"绕棒跑、花样跳、小猴跳"。学生参与积极性高,但笔者总感到此处有点"别扭"。分析:准备活动包括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项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活动  相似文献   

3.
耐力跑是学生比较厌烦的一项练习,作为体育教师采用何种练习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和积极性,是颇费神思和周折的。然而最近一次的耐力跑课练习,学生的表现着实令我满意。当我宣布了耐力跑内容后,耳畔响起的照例是学生不满意的埋怨声、牢骚声。学生一片无奈的感叹:真没劲!我面带微笑地说:"今天我们上的耐力跑课,和以前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4.
本课亮点:教师采用大多数学生较熟悉的游戏"贪食蛇"来完成本节课耐久跑的练习。游戏不仅使学生在练习中克服了对长跑的恐惧心理,同时,该教师在游戏中引入了竞赛,这一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增加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同时也使耐久跑练习不再是  相似文献   

5.
<正>一、创新练习方式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速度耐力训练的方法一般是安排间歇跑或快慢组合跑,这种枯燥的练习学生很难按要求完成。可在篮球课上利用"四角传接球"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每个角安排3名学生,先用1个球进行,每传接成功一次喊出一个连续数字,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一组连续传接球成功次数最多;然后过渡到2个球甚至更多,随着球的增多学生间歇的时间逐渐减少,间歇跑在不断重复中。分析:体能练习具有难以回避的重复性和枯燥性,  相似文献   

6.
<正>众所周知,经常参加耐久跑锻炼,能够增强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发展耐力素质,培养坚毅、顽强的意志力和坚持到底、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但耐久跑项目枯燥乏味,学生一般都不喜欢,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常常设计有趣的练习,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和练习积极性。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有趣"的练习方法都能促进技能学习,有的反而会阻碍技能学习。2016年12月下旬,笔者有幸观摩了山东省教科院在曲阜师范大学附中举办的《体育与健康》德育公开课的《耐久跑》一课,笔者对其中基本部分的练习方法持有不同的意见,望与同行们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7.
<正>一、首轮试教"显"问题笔者曾在一次多轮教研活动中执教公开课《篮球:持球交叉步突破》,第一次课的设计思路是:在课的准备部分,教师拿篮球绕圈跑,结合"数脚丫"游戏大声喊口号,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兴奋性,达到热身效果,为基本部分打下基础;在课的基本部分,教师采用的练习是安排学生四路纵队分别站在两条端线后面,在练习的  相似文献   

8.
<正>耐久跑枯燥、单一、重复的练习方法让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笔者从事小学中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一副扑克牌让笔者大受启发,抓住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将游戏和扑克牌贯穿于一节水平二(三年级)《耐久跑》实践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希望与各位同仁分享。  相似文献   

9.
首先从降低800米达标标准入手,培养学生自信心,而后通过集体练习,分组练习等手段提高学生练习兴趣,再通过引入竞赛机制强化练习。并且从根本上改变耐久跑评价观念,通过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爱上耐久跑,从而使学生养成练习耐久跑的终身爱好。  相似文献   

10.
<正>一、封闭式运动技能情境创设多求变课例呈现:初中一年级《健美操——基本步伐》一课中,执教教师从健美操的基本步伐开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将基本步伐串联成简单的动作组合,请学生展示。热身准备部分进行基本姿态的组合——站立姿态—手位—足尖步—足尖步+手位等练习。在主教材部分,执教教师从基本步伐的踏步—走步—并步—交叉步—"V"字形步—"一"字步,到拳、掌  相似文献   

11.
<正>组合练习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目前,部分教师在设计组合练习时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正确理解组合练习的概念和目的。在此,笔者结合浙江省九城区小学体育教研活动谈两点思考:一、正确理解"单一的身体练习"的概念在实践之前,有必要对有争议的概念进行澄清。要厘清"组合练习"的概念,笔者认为,应从"单一的身体练习"的概念入手。《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  相似文献   

12.
<正>案例:《传切配合练习方法》一课中,第1个练习为:传球跑练习,2名学生1组不停地进行绕身传球跑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执教教师强调学生侧身伸手要球的同时绕过同伴建立摆脱防守的概念,并提示传球学生要注意传球的时机和提前量,培养同伴之间的配合意识。第2个练习为:4名学生纵向传球跑练习,执教教师要求跑动纵切的学生先摆脱防守对手,防守强度由弱到强,提高摆脱切入的难度。整个练习中4名学生一直在不停地转换角色练习。  相似文献   

13.
中学体育教材中,教师在进行耐久跑教学时,通常采用越野跑、变速跑、重复跑、定时跑等方法来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这些跑的形式较单一(除越野跑外,其余一般都在田径场内进行),容易引起学生的枯燥情绪和畏难情绪,甚至产生消极行为。为了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笔者在教学中,试着改变练习的手段和方法,收效较好。具体如下:一、结合篮球练习发展学生  相似文献   

14.
耐久跑是中学体育教材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必测项目,耐久跑对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都有重要的作用。但耐久跑也是一项枯燥、单调,又苦又累,极易产生疲劳的运动。在实际的教学训练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怕上耐久跑课,在练习当中或投机取巧,或消极应付,兴越不浓,从而影响到耐久跑的训练质量。如何培养学生耐久跑的兴趣。提高训练质量?在教学训练实践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耐久跑的锻炼价值和意义首先是与校医密切的配合,由校医利用卫生课,一方面向学生讲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之所以能  相似文献   

15.
<正>一、交接棒不顺畅的原因与解决方法原因1:动作概念不明,动作表象不清。解决方法:录制迎面接力跑视频并制作成微课。结合学习任务单,提供简易的辅助练习手段(直线跑、伸臂),让学生课前了解动作要领,并为课堂技术学习做好  相似文献   

16.
<正>一、指导思想依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课例从"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出发,围绕"学习一个单一动作、完成一个组合练习、进行一次对抗"设计。在拍球为主的基础上,结合球类的综合性活动特征,将抛接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球,提高练习兴趣,提高体能。  相似文献   

17.
<正>一、"技体"并重从本届的全国优秀展示课来看,最突出的一个亮点就是体能、技能并重,不管是球类课、体操课,还是体能特点强的田径课,所有教师在解决教学重、难点时,都融入了相当的体能成分。如,小学四年级《小篮球——行进间运球》一课,教师组织学生练习各项技术时,巧妙地将行进间运球和小场地的往返跑、追逐跑等体能练习结合起来,巩固、完善学生行进间运球技术的同时,提高学生速度和耐力素质。  相似文献   

18.
<正>一、设置情境贴近认知案例:在市级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水平一(一年级)《走和跑》课中,教师创设了"参加熊大生日派对"的情境激趣,教师通过语言诱导说:"天快黑了,我们要加快行进速度,通过前面三个地方,否则将错过生日派对。"于是教师进一步介绍三个练习:一是"过独木桥",快速跑过两条平行线组成的"独木桥";二是"钻山洞",学生分2组,一组面对面掌心贴掌心构成  相似文献   

19.
<正> 农村学生虽说比较吃苦耐劳,但在中长跑教学中,仍有害怕心理,特别是女生,经常借故请假。为此,我想了一些办法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变换教学环境。总在操场上跑圈,的确容易使学生厌倦。农村自然条件较好,有山有水,带领学生到校外越野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但越野路线要精心选择和设计。二、变换跑的形式。在操场上设计各种图案,让学生沿着图案的跑线跑,可采用变速跑、变向跑、侧身跑、后退跑、跑跳结合、走跑交替等各种形式,既可以提高学习的练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耐力,还可以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重复练习法是指在不改变所做练习的动作结构、练习的条件以及对动作的负荷要求,反复进行某一练习的方法。如30 m反复跑×3,即不改变跑的动作结构,在同一跑道上按照规定的强度反复跑3个30m。变换练习法是指在变换练习的环境、条件、动作组合以及动作的速度、幅度、强度等情况下进行练习的方法。如循环练习法就比较典型。在上述的练习方法之下,又可分为连续的和间歇的两种方法: 连续重复法就是每次练习之间没有间歇,连续不断地反复做一个或一组练习。如原地投掷实心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